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四川省综合保税区分析

(一)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1年2月25日通过国家验收。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由原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整合扩展而成,位于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园区,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分为A、B、C三个区域,集保税出口、保税物流、口岸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国内功能较全、政策较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012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扩区设立双流园区。2012年7月3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区块一(B区)规划面积2.59平方公里,东至天润路,南至成灌高速,西至天健路,北至西区大道;区块二(C区)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东至天欣路,南至合作路,西至天源路,北至成灌高速;区块三(A区)规划面积0.47平方公里,东至天健路,南至双柏路,西至天勤路,北至檬柏路。综保区总规划面积达4.68平方公里。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5819.04亿元人民币。

成都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常住人口2119.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5 万人,增长1.2%。2021年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222.0 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额4841.2 亿元,增长 17.9%;进口总额3380.8亿元,增长1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599.6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1.6%;对东盟、欧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3.3%、11.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669.8亿元,增长8.4%。

成都市是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二)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

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于2018年10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东至天欣路南延线、南至货运大道、西至规划道路J线、北至滨河路。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已按照《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全部完成基础设施、隔离设施、专用通道、监管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2020年7月,西园综保区通过了预验收。2020年9月16日,由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的国家联合验收组对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进行了验收评审。经实地勘察、全面验收后,海关总署正式颁发了《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证书》。

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26.78亿元人民币。

成都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常住人口2119.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5 万人,增长1.2%。2021年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222.0 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额4841.2 亿元,增长 17.9%;进口总额3380.8亿元,增长1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599.6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1.6%;对东盟、欧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3.3%、11.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669.8亿元,增长8.4%。

成都市是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三)宜宾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3)

2017年2月,宜宾正式启动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2018年1月,宜宾综合保税区开工建设标准厂房(一期),拉开了综保区建设的帷幕;2018年3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的请示》(川府〔2018〕14号);2019年12月3日,海关总署正式启动对宜宾综合保税区的审批程序,国家有关部委一致快速通过会签;2019年12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9〕140号),同意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2020年11月6日,宜宾综合保税区通过八部委预验收;2020年12月25日,宜宾综合保税区获正式获得八部委验收;2021年1月13日,海关总署正式函复四川省人民政府宜宾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合格;2021年1月28日,宜宾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宜宾综合保税区是由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设立,宜宾综保区选址于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邻近宜宾港。宜宾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0.89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范围内,四至范围为:东至久安六路、南至长治南路、西至久安一路、北至长治北路。宜宾综合保税区毗邻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具有“前港后区”的天然优势。北距G93成渝环线高速2公里,南距进港铁路宜宾港站2公里,西距宜宾五粮液机场28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宜宾综合保税区与国家级宜宾临港经开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宜宾港协同发展,构建服务宜宾、辐射西南周边产业发展的“区区联动”“区港联动”发展格局,是宜宾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

宜宾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36.43亿元人民币。

2021年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148.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0.5万人。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出口167.48亿元,增长35.2%;进口69.06亿元,增长16.7%。货物进出口顺差98.42亿元,增加33.64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53.84亿元,增长83.4%。其中,出口45.14亿元,增长117.3%;进口8.7亿元,增长1.4%。

(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4)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同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2020年12月25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的国家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北至香岛大道、西至青白江大道、东至规划九路、南至规划八路。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将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物流智能装备、电脑外设保税加工等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以跨境电商及适欧适铁大宗商品为重点的国际贸易,以平行车及汽车零配件等为重点的保税物流业,以机电检测维修、艺术品保税展示、国际结算为重点的保税服务业,打造面向亚欧大陆桥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开放需求的“一带一路”外向型产业聚集区。一期建设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243.44亿元人民币。

成都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常住人口2119.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5 万人,增长1.2%。2021年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222.0 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额4841.2 亿元,增长 17.9%;进口总额3380.8亿元,增长1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599.6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1.6%;对东盟、欧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3.3%、11.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669.8亿元,增长8.4%。

成都市是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五)泸州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5)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泸州综合保税区(国函(2019)141号)。泸州综合保税区是川渝滇黔结合部继重庆江津和贵州遵义外又一综合保税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位于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范围内,东临龙溪河西岸,南至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港收费站连接线,西接泸州港进港铁路线,北到泸州长江二桥延长线的范围内,规划面积1.002平方公里。2021年1月28日,泸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2016年01月,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投运;2017年04月,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成立,全面启动泸州综合保税区申创工作;2018年02月,泸州综合保税区申报资料报送省政府;2018年0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递交《关于设立泸州综合保税区的请示》。2019年01月,创立泸州综合保税区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03月,印发《泸州综合保税区创建工作方案》;2019年12月,泸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20年12月25日,泸州综合保税区获正式获得八部委验收。

泸州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40.05亿元人民币。

泸州市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6.08 亿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5.9 万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9.53 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进口额5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出口额69.87亿元,增长54.2%。

泸州市是国家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六)绵阳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6)

绵阳综合保税区是由现有国家级绵阳出口加工区进行整合扩展组建,绵阳出口加工区于2005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20年5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四川绵阳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绵阳综合保税区,绵阳综保区规划面积0.14平方公里,已建成标准厂房8.6万平方米,开工新建标准厂房和仓库3.67万平方米。绵阳综保区是四川省又一家获批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将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添砖加瓦。

2020年12月29日,成都海关牵头会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商务厅、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绵阳综合保税区进行了正式验收。

2022年2月15日,绵阳综合保税区区内注册企业从境外进口的一批日化用品办理了海关报关手续,实现出区销售,标志着绵阳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正式开通。

绵阳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23.47亿元人民币。

2021年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350.2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26.97万人。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含转口贸易)38.75亿美元,增长24.2%。其中:进口总额21.58亿美元,增长8.3%;出口总额17.17亿美元,增长52.3%。

绵阳市是国家第五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四川省综合保税区基本概况表

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区别(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7)

备注:

1、以上综合保税区分析按照设立、验收时间排序。

2、全国综合保税区分析每周二更新,全国各省综合保税区将逐周进行分析发布。

3、以上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网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4、若上述信息有误或涉及侵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5、发布的各省份综合保税区分析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6、图片来源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