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讲人性真理(韩非子越思考越透彻)
授权图片 | 滕首诗 摄
法家盟主,始皇思想导师
一代伟人,公认的会读书,会用书的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历史都有持续的研读,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而法家最厉害的思想家是韩非子。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于一体,是法家思想的盟主。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后嬴政攻韩不为疆土,只为得到韩非子,可见其在嬴政心中的地位。后韩非子入秦,被李斯陷害,终不得用,但秦皇后来统一六国的思想谋略基本上沿用了韩非子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韩非子是秦始皇的思想导师不过为。
深度思考,口吃者最终胜出
战国时代,群雄并争,谋士,思想家层出不穷,凭借口才赢得君王青睐,合纵连横。
作为口吃者的韩非子天生不占优势,以他韩国贵族的身份,也得不到韩王的任用,更是可以说是先天不利,在当时儒家、墨家盛行的年代,法家也不是显学。
而韩非子,却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
是他的思考。
韩非子的思考有着高屋建瓴的前提优势,那就是他深刻理解人性,尤其是人性之恶。
韩非子也自知长处不在口舌表述,故发奋著书。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
47种。一般人也就是整理个五条十条,最多十几二十条。但韩非子却能思考出47条,可见其思维宽度之广,思维力度之深。
《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对于如何趋避投合,对于听者心理的分析之周密,让人对游说之事怎样才能成,豁然开朗。
深度思维,让韩非子看事析理之透彻,非诸子可及。
韩非子的思维模式还具有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韩非子还善于逆向思维,这是韩非子思想成功是秘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对此韩非指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认为,具有不相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都是真的,一个人如果同时肯定了两个不相容的命题,就是矛盾之说。
对于思维者如何确定命题,给出了明确指示:那就是命题不可自身矛盾。
他还有一句名言: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在当代,逆向思维很常见,但这在当时首创先河。
韩非子的思想注重实效性,讲究“功用”。如: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故事性思维,更具说服力
韩非子的书很多人可能没看过,但是他的寓言,以及出自他寓言的成语,我们都耳熟能详。
如“卞和之玉”“买椟还珠”“矛盾”等等。
人类喜欢听故事是天性,故事性思维,其实就是场景思维。而场景化思维让人印象很深刻。
韩非子善于用寓言故事讲理,幽默生动,言简意赅。
比起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宣讲道理,生动百倍。
所以韩非子虽然是后起之秀,却能成一代大家,至今日依然具有闪耀的思想光芒,全在深度思维、论证透彻的优势。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应用的好方式。
儒风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