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

七子之歌·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

这是著名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美国留学期间所创作的一组有关中华大地被列强侵占的系列诗,共有七首,分别是 澳门 、 香港 、 台湾 、 威海卫 、 广州湾 、九龙、旅大(旅顺- 大连 )。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被改编成现代歌曲的《七子之歌·澳门》,不仅成为了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上的必修歌曲,同时也由于大型电视纪录片《 澳门岁月》对这首诗的改编,也让其成为了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2)

英租借威海卫区域图

当然,《七子之歌·澳门》只是这七首诗中最为出名的一首。除了这首诗之外,余下的六首当中,都深深地反映了在那个年代,中华大地被列强侵占掠夺的一段段屈辱的历史。

而本文着重要讲述的就是这七子当中的威海卫。


  • 一、威海卫的大致概况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整个城市北、东、南三面环黄海。威海别名威海卫,而这座城市名的寓意便是威震海疆的意思,由于威海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近现代化水师北洋水师的发源地,其次又是整个甲午海战发生地之一,由于其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几年后。中英双方于1898年签署了《订租威海卫专条》" 防海的健将"的威海卫以及北洋水师海军基地的刘公岛便以此条约被英国租借长达25年之久,以至于现在的刘公岛上还保存有当年英国远东舰队留下来的欧式建筑,其中最引人入目的莫过于刚登上刘公岛码头再往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那边走去的一幢英式别墅,原为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避暑官邸。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3)

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避暑官邸

整个威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威海境内出土的相关文物来看,早在距今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威海此地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自春秋时期开始,再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之际,历朝历代都对威海这个地方有着详细的记载。但要说威海这个“防海健将”称号的来源,恐怕还要从决定中国近代命运之战的甲午战争开始说起。整个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之后,威海以及刘公岛先是被日军侵占了三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以欧美为首的列强国家更是纷纷不满日本在华夺得的相关利益,便随即联合在一起趁火打劫。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4)

英治威海卫之旗

在1897年11月13日山东半岛上,三艘德国军舰突然驶入胶州湾,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舰上的德国官兵顺利登陆并占领了青岛,史称胶州湾事件。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派李鸿章、翁同龢、海靖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将胶州湾及南北两岸租借给德国,租期九十九年。在租期之内,中国政府不得治理。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5)

英国租借威海卫期间的钱粮执照

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有功,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中规定沙皇俄国拥有租借旅顺军港以及大连湾25年的权力。后又于同年的5月27日,清政府驻德公使兼钦差大臣许景澄以及驻俄公使杨儒在彼得堡与沙俄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续约》,该条约中规定了旅顺、大连租地以北(基本上涵盖了整个辽东半岛)未有沙俄政府的规定,中国军队无权进入该地。其次还迫使清政府承认并同意了俄国从中东铁路修一支线到旅顺、大连,在此处铁路范围之内中国政府不得将该铁路沿线的利益让给除沙俄之外的外国人。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6)

《旅大租地条约》

在沙俄强行与清政府签订了相关条约占据了旅顺和大连之后,英国政府见在华取得利益有机可乘,便以与沙俄保持势均力敌的势力为借口, 训令其驻华公使窦纳乐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卫的要求。1898年7月1日,清政府和英国代表在威海刘公岛以西举行了交接威海卫仪式,英国也因此获得了威海卫及附属岛屿以及整个威海卫附近的海域,租期为25年。但实际上,英国军队在威海卫整整盘踞了42年之久。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7)


  • 二、威海卫与北洋水师基地的建设

在闻一多先生的诗中,威海卫是防守中国海域的防海健将,而处在威海海域的刘公岛则是防海健将坚实的盾牌。为何日本和英国如此重视威海卫这个地方,想必除了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外,恐怕还要与北洋水师海军基地的建设有所关联。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8)

众所周知,北洋水师最早期的海军基地设在了大沽口,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大沽口显然不适合北洋水师将其作为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为此在1890年旅顺船坞落成使用之后,北洋水师舰艇的主要修理工作便迁徙至旅顺军港,而大沽口的作用则明显下降,成了北洋水师的备用海军基地。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9)

在北洋水师的众多备选港口之中,处在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卫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脱颖而出,与大沽口、旅顺港共同形成了当时中国北方的三大海军基地,也初步奠定了拱卫京师的三角布局之一。当大沽口、旅顺港、威海卫各处海军基地的炮台基本上竣工之后,也正是因为如此固若金汤的防护,李鸿章也曾踌躇满志的夸下海口:“就渤海门户而言,已有深故不摇之势”。但殊不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正是在这固若金汤,已有深故不摇之势的威海卫基地中全军覆灭的。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0)

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东北端,在明朝时期设卫,故而得威海卫之名。“卫”是明朝的军事组织,每卫中有官兵6500人,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威海即卫的驻地,后来逐渐沿袭成为地名。威海卫隔海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军港相对,同时作为拱卫渤海湾的门户,控制着由黄海进入渤海湾的水上必经要路,形同渤海湾的门户锁钥。整个威海卫海港三面环山,刘公岛横亘港前,濒外海方向,山势险峻,无可攀登,成为了整个威海卫港的天然屏障。在整个港湾的南北两端以及刘公岛上可以利用山势布置岸防炮台,利用港湾水道实施水雷封锁,可以有效阻碍敌人从海上突袭威海卫。再加之威海卫港内水域开阔,港口水深,利于大型舰船的航行与出入,由此,威海卫便成了北洋水师的重要海军基地。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1)

