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

今天,跟大家聊聊服饰。

所谓“衣食住行”,衣着服饰,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易》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我们的国家,素有“衣冠古国”之美誉。

在其他国家和民族还穿着兽皮,光着屁股在旷野里奔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纺织技术。

比如,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磁山遗址中,就出土过骨梭针、纺轮等纺织器具。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

中国服饰,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纵观世界,几乎难以找到哪个国家的服饰文化,有中国那么璀璨多彩。

可是在今天,中国的传统服饰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连日本和韩国,都知道在一些重大场合主动展现自己的民族服饰,而我们却更多以西装和礼服的装扮出现在世界的面前。

甚至,在前一阵子,在国内还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一部中国古装剧,满屏尽是日本风。

01

这部剧名叫《我叫刘金凤》,改编自戈鞅的《皇后刘黑胖》,是一部架空的宫廷喜剧。

和过去很多的商业电视剧一样,披着古装的皮,讲着现代老套的爱情故事。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2)

当然,诟病的不是在这,而是在于该电视剧的服饰。

我们先来看一张该电视剧的宣传海报: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3)

图中这名男子,扮演的角色为剧中辅相。

就这副装扮,我相信即便对中国传统服饰再不了解的朋友,也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

其中,最明显的当属他的那顶帽子。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细数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这种风格的帽子。

真正会使用这个帽子,并且视作官帽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日本。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4)

此帽名为“垂缨冠”,是典型的日本传统头冠。

当然,若要深究其来源的话,这种头冠是古代日本人效仿中国唐代幞头而制作的。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5)

除了帽子有问题外,还有剧中人物的服装。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6)

可以看到,他们衣服的肩膀上,都开了个口子。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比较注重服饰的完整性。

通过完整性来表现隐蔽和包藏的外形效果,体现人体的神秘。

像这种在肩膀上开个口的设计,同样不存在于中国,而是来自日本。

该款式的衣服,也被称为“狩衣”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7)

此外,还有剧中的女性服饰,也是充满着日本风。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8)

剧中扮演皇后的女主穿的衣服,腋下开口。

这种设计名为“八口”,是日本女性传统服饰的标志,腋下的口子叫“身八口”,对穿的袖子叫“振八口”。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9)

这套服饰如果说不够明显的话,那么下面这套服饰,就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日本传统服饰。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0)

整部剧,几乎到处都充斥着日本服饰的元素。

甚至连一国之主,都无法幸免。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1)

男主衣服上的花纹,花瓣为缺角两头尖的樱花,而花蕊则为菊花。

众所周知,樱花在日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对樱花基本上不感冒,古代帝王更是不可能穿绣有樱花纹的服饰。

而中间那朵菊花更有意思,这种菊花纹不就是日本皇家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吗?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2)

02

《我叫刘金凤》作为中国古装剧,却拍出了日本风的感觉,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

这部剧播出后,自然是引来了无数网友谩骂。

前脚毒教材的事情还没完,现在又闹出个充满“日本风”的古装剧。

很多网友很自然的将此认为是文化入侵的又一表现,认为拍这部剧的人就是居心不良。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3)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能拍成这样,是无知,是态度存在问题。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4)

今天,笔者不想就这个问题深究,也不想对此大骂特骂。

自毒教材事件以来,其实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

为什么近些年来,这种现象屡屡出现?

甚至来说,还不能说是“出现”,而是早已存在多年,只不过说近些年来我们才察觉。

而我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好像除了义愤填膺的谩骂外,就没有后文了。

我们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对崇洋媚外者的批评上,批评他们歪曲中国历史文化,批评他们毒害中国的老百姓。

却少有人会去反思:我们或许真的不是那么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

更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基于一种单纯的民族情绪,去发泄心中不满。

就拿这部“日风”电视剧来说,我们或批评它是文化入侵,或批评它是无知闹出的笑话。

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想着去了解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呢?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5)

网上,有很多郑强教授早年的演讲视频。

其中,有一个视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视频的背景是:

当时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带着一众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因此引起了国内中国人的抗议。

该视频里面,郑强教授说了这么一段话:

南京这件事死难的同胞,你们这些大学生不是每年都是嘻嘻哈哈去看看,觉得这是个风景。

你们要骂小泉!你们每年都应该在那个坟前,在我们那个死难的墙前面磕头啊,把额头磕出血来,日本人就知道中国人没有忘记以前受到的日本人侵略。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6)

相比于怒骂,牢牢记住自己的历史,用心缅怀那些曾经为国牺牲的先烈,才更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就说刚过去没多久的“七七事变85周年纪念日”,有多少人能够拍着胸脯说:

那天我用心缅怀历史了?

而又有多少人,又是因为媒体提醒才反应过来:

哦,原来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啊!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聊传统服饰,聊中国文化。

我们不是光顾着骂,骂某些国人崇洋媚外,骂某些国家文化入侵。

而是我们要自己重视起来,去用心地继承和发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

03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在日本文化中,如果去掉中国文化,则日本文化所剩无几。

就拿服饰这一块来说,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模仿中国的服饰。

日本的《大宝律令》当中有明确规定:

日本服饰的制作和样式全部仿造中国的唐衣,同时在服饰的等级制度上也要遵循唐朝的规定。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服饰文化在过去,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在文章开头笔者就提到,中国服饰文化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其中,最能够代表中国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服饰文化精髓的,当属汉服。

汉服,也被称为“华夏衣冠”。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7)

日本的和服,其实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发展。

其最初的雏形,出现在日本的弥生时代(公元前300~250),当时的和服也和当下日本的和服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是极其简陋,或者说简单。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记载道:

“其风俗不淫,男子皆露纷,以木棉招头,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妇人被发屈纷,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

男子的服饰为原始形态的布匹包裹全身;

女子的服饰则为贯头式自上而下披在身上,中间系上绑带加以固定,两臂处有形成自然垂落的褶皱。

这种“中穿一洞,贯头而穿”的服饰,就是日本和服的雏形。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8)

到了日本奈良时代,日本国内刮起学习唐朝的风潮。

和服,也就开起来模仿汉服的道路,虽然之后几个时代,日本也不断去融入自己民族的特色。

但从和服的制式和风格来说,都没有摆脱汉服的一些特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去看日本和服,会觉得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服饰相像的原因所在。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单单服饰这一块,就足以让很多国家倾慕。

日本、朝鲜、越南等诸多东南亚国家,如果你仔细去观察他们的民族服饰,都能够明显看出留存有中国汉服的影子。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20)

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因为拥有这样的文化底蕴而自豪。

但回过头,当我们去重新审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现状时,却难免会令人有些失望。

我可以这么说,在国际上,日本和服的影响力,远高于中国汉服。

而汉服风,在我们国家,也是近几年才掀起,而且主要活跃于一些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圈子。

时间往前倒退十年,你有在街上见过穿汉服的年轻人吗?几乎很少见。

而反观日本,韩国,恨不得将自己民族的服饰捧上天。

在很多传统节日,以及重大的庆典,都能够看到他们穿自己民族服饰的影子。

比如,在日本,还有一个名为“七五三”的节日,这也是日本最看重的儿童节。

在他们小孩三岁、五岁、七岁的时候,都要穿传统的和服去祭拜祈福,祈求平安。

22年好看的古代偶像剧(毒教材还没完毒电视剧又来)(21)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要反思反思。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优秀的遗产,不是让它放在角落里吃灰的。

而是要去继承,去发扬,去继往开来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控诉别国文化入侵,去指责一些人,一些现象。

可却少有人会去静下心来想想:

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多年优秀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怎么就那么容易被“文化入侵”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