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前两句诗表达了什么(莫愁前路无知己)
唐朝有很多音乐家和诗人交情匪浅。
例如被后世誉为“唐代乐圣”的李龟年
他是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师,有很高的艺术天分,不仅擅长歌唱,还精通筚篥、羯鼓等乐器,甚至还能作曲,因此深受唐玄宗恩宠,时常出入权贵之门,与当时很多诗人都有往来。
王维很著名的一首五言绝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便是为怀念他而写的。
还有杜甫人生中的最后一首七绝,“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是写给他的。
一个是“诗佛”,一个是“诗圣”,都是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却都为他写诗,还成了千古名作,也是相当幸运了。
除了李龟年之外,唐朝还有一位乐师,曾多次出现在唐诗中,他就是董庭兰,董大。
唐人比较喜欢以家族排行来称呼对方,例如李白就是李十二,杜甫就是杜二,白居易就是白二十二。
董庭兰在家族中排行老大,称之为“董大”。
根据史书记载,董庭兰擅弹古琴,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诗人李颀就曾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这首诗中盛赞他的琴艺,此诗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高适为他写的送别诗《别董大》,入选小学教科书,几乎人人都会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转身便是天涯,一别便是一生,所以很多送别诗都十分伤感惆怅。
当然其中也不乏慷慨潇洒之作,例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也是如此。
诗歌开头两句以乌云、北风、飞雪、鸿雁,这几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晦暗凄冷的冬日暮色图。
在这样的环境中,两人即将分别,心中的惆怅可想而知之。
但是诗人没有顺着这凄凉的氛围,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宕开一笔,推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下子将人从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别氛围中拉了回来。
这两句豪情壮语将诗歌提升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即使过了千年,依然令人心生鼓舞。
很多人在读完这首诗后,都忍不住好奇诗中的“董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让高适如此推崇爱重。
根据历史记载,董庭兰因为琴艺高超,深受当时的宰相房琯赏识,两人的关系犹如伯牙和钟子期。
晚唐诗人崔珏有诗云“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后来房琯失势,被弹劾罢相,其中有条罪名就是门客董庭兰收受贿赂。
杜甫为了给房琯求情,还因此触怒了唐肃宗。
因为“房琯事件”,所以很多人认为董庭兰是个空有琴艺,却品行不端之人。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唐朝另一位琴师薛易简是这样评价他的“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貌古心远,意闲体和”,也就是说在薛易简的眼中,董庭兰应该是位淡泊名利,不慕权贵,颇有隐逸之风的高士。
而且他的琴曲代表作《颐真》,反映的就是他在山中“寡欲养心,静息养真”的道家生活。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清心寡欲,醉心琴艺的高雅之人,会为了身外之物,而陷自己的知音于不遇。
与其说房琯因为董庭兰获罪,倒不如说是他牵累了董庭兰。
我更愿意相信董庭兰是个淡泊名利的雅士,如此才不负高适笔下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高适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