威海卫基地全景

1881年,威海卫开始成为了北洋水师军舰的临时停泊基地。1883年,李鸿章命令直隶候补道员刘含芳筹办旅顺、威海鱼雷营、水雷营、 修建水雷土船坞,在刘公岛修建机械厂,并在当地购买民地用来建设海军设施,开始了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建设。但迫于经费的困难,威海卫基地建设一直没有展开。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2)

直到1887年,随着北洋水师外购舰艇日益增多,综合实力的上升,北洋水师也达到了了很好的成军标准与规模。也正是因此,威海卫海军基地便得到清廷30万两白银的拨款,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建设也进入了全面营建阶段。整个威海卫基地的建设主要以修建海岸炮台为主,先后在海湾北段修起了三座北帮炮台,在海湾南端修起了三座南棒炮台。在刘公岛上则修建了以东泓、迎门洞、旗顶山、南嘴、黄岛等炮台。到了1890年,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几年,整个威海卫海军基地共建筑了海岸岸防炮台13座,配备了进口岸防大炮54门。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3)

除了上述炮台的建设之外,为了防止敌军从陆路进攻威海卫基地,从1891年开始,又陆续修建了新式的三座陆路炮台。同时,李鸿章还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刘公岛建设起了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海军公所、制造局、水师学堂、兵营、靶场、弹药库、船坞、铁码头、医院等设施。而威海卫也因此成为了北洋水师的军舰助泊地以及近代海军的教育基地。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4)


  • 三、威海卫与北洋水师的覆灭

在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惨败之后,李鸿章曾请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分析了当前战争局势,汉纳根认为当下的北洋舰队可以依赖的实力只有定远、镇远这两艘铁甲舰,倘若再失去这两支铁甲舰,那么北洋舰队就必定会元气大伤。但若能将残余的北洋舰队盘踞在威海卫港湾之内,凭借整个威海卫基地以及刘公岛的岸防炮台的火力支援,那么尚可以保全整个舰队的安危。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5)

在李鸿章采纳了汉纳根的建议之下,便没有答应丁汝昌慷慨激昂令与日本联合舰队决一死战的出战请求,并遣丁汝昌返回威海卫海军基地,凭借陆海两防御敌保船。丁汝昌返回后,命令北洋舰队停泊在威海卫港湾之内,无论日本联合舰队怎样诱敌也拒不出港,最终在李鸿章的御敌报船方针之下,整个北洋水师在威海卫港内全军覆没。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6)

1895年2月5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派出鱼雷艇编队偷袭威海卫港内的北洋水师军舰。其中“定远”舰被日军鱼雷击中,舰体剧烈震荡,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定远”舰立即驶入刘公岛南岸浅滩处搁浅,将其充作海中炮台使用。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7)

除了击伤“定远”舰之外,日本鱼雷艇偷袭编队还击沉了港内的“来远”号巡洋舰、“威远”号练习舰、“宝筏”号布雷舰。

2月7日上午,日本联合舰队倾巢出击,在距离刘公岛5000米处,发起猛烈炮火攻击,刘公岛各炮台守军也当即开炮还击。

2月8日晚,日本联合舰队舰艇偷偷潜入威海卫军港东口,用炸药炸毁了航道上布设的防材并用巨斧砍断了拦阻铁索,至此,威海卫军港的东口我完全被日军打开,形势已经无法逆转。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8)

2月10日下午,丁汝昌和刘步蟾忍痛下令炸毁了搁浅在刘公岛南岸的“定远”舰,紧接着丁汝昌、刘步蟾两人先后相继自杀。

2月14日下午,威海卫水陆营物处提调牛昶昞宣布投降,并赴日舰与伊东祐亨签署了投降书。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19)

2月17日上午,日本联合舰队耀武扬威的开进威海卫港内,将北洋舰队残存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北”、“镇南”、“镇中”、“镇边”等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战利品收缴。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20)

自爆沉没于港内的定远舰

至此,整个清政府费劲苦心话费巨资建设的北洋舰队与威海卫海军基地一同覆灭。而日本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一战崛起,更是奠定了其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基础。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21)

先是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日军占领威海卫和刘公岛之后,在此盘踞了三年之久。1898年7月1日,刘公岛以及威海卫也被英国海军侵占。1930年,中国政府收复威海卫之后,英国政府更是继续霸占刘公岛,续租十年。直到1940年11月,十年租期已到,英国海军才彻底从刘公岛上撤离,至此,被英国海军侵占的威海卫和刘公岛经过陆陆续续四十多年的时间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个人看法:

威海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洗礼,而位于威海的刘公岛,更是决定了中国近代国运的一座岛屿,不仅仅是作为北洋水师的海军基地,刘公岛更是拥有着“永不沉没的战舰”之称号。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22)

当今的刘公岛海域早已是风平浪静,岛上还留有当年大量北洋水师所建设的军事设施,例如前往刘公岛码头便映入眼帘的铁码头、海军公府、水师学堂、炮塔、军营等等。如今的刘公岛已经成为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岛上更是修筑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成列馆,全面的建设了整个甲午战争的前前后后。

威海卫七子之歌mp3(七子之歌威海卫)(23)

而闻一多先生曾创作的《七子之歌》也正是告诫着我们, "国弱民受辱" "落后就要挨打"。

勿忘国耻,勿忘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