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

小聚说

虽已进入视频时代,但平面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一部电视剧的宣传来说,剧照也依然是第一波被推至大众面前让大家看看“成色”的关键,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人物、造型、风格、人物关系、质感、亮点等等。一张好的剧照,足以让你对这部戏产生期待和好奇。

这一次请来两位特别资深的剧照老师,从胶片相机的时代,他们就已经开始端着他们的“武器”转战各个电影、电视剧剧组,留下无数经典的照片。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照片不仅仅是对一部部影视作品的记录,也是对整个影视行业发展的记录。

说到拍战争戏最牛的剧照师,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赵新昌老师。《士兵突击》中一系经典剧照都出自他手。无数“兵迷”对“老赵”顶礼膜拜,时隔这么多年再看到还是会被震撼。

高怡平老师回味胶片时代拍剧照的经历,有些遥远却十分有趣,相机设备革新了,拍好剧照的经验却是干货满满相当受用。惊喜的是,还可以在他用手机翻拍的老照片中,看到资深老戏骨们的青涩同框。

除了两位剧照大牛,还有一位萌新剧照师匡彦霏加入分享。虽然入行时间不算长,但起点已经是非常的高。一心爱摄影、梦想成真成为剧照师的她,每天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在各种“夹缝”中创作着她的“带着故事的照片”。

赵新昌

机器毁就毁了,我就想拍个好照片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

作品简历

电影:《血战台儿庄》、《破袭战》、《闪电战士》、《大决战—辽沈战役》、《大决战—淮海战役》、《大决战—平津战役》、《大进军—解放大西北》、《冲出亚马逊》、《漂亮妈妈》

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笑傲江湖》、《孙中山》、《大唐芙蓉园》、《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故梦》、《觉醒年代》

我是孤儿,招兵的人跟我们学校篮球队打球,我是校队的嘛。他们就问:“你们这里面有没有会理发的?我们想招个这样的兵。”我说:“我就会呀!”当时就去部队拿着大刮子给所有人把头发理了一遍,想争取这个机会嘛。后来去招兵体检特别紧张,怕过不去,还算顺利吧,后来去二炮当了整整六年的兵。中间八一电影制片厂弄一个话剧,需要一个会开车的就把我借调过去了三个月。我那会儿真就觉得——车是国家的,工作是党给我的,我就得好好为人民服务。可能服务态度还行吧,他们就想要我过去,但部队肯定不愿意放嘛。又过了一年多吧,24岁准备转业了。组织上当时安排我去油田,但我不想脱军装。后来单位就去问八一厂:“这孩子你们还要不要啊?”挺幸运的人家还要我。

1978年,我就调去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负责啥呢——吹风,用鼓风机吹风。他们给我编了个顺口溜:小赵吹风,越吹越疯。导演不用,从始至终。导演要用,突然发蒙,没电啦!哈哈哈。后来有个化妆老师叫刘红,第一代的化妆师,很有名,在苏联学习过。我们拍戏,演蒋介石的孙飞虎老师的头特别难弄,下面要剃,上面要推,技术很多人不行。他们就让我试一试,弄完,孙老师就说:“这么多人,就小赵这头剃得最像。”

就这样,刘红老师就培养我跟着她学嘛。但化妆和我们那组是俩部门,你不能跨着。但我那吹风的活儿,一个戏有时候用不上,你在剧组一呆呆几个月。别人混着,喝酒,玩什么的我不喜欢。几个月总不能荒废掉吧,有时候就帮人家弄弄道具,然后跟着美术老师去写生,人家有颜料在前面画,我拿个铅笔在后面画。

当时年轻,什么都好奇,都想接触学习一下。领导后来就问我愿不愿意去特技摄影组。哎呦,你早说啊,我当然愿意啦。但那会儿我们那儿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在摄影组就是个三助的身份。有个任务是拍央视的《三国》,当时胶卷公司还给了我们赞助。五个组同时拍,有四、五个摄影,拿着才兴起的那种自动对焦的相机拍照片,咔嚓一下,脸没了,后面清楚,哈哈,因为大家都没用过这种嘛。我自己有一台黑白照相机,工作之余喜欢咔咔拍几张,就是爱好。那会儿演刘关张的老师们就经常会说“小赵,来一张”,我就给人家拍。因为人家公司赞助,你得给人家呈现好嘛。有一天制片人开车来现场问:“谁是那个小赵,拍照片的?”我就把他带到我们宿舍,在那个卫生间弄的暗房里看我冲洗好的照片。制片人就说:“今天开始你也别拍黑白了,拍彩色照片吧,你总负责。”这一下,我就负责带着四、五个组同时拍剧照了。后来《三国》办了个剧照展览,133张照片,有100张是我拍的。包括《水浒传》也是,我带了八个人,最后人家挑了150多张照片,有130多张也是我拍的。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

