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对的绝佳对联 4个绝妙对联令人赞叹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百姓的喜爱。只不过,一些好对联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被埋没,不被广大网友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文化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4副对联。这些绝妙对联令人赞叹,收藏起来,慢慢欣赏吧。
第1副:立定脚跟,背后山头石飞去;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这个对联是杭州灵隐寺的对联。上联说的是灵隐寺周边的飞来峰,关于飞来峰也有一个著名的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而这个对联用“立定脚跟”可以说重新解释了“飞来峰”:“进入佛门的人,如果信念坚定,即使背后的飞来峰飞去了,也能毫不动心。这才是禅定的境界。”
下联的“执持手印”,乃是佛家之语,此处代指佛门修行之法。禅宗的名言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思是说,如果真心修行,能够通过“顿悟”来领悟佛家真传。
“眼前佛面即如来”,佛像本来是泥胎塑造,但是心中有禅意,自然面对佛像也是面对如来。这个对联是一种禅学的解释,同时又对仗工整,带给我们文字上美的享受。最厉害的是,对联把飞来峰、灵隐寺的环境巧妙融入佛理,这是需要大智慧,大才学的。
第2副: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这个对联是秋瑾墓的对联。秋瑾是近代侠女,人称“鉴湖女侠”。秋瑾虽然被清廷杀害,但是秋瑾的精神一直被广大百姓铭记。
上联是说,巾帼不让须眉,秋瑾虽然死了,但是秋瑾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而秋瑾的死,正像是古代烈士贤人一样,不怕牺牲,秋瑾就算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求仁得仁”,典出《论语》:“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下联是说,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词。而秋瑾虽然死了,但是秋瑾的精神不死,虽死犹生,终于获得了自由。联语悲壮深沉,既缅怀了秋瑾,也歌颂了秋瑾身上的英雄气概。
第3副:少年盟戴笠,阳冰八法,每与详求,惜无端故国言旋,尤感生平知己;往岁促归帆,夜雪一尊,竟成永诀,痛此后泉台阻隔,惟凭梦里寻君。
晚清秀才王颂采与赵枚是好朋友。王颂采死后,赵枚非常悲痛,不假思索,直接写下这个对联。之所以能够写这么快,主要是因为他是发自内心的悲痛,所谓文生于情,不过如此。
我们看这个对联,上联是说两人年轻时候就是朋友了,还一起练字,探究书法之道,互为知己。“阳冰八法”,指的是书法家李阳冰传下来的书法之道,见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 瑷 及女文姬……张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鄔 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下联是说去年两人分别,还曾经在下雪的晚上一起喝酒,没想到今年就传来了朋友的死讯,实在是太难受了。从今以后,只怕是梦里才能够见到朋友了吧。
这个对联的上联回顾平生交情,下联诉说心中悲痛,对仗工整,感情真挚,确实是难得的好对联。
第4副: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名臣曾国藩。曾国藩的历史评价属于毁誉参半,但在修身之道上颇为现代人推崇。所以《曾国藩家书》能够广为流传,至今被不少人奉为经典。
这个对联是曾国藩题写书斋,用来自勉自戒的。上联是说,天下事情都是忙里出错,所以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着急上火。
冯梦龙的《智囊》记载,松江知府赵豫如果遇到不着急的案件,每每对当事人说:“明天再来。”结果很多人经过一晚上思考,发现只是一时意气之争,没必要报案了。这种“松江太守明日来”的做法,恰恰是“世事多因忙里错”的佐证。
再举个例子,宋代官员李若谷告诫门生说:“做事情要清勤和缓。”门生说:“我明白清廉、勤勉、和气的道理,但是我不理解缓慢。我们做事情不是要迅速吗?慢了不是不称职吗?”
李若谷解释说:“天下有什么事不是忙里出错的?缓慢并不是敷衍不做事,而是要三思而行,谋定而后动也。”
这就难怪曾国藩要用“世事多因忙里错”来告诫自己了。至于下联嘛,好人半自苦中来,是说天下好人多数都是因为受过艰苦,所以懂得别人的困难悲哀,具有同情心,自然“恻隐之心”就更加明显,就越容易成为好人。
当然,曾国藩也没有说绝对,没有说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是好人。这个“半”字,用得太妙了。而曾国藩这么写,主要还是要告诫自己要吃苦,要做一个好人的意思。这样一个对联,足以看出曾国藩对自己的修身养性真是很看重呢。
大家觉得这些对联怎么样呢?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