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

文/你史不史啊

一提起狐妖,最著名的当属狐妖妲己诱惑商纣王的故事。而在日本,也有与此类似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日本著名的狐妖玉藻前

狐变成名叫玉藻前的美女诱惑鸟羽上皇,导致鸟羽上皇身患重病,后来玉藻前被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退治。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日本狐妖玉藻前的故事是受到中国妲己的故事影响而被创作出来的。但是,这个创作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1)

日本著名狐妖玉藻前

一、玉藻前故事的第一阶段:狐妖变褒姒

最早的玉藻前故事中,玉藻前是狐妖褒姒逃亡到日本后变的。不过在中国古代关于褒姒的传说和故事中,褒姒却并非狐妖所变,而是龙的涎水使未婚宫女怀孕所生。

中国的褒姒出身谭

最早的四部文献,即《国语》《史记》《古列女传》《汉书》中的褒姒的出身谭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大概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夏朝末期,夏的王将两神龙的漦放入椟中保存;

二是周厉王末年,漦化为玄黿入王的后宫,与后宫一童妾遭遇,童妾到了盘发插笄的年龄怀孕;

三是到周宣王时,童妾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感到不详,遂将孩子遗弃,此孩子被一对夫妇捡到,带着一起逃到褒国;

四是褒国君主对周王犯下罪,献上褒姒以求宽恕,褒姒被周王收下后备受宠爱。

这四部文献虽然在用词和表达上有若干细微不同之处,但故事的梗概是一致的。

之后的文献中,故事梗概依然沿袭了以上四部文献的内容,只是故事情节有所省略,用词与表达上有所变化。如《论衡》中两龙并不是停在王庭,而是战于王庭,且漦变成玄黿的时代不是厉王而是幽王之时。

总体来看,中国古典文献中褒姒的出身谭在很早(春秋之前)就已在一定程度上固着下来,此后虽有一些用词、表达和情节的细微差异,但褒姒是龙漦化而为黿的产物这一点是没有变化的。而且可以确认,在中国先秦至清代的古典文献中自始至终未出现狐变褒姒之说。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2)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日本的褒姒狐妖之说

那么褒姒为狐妖之说是在何时、在何处出现的呢?

其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纪日本的军记物语《平家物语》中。在《平家物语》卷第二《烽火》中,记录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在周被灭后,褒姒变作狐狸逃走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周王朝被灭,褒姒变成野干(狐的异名)逃走,可以理解为动物变成人后遇到紧急事态而恢复原状以求脱身的故事。

在此后的日本文献如《下学集》《御伽草子》等均沿用了褒姒的狐妖之说,且从未出现过褒姒的龙漦之说。

那么,在日本为何褒姒的出身故事会发生变化呢?又为何会将褒姒和狐狸联系在一起呢?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前面提到,在中国,由于文献性质制约以及《国语》《史记》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褒姒的龙漦之说被完全承传下来,梗概上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在日本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最早出现褒姒狐妖变化之说的《平家物语》,其文献性质是军记物语,从上下文来看,其中褒姒的故事是被作为远古的传说借人之口讲述出来的。文献性质为物语,且被作为一种远古传说讲述,这两点决定了其几乎不受文献性质的制约,与中国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文学化加工,使得褒姒的出身有了改换的可能性。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3)

褒姒在日本变成了狐妖

其次看第二个问题。促使褒姒与狐狸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小编考虑有以下两点:

一是在十三世纪日本的文化背景下,比起龙漦使童妾怀孕而生褒姒的故事,褒姒乃狐妖所变的故事更能深入人心和得到广泛流传。

十三世纪的日本存在着广泛的狐狸信仰,由于信仰是动物变身故事出现的基础,所以此时代狐变身的故事盛行。此外,狐狸的女性形象在民众中的接受程度更高,这使得褒姒乃狐妖所变的故事比起褒姒的龙漦之说更能深入人心。

在此种文化背景下,《平家物语》的作者是否是由于考量到大众接受程度,而对褒姒的龙漦之说进行了改换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另外,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此后狐妖变褒姒的故事一直在日本被传承下来,是与从十三世纪起就已经形成的这种文化背景有深远联系的。

二是日本文学吸收了唐代文学中“狐变美女”主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褒姒和妲己常被作为红颜祸水而并列提及。唐代白居易的《古冢狐》诗,不仅将妲己和褒姒并列,还将两人与狐狸进行了类比,这在唐代以前不曾出现过。

从这种情况来看,唐代已经出现了将致使国家灭亡的美女比作狐狸的情况。众所周知,唐代文学对于日本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虽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褒姒的出身并没有变化,但在日本,《平家物语》的作者敏感地吸收了唐文学中的这种倾向而将褒姒说成是狐妖所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4)

日本文学吸收了唐代文学中“狐变美女”主题

二、玉藻前故事的第二阶段:三国传来故事

从十四世纪起出现了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

玉藻前狐妖变成天竺的斑足太子的墓之神(或斑足太子夫人),后逃至中国变成褒姒,然后逃到日本变成玉藻前。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狐从天竺到中国,后到日本变成玉藻前,所以称之为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