《士兵突击》剧照摄影展当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总参通信兵、国防大学、第二炮兵等单位巡展,在广大官兵中风靡。

说到怎么加盟《士兵突击》。其实八一厂是有专门拍剧照的,我那时身份还是特效摄影。但康洪雷导演因为《水浒传》知道我,这部戏就叫我去了。《士兵》剧照拍得很舒服,康导了解我,会让我有一些创作的机会。有时候拍完还会问我“要不要给你补一个”。我一般都不用,现场都会拍完。唯一有个一两次吧,需要演员们配合一下。当时有一场王宝强在水库的戏,他确实很辛苦,很冷嘛。拍完戏我想完成一张剧照——王宝强拿着枪冲过来,溅起水花的感觉。我就跟他商量,其实他上来的时候已经很累了,但最后还是配合我完成了这张照片。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4)

还有一场也是,宝强从防弹车下来,那天他也是很累,早上没吃饭拍了一上午。我就带了一个大西红柿,跟他说“你吃这个呗,吃完拍个照片”。结果宝强吃了“哎呀,我有劲儿了……”(模仿王宝强的语气惟妙惟肖)然后就拍了照片,哈哈。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5)

当时我记得老A训练完在水泥地里,那会已经拍完了,演员们放松乱打,玩呢。我就跟他们说:“你们集体往外冲出来,我来张照片”。我正拍呢,康导就来了句:“机器呢?搂一段!”哈哈,你们看到后来那个保留在电视剧里的镜头,就是这么产生出来的。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6)

也是拍老A的一段,他们在另一边拍呢,正好那时有耶稣光下来,我就让几个真正的特种兵在那光下面摸索着过来,就拍了一张。后来那张照片,征兵广告都在用,训练场啊、车上啊都用这张,连卖拖鞋的都用了那张照片(哭笑不得)。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7)

还有一张印象特深,老A考核,陈思诚第一个冲过来。其实他是冲出了画面的,半拉身子在镜头里。那时央视一个节目选照片,人家说:“这张构图不行,就别用了”。我说:“维纳斯没胳膊也美啊!!”我很喜欢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种生龙活虎的形体美,那会儿陈思诚年轻真能做出来。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8)

最后我们在云南的戏要撤了,我临走前跟我太太(她一直在剧组照顾我生活,怕我一工作就不吃饭)说:“咱去拍点儿晚霞吧。”当时刚好有几个信号弹打到天空,我给拍进去了。后来有一张剧照,许三多和班长的,那后面的晚霞就是我合成出来的。云南的晚霞是真的美啊,带着螺旋的那种。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9)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0)

史今退伍,许三多抱着被子哭那场戏。哎,我在现场真的流眼泪了,特别感动。但怎么让拍出来的照片也能震撼呢?这是我考虑的第一重要因素,必须要有冲击力!!!有动感!!剧照啊,一定要记住,不是电视剧是什么样你就拍成什么样,你得再创作!!很多《士兵突击》的照片,都是后期做出来的效果。康导经常拿着我照片,说:“哎,你这哪儿拍的这是?”有一张草原五班站岗的那张,康导很喜欢,现在还挂在他办公室里。但那张背景真实的就是白光,效果也是我后期合成创作的。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1)

后来熟悉的团队大家又一起拍了《为了新中国前进》,宝强扮演的董存瑞要去炸碉堡。那场戏,人都被赶到100米以外。我当时有两台相机拍这个,一台在炮弹坑里,放在一堆搭好的箱子上面(万一弄不好相机毁了怎么办?)毁就毁了,我当时就想拍个好照片嘛。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很辛苦,有大量的战争戏,一回来就跟泥人一样。有一次特有意思,也是记者来找我拷照片。我刚回来说“你等我一下啊”,我去洗个澡。洗完澡出来,那记者说:“赵老师终于看到脸啥样了,这些天我们都在现场,都看不清人脸,都是灰土。”但真的我敢说,往往最辛苦的环境下能出好的作品。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2)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3)

