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题跋必备(为什么现在书画题跋越来越简单)

是学养不足还是审美趣味差所致?

在当代中国书画中,题跋好的作品犹如凤毛麟角,书法不佳、烂题乱题的不在少数,只落穷款、了无余味的更是比比皆是。然而,近些年,中国书画的“大师”“名家”辈出,“创新”之作叠出,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题跋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寡淡无味。当代书画家为什么怯于题跋?题跋在书画中究竟还占有多大分量?题跋越来越少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中国画历史上,最早的画没有题跋,北宋画家范宽的画就连名字也不写,后人是从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定为他的作品。

考察中国书画史,北宋以前的作品多是穷款,名字藏于树石不易看到之处,完整的题跋始于北宋的文人书画家,如苏轼、文同、米芾。此后,书画家在作品上不仅题款,且加诗跋,“题”在前,“跋”在后。而当时皇家书画院中御用书画家的作品多是穷款。古代书画家把诗文题在画面上,使诗、书、画三者之美巧妙结合,相互生发,画面更富形式美感,逐渐形成了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强调题跋不仅可以补充画面的构图布局,写出书画家的画外之意。题跋与画面内容要相互补足、相得益彰才算完美。

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有无题跋 因画而异

有人把中国书画的传统分为文人书画和书画家书画,文人书画,顾名思义就是文人画的画或书法,题跋较为丰富。书画者首先是一个文人,在为官为文之余弄几笔,如董其昌。书画家书画是以书画为生的人画或写的,它可能吸收了文人书画的笔墨、表现手法或者意趣,但比不了文人书画的题跋。画家书画与文人书画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国人继承的传统不是文人书画,而是画家书画。比如,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就只有作者名和作品名。

当今中国书画的穷款现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作品来说,如果它不属于文人书画一类的作品,比如写实类、纯创作类的作品,若在画面上题诗跋文,反而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有些作品,画面本身就很完整,题不题均可;如果书画家本不擅长诗作,就更不必在作品上勉强题诗了。“当前诗歌界作古体诗的人较少,作得好的人更是少,现代人的古体诗与古人的作品无法比肩。画面上的题诗,题的是人生境界,书画家得有古诗修养和人文内涵。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境界,每天只是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缺乏生活的阅历和感悟,想要写出可诵可读的题诗是不可能的。

分析目前中国书画穷款多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很多书画家肚子里墨水少,写不出诗词来,或者书法水平不行,有的甚至照抄唐诗宋词都出错,那还不如没有题款。二是当前有一种比较时髦的弄法,就是画面太满、太黑,再题款就喘不过气来了。有些人强题,是对画面的一种破坏,还不如不题。三是新搞法,难用传统的要求来衡量它,因为它的画法写法、构图吸收了外来的东西,与我国传统的题款格格不入,反而不可题款。”

书画题跋必备(为什么现在书画题跋越来越简单)(1)

王澍跋《宝晋斋法帖》

应从古文、诗词、书法入手补课

中国书画家题跋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弱,是从何时出现端倪的呢?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古体诗衰微,白话文流行,鲁迅曾讲过诸如“米芾山水画毫无用处”的话,书画家们从那时起已经出现不注重诗词能力的倾向。如绘画,画家梅墨生认为,新兴的中国画在继承古代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之余,西方绘画对于新兴中国画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这种变化将古今与中西合而为一,让中国画在现代重新再生、转型、焕发,形成一个新的、非常复杂的绘画类型——新文人画。然而,由于很多画家的目光短浅、修养浅薄,有的虽然技法炉火纯青,却达不到文人画直抒胸臆的境界,东拼西凑的题跋更让作品多了俗气。

“文人”是一个很长的、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的概念。但在这个急于求成、急于求名利的浮躁时代,更多的人是在利用‘文人书画’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是某种书法绘画技术,“文人书画”成为一个流于表面的形式。

30年前,当年的一帮年轻人提出了‘新文人书画’的说法,并主张传统文人书画必须创新。而现在,有些人却是照猫画虎,老师怎么画他就怎么画,老师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这里搬几块石头,那里点几朵菊花,然后再从书中找几首唐诗抄上去,陈陈相因,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教人为画配诗的工具书。一些没有文化的人通过‘文人书画’的炒作,一个个都成了‘大师’,还把作品卖出很高的价格。”

除了书画家的修养问题,可能是时代不同了,才导致题跋质量参差不齐。现在是一个看图的时代,不是诗的时代、书法的时代。整个社会没有欣赏诗词的气氛,我们也不教授古典文学与诗词。”

我了解到,现在院校的教学中,老师将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掌握技法、关注现实上,他们的作品注重心灵的感受、境界的表达、形象的塑造。对于这类作品而言,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题跋并不重要。

书画题跋必备(为什么现在书画题跋越来越简单)(2)

程瑶田跋颜真卿书《争座位帖》

这种流行的观点虽不无道理,但是中国书画毕竟不同于西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注重表意的艺术,有无题跋或题跋书法的好坏,往往反映着书画家的文化素养。齐白石在一幅两只小鸡争夺一条蚯蚓的画中曾题‘他日相呼’,意思是过去没有蚯蚓时亲如兄弟,互相招呼,今日两只小鸡为这蚯蚓而争夺。这显然不是简单表现小鸡的内容,而是超以象外地反映社会人情。抗日战争期间,齐白石在以螃蟹为题材的作品中曾题“看汝横行到几时”,通过画与诗的结合宣泄心中愤怒之情。试想光画几只螃蟹,而没有这样的题跋,怎么能表达出如此看法呢?

当代书画家普遍缺乏古典文化的修养,这是当下题跋少、烂的主要原因。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国粹少有继承,进入新时期,许多年轻人熟练掌握外语,却不认识繁体字,读不了古文,对于中国书画的内在精神,对于文人书画独特的发展脉络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我建议,想要在书画领域有所成就的年轻人,应该自觉从古文、诗词、书法入手开始补课,加强文化修养,在题跋上也要下功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