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需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诚信需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依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品德;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公序良俗;对国家而言,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到底什么是诚信?历史是现在和未来的铺垫,传统是现在和未来的源泉。理解诚信就要到中国传统文化那里汲取营养。
诚信是一个层次性很强的概念,而所谓层次性很强主要有三层含义:诚信本身就是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对个人而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境遇对诚信有不同理解;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而言,诚信在不同范围是不同的,正如刘奇葆同志所言。总而言之,诚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如何理解诚信,则是我们践行诚信的首要前提,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丰富的诚信资源,可资借鉴。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只是低层次的诚信,然而也很可贵。言行一致固然重要,然而其只是低层次、简单的诚信。孔子在《论语》中有很多对诚信的看法,例如“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话不讲诚信,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也就是连说话算数都做不到,其他的也就更难讲了。而在“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话一定讲信用,做事必求得结果,这是不问黑白又执拗的普通人才做的(君子是不这样做的)。从以上两句话来看,孔子对言行一致持辩证看法,让我们眼前一亮。当然,在当下社会环境下,建设诚信社会,能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对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建设诚信政府而言既是最基本的标准,也是当下努力的基本目标。
合乎“礼”“义”诚信才是真的诚信,这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意思是“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符合于礼的)才能远离耻辱”。在诚信时,《论语》告诉我们符合礼、义的才是真的诚信。在孟子的《离娄章句下》中也有类似说法,“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说的更加明确、直白。《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一个故事:一个叫尾声的人与一个女子约会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来却发了大水,尾声为了守信不肯离开却被大水淹死。故事中的尾声为了践诺搭上性命,死的不值,十分死板。古人讲诚信要合乎“礼”“义”,既指传统文化中“礼”“义”的具体内涵,这需要我们今天有批判地结合现实继承,同时也讲诚信需要在一定规矩、规范之内实现。今天,无论是个人、企业或团体、党政机关等主体讲诚信都要在法律制度要求范围之内,也就是要依法建设诚信社会,法律既是规范约束,更是标准保障。
要慎重许诺,要根据情况践诺。“一诺千金”告诉我们诚信之可贵,而很多经典则告诫我们要慎重许诺。《老子》中“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意思是轻率许诺往往失信于人,而认为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往往很困难。《老子》的话很有辩证意味,在与学生一起交流的时候,我们要从反正两面来理解:一方面自己不要轻率许诺,而一旦许诺就要尽力去践诺;另一方面不要强求别人许诺,一来个人情况不同,二来践诺条件或有变化。等等。做出的诚信要符合规范、规律和践诺者的条件和能力,也就是诚信要有可操作性。
当然,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更加丰富系统,在宣扬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西方文化中关于诚信的观点和论述为我所用,还要结合当下国情、民情,有针对性、有阶段性的有序推进诚信系统建设,既通过道德舆论宣扬鼓励诚信,也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保障诚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