我记得有一场戏,当时有一个斜坡,我在拍他们冲锋,然后再跑到另一个方向去拍正面。化妆小孩特逗:“刚才看赵老师还在这呢,咋突然就跑那去了,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哈哈!他们说我现场拍照的时候就是啥都忘了,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拍完回去就处理片子,忙活到大半夜然后赶紧休息,这样第二天才能精神充沛嘛。有时候就有组里人说“赵老师喝酒去”,我不去,哪有那时间啊。工作的时候,我就祈祷家里千万别出什么问题,能顺顺利利的工作完。可能当兵出身吧,就觉得咱一定得拍好、对得起别人。我干这么多年一直都特别高兴,只要拍出好照片,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4)

《觉醒年代》是我们拍《故梦》的摄影师想到我,总制片人也不认识我,就说“看看拍的照片吧”。我刚好有一张,是陈独秀在监狱放风的时候看到地上的小草,上面有一只小螳螂,其实就是向往自由的感觉。当时拍的时候前面四台机器,人家不可能就着我。即使你挤进去找一个位置,拍了人,那螳螂也是虚的。所以我就咔咔拍了两张,然后合成到一起。后来制片人看完——哎呦,赶紧加个微信,哈哈。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5)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6)

一般我的习惯真的都是在现场完成,《士兵突击》遇到有些特别好的想创作的机会会去提点要求,《觉醒年代》也是。有一场戏,陈独秀放鸽子。也是几台摄像机在外面拍,没我的位置。我当时就跟于和伟老师打招呼:“我想完成这张剧照行不行?”他很配合我,拍完戏摄像机一撤的时候就让我赶紧拍完。演员都很辛苦,我尽量不去打扰他们!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7)

以前拍照片,虽然你调到静音档,但其实还是有声音嘛。当时我们拍巩俐老师主演的《漂亮妈妈》,我光隔音罩就自己做了很多个版本。一个大木箱子,里面裹了九层,手指头杵进去都不太容易,特别麻烦。一般大家都是互相配合,因为我也是工作,尽量不影响别人。但有时候啊,比如遇到很年轻的小孩,他想不出台词也会来一句“那个老大爷,我们剧组不让拍照的啊”。你说,你演员就拍你的戏不就好了,我在摄影机后面猫着呢,现在用的都数码相机没声音了,我不影响你啊!!而且剧照是什么?不就得在你拍摄的时候去抓拍你最好的情绪,不好的我们也不会给你发表啊!但有的演员就会说:“我给你们拍剧照的时间,试拍时可以拍照,正式拍戏你就别拍了。”唉,挺无奈的。有时候你就得偷拍,藏着掖着的,跟小偷一样,哈哈。

很多剧照啊,就是因为这个坚持不下去了,这个工种被人看不起,你不在现场也没人欢迎你来。我可以这样说啊,很多戏,制片人、投资方很重视剧照,但底下的人很多不重视。录音怕你影响他,“你别按快门啊”。摄影也是,总觉得你影响他,你问他“站这里行嘛”,小助理也会吼你:“不行!!”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8)

在电影《辛亥革命》拍摄现场,

成龙大哥也来找赵老师交流相机使用经验。

我的器材一直是最先进的,我可以穿的很朴素,吃的也不讲究,但我的设备必须要最好的。我这人就是一个大老粗,口齿也不利落。有一次啊,五个记者采访我,还是对着机器说话。哈哈,不夸张说啊,我嘴角都抽筋,紧张死了。笨嘛,一辈子咱就把一件事干好就完了。

我现在不去剧组拍戏的时候,每天至少要看一小时的视频,学习一下人家的后期电脑技术。现在技术越来越好了,你可以创作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东西。或者就去公园拍各种风景,给一些摄影团队讲课什么的。反正我就是闲不住,人不能闲着,活着咱就得一直干,一直干下去。

高怡平

剧照,就是用一张照片来引申出一个故事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19)

作品简历

电影:《我也有爸爸》、《生命如歌》、《初恋的故事》、《茉莉花开》、《太极战士》、《团圆》、《钮约客@上海》

电视剧:《寇老西儿》、《人间四月天》、《六指琴魔》、《向左走向右走》、《飞天舞》、《问君能有几多愁》、《大清后宫》、《新上海滩》、《大人物》、《楚留香传奇》、《最后的格格》、《敌营十八年》、《玫瑰江湖》、《美人心计》、《金玉满堂》、《新白发魔女》、《犀利仁师》、《那年青春我们正好》

