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正确的流程(茶道与茶艺)

选自寒星灼日(柳育龙)《城》

中国是文化大国,也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因此关于茶文化方面的专业用语也很多,比如:品茶,收茶,点茶,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有关的词语。众多词语的意思我也不晓得就看着挺复杂繁琐的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这样看来茶文化还真是深奥。而这些就牵扯到人们常说的‘茶道’与‘茶艺’。

茶道也好茶艺也好都是一种茶文化,人们在喝茶说艺论道之时也会不经意间把茶艺和茶道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什么又是茶文化呢?这让我想起中学政治课本上描写的文化学的定义。原话是这样说的:“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读了之后我在想这个茶道或者茶艺会不会也是这样复杂呢?

王玲女士曾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主张狭义说的,她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在《茶史与茶文化》一书中曾将这四个层次加以这样描述:

喝茶正确的流程(茶道与茶艺)(1)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

王玲女士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读了她的话我们就知道强调和茶一系列有关动作的就是‘艺’,强调茶文化引发的思想与精神的就是‘道’。这样的见解和蔡荣章先生在《现代茶思想集》里所描述的语言完全吻合(“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他认为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可见当时陆羽已经对饮茶者提出品德要求,在他的心里茶不再是简单的饮品了。陈香白教授在其所著《中国茶文化》中描述道:“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当然这个境界常人很难达到,而陆羽能提出这个见解说明唐代之时人们对茶文化已经有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唐末刘贞亮也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个思想又更进一步表明当时文人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茶文化,茶道也因此而形成。

喝茶正确的流程(茶道与茶艺)(2)

再说茶艺吧,查阅相关资料我们知道“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当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之后,开1978年酝酿成立有关茶文化组织的时候,接受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的建议,使用“茶艺”一词,成立了“台北市茶艺协会”、“高雄市茶艺学会”。1982年又成立“中华茶艺协会”。各种茶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茶艺’一词的来源,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在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宣读的《茶文化的传播对现代台湾社会的影响》论文中指出:当时为了弘扬茶文化、推广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词。但是有人认为“茶道”虽然中国自古已有之,却已为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中国人对于“道”字特别庄重,比较高高在上的,要民众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艺”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才定案。“茶艺”就这么产生了。

那么什么又是‘茶艺’呢?人们通常认为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就字面意思来说好像也就是这样,‘艺’就是一种技巧,一种技术。你想啊,煮茶的时候你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可以看到茶叶舒展升腾的瞬间,这无疑也是一门艺术。其中许多专家学者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解释。季野先生在《茶艺信箱》一书中这样说“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范增平先生在《台湾茶文化论》一书中如是说:“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陕西作家丁文先生丁文在《中国茶道》一书中如是说道:“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成一门艺术。”“茶艺是茶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幸的是我在云南某茶楼碰见一位高级茶艺师,我们聊了些关于茶文化方面的东西,他看着我才二十几岁又这么好奇我们又谈的投机,她很高兴的告诉我说:“茶艺就是泡茶的一种技巧,它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专家学者这样一说那样一说反而变得更加复杂。”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调侃的话“什么叫专家学者就是把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变成深奥精髓难懂的一个范畴”于是我也在感慨这些专家学者的学术水平是多么的高,突然感觉写了这么长的一个篇幅解释茶道和茶艺是不是完全没有必要,我又不是什么专家解释那么多干嘛?三两句完全可以说得清楚的事情搞得那么繁琐弄不好读者又骂我。于是我重写了一篇,原文如下:茶艺就是泡茶的一种技巧,它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道指的是在在茶事过程中所说到的精神境界。前者‘茶艺’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后者‘茶道’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二者的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