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的宏观环境分析(中国银行八大金融)
第一期:科技金融
调研企业:深圳市唯酷光电有限公司
十四五开局之年,胸怀“国之大者”,中国银行与中央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同频共振,率先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县域金融等“八大金融”,推进新金融供给,金融与实体愈发水乳交融。
从本期开始,南方都市报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八大金融”深调研,拨响“八音盒”,演绎新动能。本期调研团走进深圳市唯酷光电有限公司,透视“科创雨林”背后的生长逻辑,聚焦“科技金融”的服务质效,更擦亮“科创之都”的深圳名片。
“八大金融”深调研走进深圳市唯酷光电有限公司视频→→→
企业成长案例
物理光学博士的“玻璃革命”,“金融小白”的深圳情结
沿用了几百年的粉笔能否替换?使用了上百年的建筑玻璃如何突破?在深圳的实验室里,来自全球知名液晶研究所的物理光学博士李风华意气风发,他希望用科学带来一次“玻璃革命”。
硬科技初创企业面对融资难题
2014年3月,李风华回国,在深圳创办唯酷光电,专注于柔性液晶材料的研发应用。他和团队伙伴们,开创了一种新型柔性液晶变光技术。这种硬核技术特征鲜明:与传统技术流派相比,透光率范围大,0.1秒内实现变光,可连续控光……
在办公室里,李风华用一支没有墨水的塑料笔在普通黑板上轻盈书写,然后用手轻轻擦去字迹。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黑板,其实这是一块反射式液晶膜手写黑板,无纸无笔护眼,绿色环保,从书写连贯到擦除方便,从显示高亮到字迹清晰,这块经过几千次配方尝试的液晶黑板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
顺应绿色潮流,李风华的下一个赛道是液晶膜与幕墙玻璃的结合,不仅为建筑体节能减耗,也能改变隐私差、光污染等问题。更让他津津乐道的风口则来自电动汽车。当前,伴随着制程工艺的日臻完善,电动汽车形态愈发惊艳,全景玻璃天幕大行其道,车顶变光液晶膜技术未来将有更多用武之地。
未来值得憧憬。但是,对于一个只有愿景的初创企业,困难总是不期而至。李风华回忆8年前,彼时最大困难之一是招募到优秀人才和团队。他还记得,当时第一位前来面试的员工,带着七大姑八大姨前来考察,因为对初创企业不信任。第二个难点是对于融资,因为你的技术还没有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的时候,投资机构有很多疑问。
如何看待科技企业和金融的逻辑关系?
但是,在梦想面前,任何困难都难以动摇心志。李风华深知“柔性液晶膜技术”的巨大蓝海市场:当前世界上所有的领域都在向更智能、更环保这一趋势发展,他深信自己的技术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踩在时代节拍上。
刚刚拿到来自银行的一笔信贷资金,这位严谨的科学家,用超越理性的情绪感恩脚下这片土地:“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但深圳是最适合硬科技创业的世界中心。”在李风华看来,深圳整个环境氛围,给予创业公司很好的支持,他攻克多时的柔性液晶变光技术便完全是“土生土长”的深圳研发,而承载他梦想舞台的最重要元素——资金,也几乎百分百都来自深圳。
作为拥有硬核科技壁垒的光学专家,如何看待科技企业和金融的逻辑关系?
深音
李风华说,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很多伙伴给予了帮助,中行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这种科技创新企业,在成长初期更多的资金都“砸”在研发上,中行却主动提供了免抵押的信贷支持,多次化解现金流之困,这几乎颠覆了他此前对银行的认知。
自诩是“金融小白”,他坦言自己一直聚焦光学技术开发,隔行如隔山。回顾成长之路,他认为,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样的也正是因为科技企业的向前发展,也推动着金融的创新步伐。
金融支撑助推
直面深圳10万家科技企业,“解锁”融资之困
实际上,李风华的成长轨迹并非个例。在深圳,无数像他一样怀揣科创梦的创业者,前赴后继。
从创业萌芽到技术进步再到产业升级,从根本上离不开资本
然而,并非每位企业家、创业者都是金融市场的“幸运儿”。
数读
作为全国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超过250万家中小企业中,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万家,其中不乏大量各个细分行业和领域的“小巨人”。
然而,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以来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难题,其中科创企业更是由于盈利不稳定、缺少抵押而普遍较难在银行获得融资。
据记者观察,海量的中小微科技企业,从创业萌芽、到技术进步、再到产业升级,从根本上离不开资本的支撑和助推。其中,聚光灯下的PE/VC为代表的创投资金,只是一方力量。根据清科统计,2020年深圳本土企业接受股权投资金额只有北京的1/3,上海的1/2;民营经济融资之困仍然突出。
“中小微科创企业的基本盘,还得靠银行”
“中小微科创企业的基本盘,还得靠银行。”有创投人士如是呼吁。那么,商业银行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的“正确姿势”又是什么?