网剧:《七月与安生》、《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

以前剧照师是很少的,北京上海的就那么几个人,主要的电影电视剧的剧照就是这么几个人拍。我呢是小学生时代就喜欢拍照,因为舅舅喜欢摄影,所以家里有照相机嘛,就拿来拍,但那时就是只会按快门,呵呵。那时能一直接触摄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还都是胶片相机。而且90年代的时候,你要能带一组设备进组的话,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的,那时租摄影器材的地方也几乎没有。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0)

我也是有朋友觉得我拍照可以,就跟我讲让我去拍剧照,后来我就抛弃了以前的工作就去了,就是跟上影厂啊好多人也都合作过。那时认识一个剧照师叫郁百杨,像张艺谋导演的《活着》,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伯爵夫人》啊就是他拍的,那时我有去看过。因为好多照片都要放大嘛,我就去帮他们做胶片的后期,有时候他们拍不过来我就去帮忙拍,就这样入行了。2003年拍电影《茉莉花开》是他在拍剧照,我去帮忙拍道具剧照,就是出现在电影剧情里面的照片,包括一些陈设照片,比如章子怡电影中那张《良友》封面的照片。

第一部正式拍电影,是黄蜀芹导演的《我也有爸爸》,那次就不像之前是去帮朋友拍几个星期的那种了,就是这样一步步进来的,黄蜀芹导演说高老师你拍得可以啊。之前都是拍电影,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1997年的《寇老西儿》,俞中导演拍的嘛。那时是上影厂的制片主任叫我去拍的,他说高老师你过来帮个忙吧,我就过去。但那时我还算是个业余的嘛,只是每个星期去拍几个重场戏。那时也没数码相机,都是用胶片拍的,他们也是费用控制得比较严的,因为胶片是很贵的嘛。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1)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2)

《寇老西儿》的老剧照翻拍,

两位实力演员24年前珍贵的荧屏同框。

《寇老西儿》当时葛优和陈道明两位是主演,还有一个新演员是瞿颖。以前影视圈像这些老演员都是非常随意的,根本不像现在一个大腕演员一堆助理不得了。那时除了是女演员可能会带一个小助理照顾一下生活,其他男演员都没什么助理,车子也都是剧组统一安排的,吃饭也都是在一个锅子里边,也不分什么导演餐、演员餐、工作人员餐,大家都是一样的。以前演员都是去体验生活,进剧组见导演跟读剧本,要磨合一段时间才开始拍。也不像现在这样时间都掐得特别紧,一会儿有档期一会儿又没档期的。葛优、陈道明他们在剧组很好的,跟工作人员平时都是嘻嘻哈哈的,完全没有说自己坐在一边不理人啊,等戏的时候都是一起聊天。

那时拍电影剧照跟电视剧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们都是拍电影剧照为主的,慢慢延伸到拍电视剧。那时都是电影导演拍完一个镜头,在同机位机器拉开,再让演员去表演一遍剧照师再去专门拍剧照。那个时候电影的剧照是非常重要的,不像现在有互联网,那时人家看片子首先看的就是剧照。剧照生动了、好看了、觉得有趣了才去看电影看电视剧,宣传的第一位就是剧照。

那时拍剧照要求是很高的,什么都要考虑清楚。曝光是可以测光的,但是你要把握住演员瞬间的那个点,剧照关键就是在抓拍。你怎么去看这个演员的表演,你首先要读一下剧本,知道演员这一句台词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包括他表情、情绪的重点在什么地方,这个时候你才能把它抓拍下来,这个就是要全凭你平时的观察啊、积累,还有你自己对剧本的理解。你还要懂一点这个戏的历史背景,否则的话背景怎么样、人物关系怎么样你不知道也不行。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3)

很多时候你觉得一张剧照好看,就是因为它表达了剧情,这点是很重要的。对我们来讲,平面,就是用一张照片来讲一个故事。电影、电视剧,是用一条线来讲一个故事,我们是用一个点来讲,用一瞬间来引申出来一个故事。你用这一个点的画面讲到了这个故事,吸引到人了,把制片方、导演、编剧要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了,那才算是成功了。如果只是拍得人好看,但也没什么情绪,没什么人物关系,没有故事感的话,那就只是一张好看的人物照片而已,算不上一张好的剧照。就像你拍一张普通的照片,也是有你要表达的内容,服装是怎样的,化妆是怎样的,道具是怎么样的,美术、灯光是怎么样的,你都要表达出来,因为这也都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包括导演要求演员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这些剧照师都应该要考虑进去。