也就是说,第一阶段十三世纪狐妖变褒姒的故事,到十四至十五世纪时发生了变化,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狐妖褒姒的故事与天竺斑足太子的墓之神(或斑足王夫人)的故事结合起来,并通过加入日本的人物“玉藻前”(据传其原型为深得鸟羽上皇宠爱的皇后美福门院),完成了狐妖迷惑国君故事的“日本化”,形成了玉藻前的故事。

天竺部分情节的加入,可能与奈良、平安时代大量传入日本的佛经汉籍逐渐被消化吸收、佛教在日本的影响扩大有关。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5)

奈良、平安时代大量传入日本的佛经汉籍逐渐被消化吸收

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末法思想开始流布,抄写佛经日益盛行。到镰仓末期至室町时代,随着布教活动的全面展开,佛教思想盛行。

关于斑足太子祭祀墓之神之事,可见于早在平安时代就已传入日本的汉译佛经《仁王经》。在这种宗教背景下,佛经中的故事与已有的故事相结合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然而,仅仅是这种结合的话,妖狐的故事依然只是一个外国的故事而已。

此时,日本的文人又将这个故事与日本历史上深得鸟羽上皇宠爱的皇后联系起来,巧妙地将天竺、中国的部分变为了日本玉藻前前生的故事,成功地将这个妖狐变褒姒的故事“日本化”,而又保留了它受到中国影响的证据。

在此阶段,日本的文人将佛经中的内容和十三世纪在日本诞生的狐妖变褒姒的故事、日本本土的人物玉藻前相结合,创作出了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缺少文学化的故事情节,对日本的玉藻前并没有过多描写,只是添加了玉藻前被击退后变成杀生石的内容。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6)

玉藻前被击退后变成杀生石

三、玉藻前故事的第三阶段:狐妖变妲己

到了十七世纪初期成书的《琉球神道记》卷第三《殷汤事》中,作者袋中首次将妲己和玉藻前相联系,指出玉藻前的前世为妲己。

此外,与前文所述玉藻前故事的第二阶段相比,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在此阶段对于玉藻前的描述变多,并增添了很多情节,例如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讲述玉藻前后被击退的部分,使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更加“日本化”。

其时,武王闯入捉住妲己。正要将其用臼捣死时,妲己变成九尾狐逃跑,不见了踪影。此后,这狐狸在日本变化。近卫院时宫中有一妖女夜间会发光,发生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件。众人捉拿妖女时,她向北逃窜到下野州奈须野,此后在奈须野常常现身迷惑人。源赖朝将军欲猎杀它,当天夜里三浦介的梦中出现了一个女人,对他说明日会经过他的面前,请三浦介将她射死。三浦介应允。第二天果然有一大狐走过,被三浦介一箭射中,逃跑到奈须岳才死去,变成了一块石头。这石头就是今日的杀生石。

至此,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被重新结构,褒姒被妲己所取代。此种变化的发生,可能与江户时代汉学的兴盛和中国书籍传入日本有关。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7)

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被重新结构,褒姒被妲己所取代

江户时代中国传入日本的书籍数量继唐代以后又达到了一个高峰,此间宋明时代流传的一些通俗文学,例如平话也有传入,与妲己相关的《武王伐纣平话》传入日本后,被清地以立编著为《通俗武王军谈》。

从社会文化环境、文化载体的角度来看,日本汉学者的活跃,以及中国传入小说的影响,使狐妖变化为妲己的故事再一次完成了传入和被接受的过程。此次妲己被直接与玉藻前的故事结合起来。

根据日本的一些相关文献和传说来看,在十七至十九世纪,玉藻前的故事均提到前世为妲己。这表明,到了江户时代,妲己的故事很可能在汉学的兴盛和汉籍大量传入的影响下,再一次获得了在日本流传的机会,很快被日本的文人们与玉藻前的故事相结合,从而完成了玉藻前三国传来说的再构成。

在此阶段大部分的故事中,玉藻前都是与妲己相结合的,提到褒姒的只有《绘本三国妖妇传》一种。

综上,在第三阶段中,妲己的故事被再一次传入日本并被吸收,与日本玉藻前的故事直接结合是主流,其中也混杂有少量体现第二阶段之继承的故事,符合故事传承的一般规律。

结语: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狐妖玉藻前的故事在十四世纪就已经产生,此时提到玉藻前原是狐妖褒姒,直到十七世纪玉藻前与妲己才同时出现在故事中。通过分析玉藻前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梳理故事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事实上,狐妖妲己的故事确实直接引发了玉藻前故事的创作,但这种引发却是经历了两个阶段才得以最终完成,且在前两个阶段中妲己和玉藻前并没有被直接关联起来。

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玉藻前的前世究竟是褒姒还是妲己)(8)

玉藻前的前世最终演变成了苏妲己

更多精彩请关注“你史不史啊”,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谢谢!

文中图片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