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1)

七年多了。

在秋冬交替的一个下午,伟功约我闲聊。坐下后他打开电脑,一幅幅老山战地照片展现在我面前。那些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人……,毕竟二十多年了。我们边看边议,一会儿沉默、一会儿讨论、一会儿兴奋、一会儿难过,仿佛又回到了久别的老山战场。两千多幅照片阅罢,伟功说他想将这些照片整理出来,要不太可惜了。我提醒伟功,每幅照片如果能加上文字说明就会更好,它的价值就更大。

这是不是《热血》最初的动机?就不得而知了。只有伟功说得清。

伟功其人

王伟功是个小号的山东大汉。他有着极鲜明的山东人的品行:生性耿直、坚毅豁达、率真倔强。与他接触多了交往深了,对他的天资聪颖、资质厚实、为人淳厚、事业精心留下极深印象。他更可贵的是,把这些难得的禀赋和阅历,凝结成对工作、对职责、对事业的专注和热情。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2)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最易洞见一个人的灵魂和担当。部队上前线刚刚接防不久,伟功就来到我们团的阵地上,他坚持要到最前沿去。团长赵国民、政委李太忠反复劝阻,他嘿嘿一笑,“听首长的!”。离开团基指他就上了最前沿。1987年春节,他和郑月龙副团长是在一个最前沿的阵地上度过的。我团八里河东山方向老虎嘴、负二十二号阵地,偏马方向的负十四、负十七阵地上的干部战士都认识师里的“王干事”。他在后方讲前沿干部战士的故事,前沿的干部战士在前方讲他的故事。他蜷曲猫耳洞里与干部战士屈膝长谈,把干部战士的家事难事心上事放在心上,又利用工作之便为干部战士排忧解难。

经过战火洗礼的感情既纯正又珍贵,伟功及其珍视。战后几十年,伟功不顾繁重的工作任务,牵挂着这些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友。罗盛国烈士是四川资中人,伟功在战友聚会时听说了他家里生活极端困苦,在当地军分区司令万忠勇的安排下,他和战友们直奔四川省资中县,与当地政府人员一起到烈士家中慰问,协调地方解决了其遗属的困难。对那些伤病残的战友,他总是挂牵念叨,时不时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3)

伟功的赤诚、热心和专注,成就了他的职业和事业,也成全了他的理想和追求。我们相处四十多年,他时不时的会给我们以感动和激励。在一段是非模棱、观念飘忽的时期,谁都会觉得做人不易。一日,一帮熟人聚会,有人突发奇想,问道:坏人眼里是坏人,好人眼里是好人,你说他是什么人?有人说:有缺点的人;有人说:不善交人的人;有人说:好人……,在位的一位首长讲:此谓真人。

伟功,是我心中的真人!

《热血》其书

在《热血》一书中,记载了61师赴老山前线作战期间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央军委赴滇轮战的预先号令、部队赴滇轮战的日期、集结地域的轮战训练、接防的时间、阵地防御的过程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书中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和描述,其史料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彰显其价值。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4)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事业初兴,华夏大地春雷滚滚,人心沸腾,古老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迸发出强盛的活力,世界惊呼,小霸惊憟。大西南一时黑云压城,外患又起。伟人高瞻远瞩,挥师西南,以解后虞。

钢铁之师,热血青年,奉命奔赴血与火的战场,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崛起清障奠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鞠躬尽瘁。“奉献我青春,强盛我中华”,“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口号集中体现了八十年代军人的历史情绪和家国情怀。《热血》里描写的宏大场面、记载的重大战事、叙述的一个个细节、讲述的一个个人物,将一代军人铸就的老山精神生动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十亿人民关注着老山,老山没有辜负十亿人民的期望!中华民族迈着坚强有力的步伐,踏上了新长征的征途。在这期间,红军师与甘肃省团委开展的“双立功”活动,在参战部队和地方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激励青年人矫正人生航向,迈上人生坦途。在这个活动中,伟功功不可没。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5)