失误肯定会有的,一卷胶卷36张,如果能选出5、6张好的那就是很好的事情。有时候一卷胶卷洗出来都没有一张满意的,经常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那时的器材也没有那么先进,现在数码还允许你连拍多拍,早期胶片根本就没有连拍,后期快到数码的时候出现了转片器,可以一秒钟连拍三张。但用转片器就必须是演员表演完之后,再补拍的时候用转片器,因为声音太大了。那时都是同期声,没有办法用,拍照片都是要加隔音罩啊什么的。所以那时抓拍是很难的,尤其电影同期声要求都是很严的,相机快门声音太大,隔音罩要很厚很厚,有时室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拍。所以经常就是在导演给演员讲戏的时候,我们就在跟摄像机同机位的地方等,看着他们的状态抓拍,有时会有一些成功的机会,会抓到一些东西,但这的确是需要你很大的耐心很大的毅力去等待、去捕捉。有时别人看我们都觉得很累,有时机位很低啊,你就要一直蹲着等,有时候空间特别小怎么待都不舒服。因为我们是第二机位,第一机位永远是摄像机,我们是尽量在他们边上但又不影响主摄机。因为他们就算是没有在正式拍摄,在那个位置也是试运作,看看时间啊、看看胶片跑的速度啊。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4)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5)

电影《团圆》海报便来自于一张剧照

那时候一部电影,如果能有30张成功的照片,就很好很好了。电影的要求很高,因为那时海报都是直接用剧照,一张剧照就是一张海报。现在好多海报都是电脑做出来的嘛。

自从有了数码之后,选片的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经常就是在片场拍摄十几个小时下来,回到房间至少还有三、四个小时的工作量,睡眠的时间很少。首先要备份,把照片都传到硬盘里。稍微哪天的拍摄工作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要赶快抓紧时间把之前拍的照片分拣出来。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6)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7)

《六指琴魔》的胶片剧照翻拍

真正开始采用数码拍摄差不多是2004年的时候,包括我拍《六指琴魔》的时候还是全胶片。2004年时是胶片和数码拍摄混杂在一起,到2005年开始就基本上全部转到用数码拍摄,但那时数码象素也是比较低的。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8)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29)

2006年在车墩拍摄的《新上海滩》剧照制作的画册翻拍

救火的时候也是经常有,像《新上海滩》原来是有剧照师的,后来因为有什么事要走,制片人找到我去救火拍了一些。但后来也没有办法拍,因为我是早就接了谢霆锋的那个《大人物》的,那个开拍了就又赶去横店。于正那时从编剧转成制片人的第一个戏《玫瑰江湖》也是去救火的,之前是好多他写的戏都是我拍的嘛,《最后的格格》、《楚留香传奇》什么的,他觉得我能拍出他想要的效果。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0)

2007年《最后的格格》剧照制作的海报,

被当年的戛纳电视节收藏。

跟很多演员都有过好多次的合作,熟了之后就会越来越了解他们,拍照的时候也可以找到更好的角度。我们也会去观察演员的脸,看怎么拍更好,或者是避讳一些什么。像拍定妆照的时候,也会跟演员去沟通一下。之前我们也会去看演员资料,看他们提供给剧组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心里也会大概知道演员的状态。尤其是第一次接触的演员,哪个学校毕业的、擅长什么啊,这也是跟演员沟通的素材嘛,剧照师也是个需要高情商的工作。像我年纪大了还好,其实演员对我们还都是比较尊重的。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1)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2)

《楚留香传奇》在新疆鄯善戈壁滩取景拍摄,遭遇瞬间沙尘暴。

比较特殊恶劣的条件也遇到过,比如拍《楚留香传奇》的时候有遇到沙尘暴。所有的设备都吹倒了,我们都躲在汽车底下才能躲这个风暴,那真的是飞沙走石,人都看不见。伞啊什么的全都卷走了,因为是在戈壁滩拍,那石子打在厢车上声音都特别响。前后就十分钟左右吧,很快就过去了。摄像师啊都是两个人抱在一起中间夹着机器,我的相机也是马上裹在冲锋衣里,我们都会把机器保护得很好的,呵呵。

