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山十大特色菜(麻什泡家乡华阴市的传统味道)
在家乡华阴市,有一种叫“麻什泡”的美食,它的成长之路颇为“励志”。
- 麻什泡与麻什的区别
不清楚“麻什泡”叫法的由来,因为和“麻什”好像没有任何关系。
陕西面食“麻什”是把面团切小丁后搓一下,然后与菜烩成一锅。
搓过的小面团非常筋道,加入各色菜品和汤后非常入味,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家常美味。
陕西美食——麻什
“麻什泡”的主材则是红薯粉条,配以切成条的豆腐烩成一碗。(家乡人把红薯粉简称为“粉条儿”)
整碗吃红薯粉条儿的近似吃法,就是川味的酸辣粉了。但是华阴的“麻什泡”与川味的“酸辣粉”做法上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川味的酸辣粉
在我的印象中,“麻什泡”是典型的“黑暗料理”。
露天的摊位上支一口大锅,锅上横着一根杆,上面挂满发好的粉条儿,有客人了把粉条在锅里烩一下即成。
县城的马路上经常尘土飞扬,锅里估计也落进去不少。围坐一圈的食客多是来赶集的乡村农人,大家坐在小摊前香喷喷的吃着碗里的“麻什泡”。
按照父母的解释,乡下人赶集带个馍,饿了买碗“麻什泡”,有吃有喝的比较实惠。
以我的玻璃心,从未光临过麻什泡小摊,觉得那种吃法很不“高级”。
有次中学的食堂午餐做了回“麻什泡”,算是吃了一回。感受自然是不怎么样,反正学校食堂的饭菜从来就没有个像样的。
- 跟爷爷一起光顾西桥的麻什泡小吃店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家族一群人跟爷爷一起去西桥上同村人开的小吃店。爷爷与店主很熟络,店主个子很高,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气质颇为儒雅。
店里主营麻酱凉皮和麻什泡,还有一种三角形的油酥烧饼。当时是夏季,我们品尝了应季的麻酱凉皮。
麻酱凉皮柔软筋道,浇上秘制麻酱汁后香气四溢,爷爷说,要用本地的“小堰六号”小麦磨成面粉,才有这般弹牙的面皮。
麻什泡成为“地方名片”
近些年来,各种官媒在华山旅游的美食推荐里,隆重介绍了西桥的“麻什泡”,俨然已经成为了当地美食的“招牌”。
各种推文少不了介绍麻什泡历史悠久,汤如何汪,味道如何香,粉条儿又如何晶莹透亮。
- 专程光顾西桥麻什泡店去寻味儿
看着那么多的溢美之词,2017年回乡时,特地去西桥找到老地方,认真品味一回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这道美味
麻什泡已经不是小摊,移进了店内。
店铺布局整洁,墙上挂着历史悠久的老照片,我看到了曾经见过的那位老先生,他叫孟传荣,他的儿子孟自发,现在的经营者已经是孙辈了。
我见过的孟传荣老先生在调麻酱凉皮,边上是他的儿子孟自发。
孟自发的麻酱凉皮摊位
店里以男人居多,一看都是老食客,进来坐下后熟门熟路的点单。
店里的食客以男人居多
我点了一碗,坐下来等待的时间里四处拍了几张照,墙上的照片看着很亲切,让人想起长辈们,想起爷爷。
掌勺的是个干净利落的女子,坐在那里熟练的做好一碗碗的麻什泡,跟她家长辈早先掌勺的样子很像,只是锅上不再支着一根挂满粉条儿的横杆。经营条件改善了,方法也就跟着改良了。
孙辈的掌勺人
等到麻什泡端上来,与我在学生食堂吃过的印象完全不同。辣油很厚重,大葱段、豆腐条,估计汤里还有大油。
头一次吃麻什泡,厚重的辣油、豆腐条、大葱段。
不过吃了半天依然没感受到滋味。口味偏重,粉条儿的材质跟想象中有点差距,具体差在哪里又说不清。总之,跟麻什泡的“缘分”还是很浅,彼此不太“对付”。
- 匠人精神,传承几代。
吃完出门,觉得他们真是了不起。从我看得见的时候起,这门生意已经传承了三代人,或许是四代了。
麻什泡作为地域性极强的华阴特色食物,一直是街上摆小摊经营的平民美食。 把这项传统手艺坚守下去,并且开了店专营,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匠人精神”。这个坚守的味道有朝成为了“地方名片”,的确是件令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麻什泡店面门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