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1)

今日,网曝刘强东妹妹刘强茹不幸去世。

去世原因疑为生产胎儿时羊水栓塞。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2)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3)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4)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5)

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刘强东介绍妹妹刘强茹比他小一岁。刘强东出生于1974年,那么1975年出生的刘强茹,去世时年仅43岁。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6)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7)

羊水栓塞大家都不陌生,被称为“产科死神”的它,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短短几分钟内就能让产妇呼吸困难、心肺衰竭、血压消失、迅速死亡,根本来不及抢救。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8)

羊水栓塞是如何造成的?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会排便、排尿了,而这些杂质与废物一旦随着羊水通过子宫创口进入到产妇的血液,便会流到肺部,阻塞肺部的血管,使肺泡失去换气功能,导致产妇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这些废物流到心脏,便会导致心脏骤停甚至衰竭,致使孕妇休克;还会引起大面积急性感染,导致急性肾衰竭。

此外羊水中还有影响凝血的物质,会使部分产妇出现阴道、皮肤、胃肠道及尿道出血等,而且这种出血还很难凝固。

羊水栓塞容易“盯上”哪些准妈妈?

高龄产妇

年龄在35岁以上的就属于高龄产妇,她们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在分娩时需要更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就要立即转为剖腹产。

胎盘早剥

胎儿娩出前,胎盘就从子宫壁上剥离的情况叫胎盘早剥。它会损伤子宫壁的血管,使羊水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羊水栓塞。

妊娠次数多与急产

妊娠次数多的妈妈通常生得比较快,对产道的损伤也较大;急产也是这样的,会阴容易发生撕裂,导致羊水栓塞出现。

子宫张力过高

胎儿过大、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不规范使用催产素等情况都可造成子宫张力过高,使血管发生破裂。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9)

羊水栓塞应该做哪些检查?

非特异性检查

包括心电图、胸片、血氧饱和度、凝血功能的检查。

特异性检查

包括母体循环或肺组织中羊水成份的检测、母血清及肺组织中的神经氨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抗原检测、组织抗凝因子的测定、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测定。

如何预防羊水栓塞?

产检发现致病因素

产妇一定要做正规、全方位的产检,这样有利于尽早发现致病因素。例如B超可以判断大部分的胎盘前置问题,并能利用分娩监视尽早察觉出胎盘早剥的情况。

加强产前教育

属于羊水栓塞易发病的产妇要提前学习一些产前知识,了解基本的医学常识。

及时告知医生

产妇在生产时,如果感觉不适,一定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告诉医生,例如胸部闷痛、心情烦躁抑郁、全身发冷打哆嗦等。这样可以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方案,并做好治疗工作。

及时选择剖宫产

如果需要应当机立断选择剖宫产,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而有些产妇和家属会认为顺产的宝宝更健康拒绝剖宫产,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医护人员要予以劝服。

刘强东事件女方和他怎么认识的(网曝刘强东亲妹妹9日去世)(10)

避免产伤

  1. 警惕宫缩过强

    如果子宫收缩频率过高、强度过强的话,会造成宫膜撕裂,羊水流入血液循环的恶果。医生要及早注射药物或镇定剂来缓解。

  2. 严格掌握催产素

    医生需要特别注意催产剂的剂量,注射后要实时观察产妇的情况,看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

  3. 保护刀口

    医护人员要对创口做好防感染的保护措施,保护毛细血管,预防感染。

  4. 谨慎进行人工破膜

    不要选择在子宫还在收缩的时候进行人工破膜,要认准时机。

  5. 待羊水流尽

    在进行钳夹手术时,注意先将羊水处理干净,确认没有羊水残留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手术。

看了这么多,妈妈们会不会感到有点怕怕的?其实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很低。

据统计,羊水栓塞的发生率为1/40,000。根据这一统计,如果医院的年分娩量为1万,4年内也仅有一例羊水栓塞发生。一个产科医生不可能经手4万个产妇,因此,一个产科医生可能一辈子没见过羊水栓塞。

大家都在看

机率虽低,碰上了就是百分百的不幸。

每个女人真的都是拼了性命生孩子,

希望丈夫能体贴她,子女能孝顺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