冬天拍吴锦源导演执导,吴奇隆主演的《寒冬》,在旅顺口。下午五点多到山顶,以前日本人占的炮台,在凹下去的一块地方拍日本人的军卡开过去的戏,一直拍到第二天天亮。我们带着保温壶进去的,里面装的都是开水,等出来的时候里面的水都结成冰块。大风大雪的,真的是寒冬啊,那时大家都是拍个十五分钟就要躲一躲,不然都受不了。因为又在山上嘛,一刮风真的受不了,整个冻一个晚上。但这经历也蛮好的,很有意思。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3)

剧照师自己的照片是最少的,请老师提供工作照,

高老师发来了一张“顽皮的自拍”。

现在器材先进了,拍摄环境也好了,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摄影来做剧照师,很好啊。尤其像现在好多剧照师都不是一个人了,变成一个剧照组,花絮也会分开,变成一个团队。剧照可能一个组也有两三个人在拍,因为现在组也多了机器也多了,分AB组,每个组还有多台机器同时拍,节奏很快。像我后来拍网剧《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也是顺带着带带新人,也是挺好的,呵呵。

匡彦霏

梦想成真,拍剧照就是每天快乐地“躲猫猫”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4)

作品简历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苍兰诀》、《我的超级英雄》

刚毕业的时候是进了《电视剧》杂志创刊号开始做美编,套用老同事的话就是:那是一个“电视剧儿童”挥舞着画笔向梦想走近的六年,也是国剧佳作频出的六年。当看到《士兵突击》、《大秦帝国》的剧照时,就被那种一张好剧照胜过千字表达的精美画面震撼到了。闲聊时也总会和编辑们说,能不能让我也转行去做剧照师呀?我好想去拍这样的故事画面。但那时也没有什么机会,我又真的很喜欢,就开始没事儿就组朋友去拍个小剧场(木偶),积累一些摄影的基础。

在新浪的时候,如果有活动在上海会允许我去发布会拍照,也不会要求设备多高级,镜头有多长,就是把人物拍好就行。后来去了优酷土豆,从事的也是跟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做UI嘛,就是做移动端所有的可视界面。所以虽然一直从事设计工作,但心底深处做一名剧照师的念想一直都有。后来我到了35岁,就下定决心辞职要自己做摄影,做了一个摄影工作室,以普通人拍摄为主做策划摄影。

后来是一个朋友,问我还想拍剧照嘛,我说想啊!她说有一个机会可以去试试,但导演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定妆照拍得不好就不会用你。我就特别兴奋,就自己找个车拉着灯从上海杀到横店去了,就这样进了《乔家的儿女》的组。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5)

我那时也是第一次知道拍定妆照后面还要架摄像机,后来才明白为什么,因为导演是把所有的机器换成了小型手持的机器,全部都是,就是要做新的尝试。所以拍定妆照时导演也是全程盯,包括小演员们的定妆。当时他们也问我压力大嘛,摄像机架着导演盯着,我说没啥压力啊就正常拍照嘛。所以当时真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的劲头儿。

第一次没有人告诉我怎么拍。我记得那时现场有一个景就在我们拍定妆的棚旁边,那时没事,我们同组的剧照小老师易瑶就让我去试试。我进去之后就觉得自己有点傻,哈哈,因为我除了知道不能穿帮其他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架轨道什么的,是五台手持机器,我当时就傻眼了,就默默地退出去了。然后她就笑,问我有没有感觉到难度,我第一句问的是那哪里可以站啊?她说没有地方可以站,我们就乐了,当时在《乔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没有位置可以站。

那次张开宙导演拍就是多机位、小机器、走位多、跟拍多,摄像机彼此之间都有可能随时“穿帮”,场地也有限,所以场务兄弟和摄影小哥们都格外紧张,拍摄时一定把我们清走。同组的老剧照老花絮都吐槽这是工作以来最难最难的一次拍摄了,但我是很兴奋的状态,片场到处溜达,拍不到,我就躲着看,偷偷瞄,反正只要不穿帮,不影响演员,久而久之他们也不赶了,最多叮嘱一句。在躲猫猫的状况下,学会了找各种隐蔽的角落,对我来说好像是四个月的游戏模式,找关卡通关。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6)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7)