按照业界共识,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思路在科技金融领域往往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和业态较新,个体情况差异较大,银行往往难以有效评估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企业中大部分处于创业成长期,普遍具有经营稳定性弱、资产沉淀不足、公司治理待完善的特点。
“金融业要围绕科创企业融资中的痛点,优化金融供给、转变风控理念,形成跨市场、全周期、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日前这样开出“药方”。
毫无疑义,“科创”正是中国银行八大金融战略落地深圳的一次大考。
当前,深圳既有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科技龙头,也有更多像唯酷这样活力十足的科创中小企业。作为深圳经济的重要血脉,深圳金融行业需要在“科技金融”领域开展更多探索与创新,增强对实体经济及科技创新产业的输血。
科技金融赋能
授信创新的一小步,新金融供给的一大步
对于银行来说,需要打破传统信贷的思维,加快理念转变,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来适配科技金融的思路。
革新业务模式,围绕科技企业需求打造专属金融服务和产品
践行这个思路,中国银行有自己的思考。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科创金融与综合经营部总经理杨巍认为,在深圳这样一座创新之都,如何革新业务模式,围绕科技企业需求打造专属金融服务和产品,对症下药,正是科技金融发展可持续性的保障。据悉,该行以多元化的视角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围绕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深圳市场环境特点和客户金融需求变化,在深圳先行推出“中银科创”子品牌,赋能科技型创新企业发展,提供综合金融一站式创新服务。
在理念转变方面,杨巍阐释,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适配科技金融的发展思路,由传统的财务分析视角,转为从科技视角、投资视角和大数据视角关注科技创新企业的全生命发展周期,实现科技创新企业的全方位画像;另一方面加快树立“综合经营”思维,依托集团强大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构建适配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的“贷、债、投、股、保、租”全产品交织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一盘棋”。
“中银科创贷”探索,破解了业界对于中小企业风险高的担忧
2021年3月,“中银科创贷”在深圳上线,可谓对症下药,高度契合。
数读
推出1年以来,“中银科创贷”金额突破40亿元,支持了超500家科技企业,其中国高企业占比超87%,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22%,大部分获得政府科技创新补贴企业,超10%企业的创始人为国家、省市级科技人才,信用贷款占比近43%。
这次探索,也破解了业界对于中小企业风险高的担忧。按照统计数据,获得贷款企业中纯信用放款近40%,中行在这个产品上,迈出了不唯财务指标,不依赖有形资产担保,探索科创企业授信创新的重要一步。
值得玩味的是,李风华在唯酷光电牵手中行的过程中也深有感触:“多年合作中,他们没有局限于我们的财务报表,而更关注我们的核心科技和行业前景。”
他的心声,应该有颇多共鸣。
除了贷款资金的“活水”,整个生态气候也愈发齐备。目前,“中银科创”正在连接深圳中小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科创上下游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关键联系人,着力打造集团内外“双循环”生态,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全过程创新产业链”,努力成为科技金融的全要素整合者、全链条创新者、全周期服务者,最后连接整个科创生态圈。
金融观察
科技金融成为创新生态链重要一环,
深圳如何拨响铿锵之声?
微茫成炬。在深圳特区40多年华丽蝶变征途中,科技创新正是一抹亮色。
政策的护航同样可圈可点。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科技金融是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今年初,深圳政府《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出炉,明确加快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在这个大背景下,更能折射国有大行的远见和站位。在中国银行“八大金融”的方向指引下,深圳中行已在探索科创金融的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未来,科技金融有望在深圳持续拨响铿锵之声,探索金融赋能实体的创新模式,为行业提供一份可复制借鉴的范本,更是履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答卷。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视频:陈嘉欣 徐思涵 邓嘉俊 刘正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