参战一年,伟功走遍了二十几个最前沿阵地。那时,阵地流传着:x军冷枪冷炮专打戴眼镜的、背相机的和送弹药的。伟功那管得了这些,肩上挎着照相机、录音机、腰里别着手榴弹,手里提着冲锋枪,硬是留下了几十盘录音带和上千幅照片。由于伟功足迹至人未至,镜头伸向人未摄,《热血》中的许多镜头就显得弥足珍贵。没有崇高的家国情怀,没有浓烈的职业意识,没有忘我的献身精神,没有深厚的爱兵情愫,就很难成就这部感人肺腑、昭示后人的纪实作品。《热血》来之不易,价值不言而喻。

话在其中

《热血》付梓,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广。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眼科主任魏锐利曾在求学期间,赴老山战场见习。他在偏马方向最前沿的负十七阵地坚守了四个多月。最近他因公到西安,战友聚会时,他说:一日,他在战友那里看到《热血》一书就翻了起来,竟然看到了他熟悉的面孔,还有他难忘的负十七阵地。他说,他是流着热泪读完了书里有关章节。他动情的说:这是我的圣经,有了困难、困苦和困惑,我就时不时的读读它,顿觉释然。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6)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7)

对《热血》的好评如潮,将军们寄语抒情!参战老兵含泪传颂、专业评论家赞誉有加。无论是有过军旅生涯的人,还是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凡是读过《热血》的人对书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总是因情动于衷而难以忘怀,这些评论和赞誉可以出几本专著。

我这里只说读《热血》的两则故事:

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首长读了《热血》后,一口气说了四个有希望:我们这个国家有希望,我们这个民族有希望,我们这个党有希望,我们这个军队有希望。当他看到年轻的战士赤身裸体抱着冲锋枪,蜷曲在猫耳洞的照片时潸然泪下、抽泣不止。他哽咽着说:有了这样的年轻战士,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8)

我熟悉的一位参战老兵说:他在儿子的眼里就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机器,儿子十五六岁的时候极少与他交流。一天孩子看着他捧着一本书,一时大笑一时流泪,一时沉默一时嘀咕,觉得蹊跷。孩子处于好奇翻阅了《热血》,当孩子看到书里父亲年轻时的几幅照片和描写战地生活的文字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怨艾父亲从来没有给他讲过这段历史。孩子留着泪对他说:爸爸,我一定给你争气。这位老兵告诉我,后来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不难想象这个孩子的人生路一定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热血》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饱含着醇厚的民族情结、激荡着滚烫的军人血性!

三十多年前,百万热血青年背负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心愿、亲人的嘱托,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凯歌。三十多年后,尽管围绕他们的硝烟已经散尽,但硝烟散尽情未尽。他们记得战友最后一瞥坚毅的眼神,耳畔响着战友那微弱的嘱托,他们誓言:要活出人生的精彩,活出人生的分量,活出人生的灿烂!其中许多人奋斗拼搏、攀登升华从而创造出一份份不平凡的业绩,又登上人生的一座座高峰。轮战是短暂的,而老山情怀自有她的贯穿力、穿透力,热血战士永远会无愧于英雄的老山。

《热血》的激励效应还在发酵。

再说其后

《热血》记载了红军师、红军团一段血荐轩辕、灵铸长城的动人故事,为这支老红军部队留下了一首最强最美的赞歌。这次军改红军师的编制、番号不复存在,而她的血脉还在延续,她完成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蜕变和升华。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9)

涤荡污浊、霹雳腐朽、玉宇澄清,又一个新时代开启。衷心祝愿整编后的一八一旅,将“金刚钻”精神发扬光大,牢记“三个没有”,用热血铸就新的业绩和辉煌。

作家简介

热血之中的冷血(热血之外的闲话)(10)

作者杨忠敏 —— 大校,原181团政委,海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