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霞最后一公里(吴颖霞欧美眼中的)
她,是中国军人称赞的女英雄,是欧美列强畏惧的“战争女神”,她常年与危险的武器相伴,与风霜雨雪相抗,导弹离不开她,战车需要她。
潜心钻研只为国家铸剑,做人民的守护神,十几年来隐姓埋名,不为人所知,直到近期我们才从央视的报道中窥知这个女科学家的消息,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巾帼英雄吴颖霞的传奇半生。
在风沙遍地走的新型武器实验场上,站着一位中年女性,身着一身军装,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陆军武器试验训练基地的高级工程师——吴颖霞。
吴颖霞
她虽然没有从军扛起枪像男儿一般驰骋沙场,但是若是没有这位巾帼女英雄,我们国家的很多先进武器装备不可能快速定型生产,可能连战士手中最基本的枪械都无法保证安全可靠,深山中的导弹也不可能成为我们国家震慑欧美豺狼虎豹的利器。
不久前,吴颖霞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这是国家对她贡献的再次褒奖。进入部队28年以来,她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女人就自我限制,反而更加敢为人先,潜心钻研新型武器的检验测试,为国家完成110多项重大装备定型试验任务,弥补了中国在武器装备试验领域的很多空白,为我们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陆军、火箭军装备的力量生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因为她,近二十年来我军装备才能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说军工研发是走完了一项新装备的第一步,那吴颖霞所做的工作就是为武器装备的全面定型画上最后的句号。
回顾吴颖霞的前半生,那些试验场上的艰苦时光,那些一个个光辉的成就和荣耀都能收纳在一个旧皮箱里。这个“旧皮箱”里面装满吴颖霞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琳琅满目的证书和奖章,仿佛以无声的方式诉说着吴颖霞这些年吃过的苦,走过的路。
28年如一日,当今科研巨匠的样子就是如此,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吴颖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笑着说道:“这些荣誉只代表过去的岁月,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是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武器实验场上不断冲锋,敢于突破,应该是我的姿态,军人不能止步于过去的荣耀。”
靶场
199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吴颖霞来到试验靶场上,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她是来到这里的第一个女研究生,一些原本的女科研人受不了恶劣的工作环境,纷纷申请调离了。
吴颖霞来之前对工作环境的想象有很多种,但是怎么也没有想象出自己面临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恶劣,各种生活资源的不足也是“劝退”的因素。
她来到试验靶场时,发现自己的宿舍竟然是危房,喝的是满带沙子的水,想喝一口干净的白开水都是一件难事,如果说生活上的困难凭借毅力可以克服,那么整个技术室只有一台计算机窘境更是让她为难,专业资料的匮乏就更是不可言喻!
虽然各种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对自己要求向来严格的吴颖霞却定下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极其“不切实际”的目标,她向自己和组织承诺,保证在两年内胜任本职工作,三年时间做到精通专业技术,五年内争取成为技术领头羊”。
为抓紧时间胜任自己的工作,她开始从最基础的校验武器学习起,不到3个月的时间,吴颖霞的笔记本上就写下了10万多字的详细笔记。为学习大量设备运行原理,吴颖霞把试验场上遗留的报废设备全部拆开了研究内部的部件,然后手工绘制结构图,就这样一口口嚼技术,再一点点的消化。
经过数月的钻研,她很快就掌握了十几种常见光学装置的结构原理,而且能够通过测控装备的数据快速分析,查找到小型武器装备的问题所在,很快就给出解决的方案。
实验基地
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军事作风,使吴颖霞很快从试验场脱颖而出。从技术上讲,她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高手,很快她就成了当时试验场最年轻的试验主持人。
1994年初,她主持了某型设备的试验。她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这种装备的战术指标不符合实战需求。为了使大家相信她的观点,她积极申请亲自对这台装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果真如吴颖霞所说的那样,装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设备制造商和业内专家重新审视了这个羽翼未丰的小姑娘,并对她刮目相看。
长期进行试验工作的吴颖霞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应该把试验场看做战场。我们的武器都是面向战场的,我们应该对战友的生命和部队的战斗力负责。为了做到尽可能的完美,装备精确地试验和创新的能力是关键。”
2001年,在一次武器试验任务进行中,某型导弹在试验中出现故障,试验任务被迫推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若是导弹定型后出现任何问题,不仅会让国家蒙受损失,而且可能会威胁我们军人的生命安全。
吴颖霞带领试验团队进入车间一点点分析工艺流程,与专家核对测试数据和设计结构。在连续奋战数个昼夜后,他们发现了故障,并且用最佳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试验成功完成了,但这次的事件却让吴颖霞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休息
装备试验开展时,任何一个小问题的出现,都会使试验无法进行,通常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发现问题所在,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试验的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的把关呢?吴颖霞发现传统的导弹试验方法不仅成本高、耗时长,而且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提高试验效率。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试验场仿真技术进行突破。因此,吴颖霞立即带领试验团队成员,对试验场仿真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艰苦奋斗的工作,最终克服了这个技术难题。把这一块的技术空白成功填补。
吴颖霞虽然先后担任过好几个职务,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放弃,总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令战友们对她刮目相看。大家纷纷赞扬她一人抵得上十人的力量。
在2004年走马上任技术部总工程师的吴颖霞,随即带领大家如火如荼地进行试验任务,并成功完成了近百项科研和试验任务。在她担任总工程师的六年里,吴颖霞主持大局,建设了多个先进试验场地,并在多个试验场中不断提高试验场的综合试验能力,使得我军新装备的测试工作更加高效安全。
然而为了这一个个新试验场,吴颖霞团队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更是吃尽了苦头,她亲自带领试验团队队员从零开始,一直坚持着艰难的创新之路。最终经过他们几年的坚守,日复一日对试验场进行假设、论证、推翻、再论证、再推翻,使新试验场具有了仿真试验的功能,为她下一步的导弹测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导团队
在她担任总工程师的几年里,吴颖霞带领试验团队队员承担了30多个国家级项目,攻克了仿真建设中的100多个技术难题,初步建成了以复杂运动姿态为核心的仿真试验条件,初步具备了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仿真试验能力,把我国的该项技术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新技术和设备先后应用于20多型导弹关键点试验。她也先后获得军事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立过二等功、三等功。
吴颖霞虽然是一介女流之辈,但她在工作中所作的贡献丝毫不亚于男人。而且在自己成为行业专家以后,一直怀着深深的焦虑,对于国家军事力量发展如此重要的测试检验部门,长期以来面临人才匮乏的局面,自己多年来的很多经验和技术也鲜有人继承,为了长久的发展进步,吴颖霞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她利用重大任务来锻炼试验团队队员,在军地融合训练中借机锻炼年轻队员的实力,同时打造创新团队,推动人才建设进入“快车道”,使得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她还培养了40余名优秀科技干部,并引进了20多个技术骨干,为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28年里,吴颖霞致力于常规武器试验建设事业上,平均每年在一线工作280多天,简直是铁人一般的存在,吴颖霞和她的团队为我国近年来军事装备的快速更新贡献非凡,可以说有导弹只能说技术发达,有吴颖霞这样的人才,导弹才成了安全有效的撒手锏,吴颖霞作为一名常规武器试验领域的专家,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更是让敌人胆寒的幕后英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