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

今年是中国登山运动诞生60周年,

1958年,国家体委设置登山处,

登山成为一个正式的体育项目。

从全国各地选调的队员们,

开始投入到这个陌生的运动中。

然而仅仅经过两年的时间,

1960年5月25号,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登顶珠峰,

开创了人类登山史上,

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

从左至右:屈银华 王富洲和贡布

然不为人知的是,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

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

因冻伤造成肢体残损

病痛伴随了他们一生;

在前期准备和登顶过程中,

登山队员,后勤保障人员、科考人员

也贡献了巨大力量。

其中,数位队员献出生命,

几十位队员被冻伤截肢。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2)

为真实还原这段历史,

我们的摄制组走访了十几位

在1960年参与过攀登珠峰的老人,

他们中既有登顶运动员,登山教练,

也有运输队长、随队医生、记者,

时过境迁,奖章褪色,伤痛常伴,黑发变白首,

他们是否后悔最初的选择?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3)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4)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5)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6)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7)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8)

1

“曾以为登山就是游山玩水”

195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开办第一个登山训练班,向全国各产业工会招收运动员,当时在鞍钢总医院工作的翁庆章,也因为喜欢体育第一时间报了名。不过,当时的他并不清楚登山队究竟是干什么的。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9)

翁庆章

翁庆章

随队医生

在年轻上学的时候,我喜欢体育,也打球、跑步。听说登山,我以为是游山玩水,没有想到,这个选择却改变了我的一生。

陈雷生

摄影记者

1960年春节刚过,我就上班了。原随队记者身体检查不合格,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向组织申请,表示自己愿意接替任务。现在想起来是什么动机?为什么自己会那么积极?可能从心里厌烦“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想要证明给外国人看。

2

没有专业设备的中国登山队

从全国各产业工会选送来的年轻人齐聚北京,在苏联教练的带领下学习登山技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中国登山队,在登山装备方面同样十分落后,那时候的登山队员们,甚至连专业的登山鞋都没有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0)

张俊岩

张俊岩

运输队长

弄几个钉,钉到翻毛鞋底,就穿这个鞋登的太白山。太白山倒没有冰,就是山头有点儿雪,其他都是泥巴路。登完以后,到山下一看,鞋底都光板了,钉子也都掉了。

然而,钢盔,小氧气瓶、联络用的报话机以及承重200公斤的专业登山绳,这些最基础的登山装备,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出来。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1)

白进效

白进效

登山教练

我这个筹备工作就是制作装备、食品,一直负责制造冰镐、冰爪、岩石镐锥......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计划供应,你想弄什么东西都得上边有批条,有指标,才行。

3

被逼上珠峰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2)

攀登珠峰北麓冰坡

1957年苏联登高部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组成中苏联合探险队,计划于1959年共同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当一切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苏关系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共同登山协议,并撤走所有登山设备,登山计划瘫痪。

与此同时,当时正值中尼边界谈判,对于珠峰的归属,双方一直存在争议。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有过从南坡登顶峰历史的尼方拒绝接受,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北坡攀登珠峰陡然间成了一项庄严的政治使命,在多方压力下,中国可谓是被“逼上珠峰”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3)

珠峰北坡中国登山队大本营

1960年3月,中国登山队在前线总指挥韩复东率领下,冒着风雪抵达珠峰大本营,大本营的帐篷搭建在一片覆盖着积雪的平坦谷地,早在中国登山队到达前,英国人就已经率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他们曾在这里先后,向峰顶发起八次冲击,八次败北。英国人弃留的帐篷和罐头,深深刺激着中国登山队。为了顺利登顶,登山队制定了四次行军计划。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4)

贡布

藏族队员

六千四到七千米,这个高度是冰层,陡得很。有些地方是珠峰登山用的绳子结的梯子。还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很大的裂缝......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5)

队员们在途中

4

冻伤是致命的,一不小心就会截肢

在登山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恶劣的天气,第二次适应性行军,登山队走到海拔6100米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雪,后面的队伍陆续上来,而前面的队伍已经因为缺氧走不动了。暴风雪威胁着登山队员们的生命,登山运动的残酷,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张俊岩

运输队长

在北坳时,队员喊我说邵子庆高山反应非常重,后来经过抢救,吸氧气,有所好转,但是最后还是停止呼吸了。尸体没法运下去,我们只能报告大本营。大本营说没有办法,拍个照片,把尸体掩埋吧。后来,我和几个队员把尸体放到冰裂缝里面去了,有个十米八米吧,永远不会腐烂。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6)

《新体育》杂志摄影记者陈雷生在途中

有过登山经历的人都知道,人在高海拔低压低氧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反应。与此同时,雪崩、大风雪天气造成的冻伤更是致命打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截肢。

翁庆章

随队医生

我有一本纪录整个中国登山队冻伤的照片。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在英国做过这方面的报告,当时有110多例不同程度的冻伤。像王富洲是脚趾头锯掉了,王凤桐鼻子冻掉了,还有的手冻掉了。

5

带来荣耀,也带来伤痛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7)

当时队员们每天坚持晨练,增强体能

除了高山冻伤,登山队员还会出现体重急速下降、记忆力衰退等一系列身体反应,这些或轻或重的病痛,几乎伴随他们一生。从意气风发的“山之子”到坐着轮椅相见的垂垂老者,1960年那场声势浩大的登山运动,几乎改变了大多数年轻人的一生,带给他们荣耀,也给他们留下了伤痛。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8)

一辆辆解放牌卡车,将年轻的登山队员们送达珠峰北麓

那一场浩大的登山活动,就像一场呼啸而过的风,被卷进风潮里的年轻人,有的目光坚定,顺势前行,有的可能还没看清风向也被推着走。大风过后,山无言,水无语,一切终归于平静。但无论多少年过去,只要一提起登山,他们总还是会兴致盎然,感叹自己也曾踏风而行,亲眼见过世界最高峰的风姿。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19)

杨德有

登山教练

这一辈子,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从事登山运动,我的战友们现在留下的不多了,还有几个。我们队员们聚在一起,谈起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情,很有成就感,很光荣 。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20)

更多详细故事

敬请关注本期

《凤凰大视野》之

绝命海拔--中国人首登珠峰纪实

经历了一场病痛让我看透了人心:人生如登山被冻伤(21)

编辑:伊梵、晓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