当时第一张拍的是男主,因为没有位置,就是用长焦吊的,自己觉得拍得还挺帅。回去给小老师看,她就说,这种呢,看得出你是很用心在拍,但适合粉丝,不适合剧照。然后我就在反思,没事的时候就拿手机去看别人拍的好的剧照,看人家用的剧照为什么这么选,好在哪里,就去想。因为之前拍照比较自由,你不会去受限制,你可以跟客户去沟通怎么摆动作什么的但戏不是啊,拍戏是演员有自己的行动轨迹,摄像机也有它的机位,你就要想你怎么去抓。你在抓拍的时候,怎么去构图,就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就每天琢磨。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8)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39)

好多人跟我说,你这第一部起点很高,拍过了再拍其他的就没什么难度了。其实我觉得的难度不是在于一些客观众因素上,主要还是在于我自己开始时不够了解,有时候我脑子里是有画面的。

后来拍古装就限制比较少,因为它收音都只是参考音,现场会有鼓风机啊什么的各种声音,所以就不需要特别去考虑相机快门的声音对台词有什么影响,活动空间也会相对大一些。古装剧的剧照就是需求量会比时装戏大,拍多少都不嫌多。有时现场工作人员会不小心挡在你前面,就会跟他说“朋友,赏口饭吃”,哈哈,然后他就马上给你让一下,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挡到你嘛。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40)

现在在拍的这个组里合作的剧照老师也是资历比较深的,他也会让我多拍。有的时候人多的时候我就会想都拍到,但他就会告诉我位置有限,而且导演可能会要一条过的那你就要保主要的,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但把最重要的错过。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41)

解锁拍剧照的各种奇葩位置与姿势

“演员的视线范围内不要站人”,这是在现场最常听到的。所以我们也会有很多奇葩的位置,比如房顶啊,只要能撑住我的体重的,趴在桌子底下能藏住我的,或者躲在某个道具后面看不到我的,窗户格儿里你看不见我我能看见你的,呵呵。

剧照老师王伟教我,其实重场戏不一定出片,一个0.1的戏也不一定就不出片。所以剧照一定要很熟悉剧本,因为重场戏可能主要是在讲对白,但可能情绪上并没有什么,走位可能也没有什么,所以就是正常记录一下就好。但有的戏,可能只有0.1,在情绪或动作上却很出片。

王宝强和章子怡合作的电影(记录章子怡葛优)(42)

我现在觉得一张好的剧照,还是以人物的情感、情绪的表达为主会比较好吧,你能从这张剧照里看到一个故事,或者是这一系列的剧照放在一起你会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不是那种纯一个演员很好看的照片。比如我们会觉得男主戳女主的脸会很可爱,两个人也有互动,但宣传可能就会考虑那女主的脸被戳变形了不好看,就不会选。所以你说它不是好剧照嘛,其实它很生动。你说如果手戳上去脸都不动,那不就像拍吃饭但筷子都没伸到嘴里那种嘛,就很假。就像现在演员演哭戏,就是要一滴眼泪流在脸上那种,不能是哭得特别伤心脸变形那种,就不美。像以前演员就不在乎这些,但现在就不行。我定义的一张好剧照,就是它能表现出故事性。

剧照师的经验之谈

1. 要做“隐形人”;

2. 剧照不是电视画面的截屏;

3. 时刻准备像战地摄影师一样摸爬滚打在剧组各个角落;

4. 有条件要拍,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拍;

5. 不能穿帮、要考虑到光线、现场收音……回避N个问题后,拍到最需要的;

6. 无论你是否在业界小有名气,都要跟剧组大小工作人员搞好关系,尊重他人。多为跟焦师、摄像师拍点工作照,“贿赂贿赂”他们,哈哈;

7. 快门声音不要影响到心理脆弱的演员,必要时选择微单相机;

8. 好照片并非都出自实拍和重场戏(有不让拍走戏的剧组,视情况而定);

9. 拍动作戏、大场面要有好眼力、好体力;

10. “唯器材论”不靠谱,因地制宜使用合适的相机;

11. 别妄想和艺人成朋友,别带着追星的目的去拍照;

12. 接受工作集中而不稳定、工作周期也较长的现状;

13. 作为剧组唯一有资格拍照的人,不会有人记录你的工作(杀青照里永远不会有你,哈哈)。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