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四大民间故事(沧州红孩口的故事)

过去,古运河自南向北经过沧州城区,一共有八个口,即红孩口、南关口、菜市口、白家口、宗家口、枣市口、神门口、魏家口。

运河在沧州老城南面向西面拐了个弯,往北而去。红孩口就在运河的这河湾上,位于现在大运河生态修复园区东侧(即运河弯道处的顶端)。

元代,运河在沧州一带,“水面高于平地”,以致“水无所泄,浸民庐及熟田数万顷”。明代嘉靖年间,河道遭淤塞,南北诸水,“流经千里,始达直沽。每遇大雨时行,百川灌河,其势冲决散漫,荡析田庐,漂没粮运”。漫天的洪水如发疯的野兽扑向沧州大地,树木、庄稼、房屋都浸泡于洪水中,沧州刹那间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在南门处望河堤,有如仰望天际之感。一旦运河在这里开了口子,洪水就会直接灌进沧州城,因此老辈子有这么一句话,叫“开了红孩儿口,水在城上走”。可见其地之高而险也。

张家口地区四大民间故事(沧州红孩口的故事)(1)

从高处看,大运河沧州段处处都是弯道,这些弯道正是古人在开凿南运河时为解决河水落差而设置的。与南方相比,北方的地势更加多变,大运河沧州段有一个特点,就是“三弯顶一闸”。这些弯道减缓了水流的速度,保持了行船的平稳,减少了堤坝的受力。

传说,某年大水,群众齐集此处防守,水势居高不下,岌岌可危。群乃束手无策,悄议弃之,速回城中料理避难。此时河堤上忽来一妇女,身穿孝服,怀抱一婴儿,婴儿身着一红布兜肚。众方愕然惊视,而妇女视河水汹汹之势,轩眉一笑,将婴儿往水中一扔,婴儿一声哑然未及响,被波涛卷去矣。妇女已不见。而大水退矣。群众中有老年人曰:“这是白衣大士来救我们啦!”众望空跪拜,合十祈祷。从此将此地命名为“红孩口”。也有一个传说,从前沧州沿海有条恶龙,时常发水,危害百姓。百姓们在城南筑坛祭天,观音菩萨大发慈悲,派了红孩仙童下界,用一个如意宝袋,降伏恶龙,退掉海水。为保沧州百姓不再受水害,就把自己这个如意宝袋埋在了这里,由此得名“红孩口”。

和红孩口有关的事情,有记录的有,太平天国北伐军将领处刑地。太平天国北伐军连镇兵败后,林凤祥受伤后率三十多名将领躲在地道中,之后被投降清军的施姓厨师发掘入口而被生俘。 不久后,汪一中等34名北伐军将领被解往沧州红孩口残忍处死。林凤祥则被解往京师获凌迟惨刑。

沧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太平军,英雄汉,红该口上迎风战,不怕杀,不怕砍,红孩仙童来下凡……这是怎么回事呢?车轱辘话倒回来,还得从太平军在沧州说起。太平军攻下沧州城,休整了几天,继续挥师北上,一路横扫千军,一直打到天津南边的独流镇。咸丰皇帝可吓毛了脚,慌忙调了十几万大军堵拦。独流一战,两边力量相差太大,为了保存实力,林凤祥决定撤退,一直退到了沧州的连镇(今东光县境),一面休整,一面等待援军。太平军如一把尖刀,直插皇上的心窝,他怎能不害怕?第二年正月,又调了十几万人马,将太平军团团围住。

太平军浴血奋战,大部队突了围,只有部分将士因伤被俘。威震敌胆的师帅杨文清、军师杨吉金、总制肖在人,也被俘了。咸丰皇帝令他们投降,说只要答应,前仇旧账一笔抹了,还给个大官做。杨文清头一昂,大声斥道:“我为天朝生,当为天朝死。要我投降,你们这帮强盗,万万不能。”杨吉金也是不买账:“杀则杀,剐则剐,投降你们,除非碌碡开花,牛打滚儿。”咸丰皇帝听说他们软硬不吃,一道圣旨下来:“斩!”

行刑地点是沧州城南红孩口。行刑那天,天格外昏暗。沧州的百姓们门不开,饭不吃,跪在家中乞求天地。捷地镇张老旺一家更不用说,一家人抱起被太平军相救的小念军,跪在佛前,点上高香,苦求菩萨保佑……一声锣响,三十多名太平军将士身穿血衣,披枷带锁,在上百名清兵解押下,来红孩口赴刑。将士们登上高高的土台子,回想两个月前在这里痛杀清兵的壮烈场面,个个脸上露着快慰的笑容。新任知州姜铭,坐在监斩台上,眼露凶光,指着太平军将士吼道:“降不降?午时三刻为限!”将士们像没听见一样,整了整湿糊糊的血衣,理了理散乱的头发,一字排开,面朝天津方向,眼含热泪,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慷慨悲歌,仰天大笑。姜铭吓得头皮发炸,一声嚎叫:“给我斩!斩!”

正在这时,只见空中飘来一朵红云,上面怒冲冲站着个红衣仙童。仙童来到头顶,挥手一个炸雷,平地裂开一个黑洞,里面飞出个金光闪闪的宝袋。清兵顿时吓懵了头,连滚带爬,四处逃窜。仙童接宝袋在手,说声:“哪里逃!”张开宝袋,只听“嗖嗖”就像磁石吸针一样,上百个清兵还有姜铭都给吸进了宝袋,立刻化成了污水。红衣仙童收了宝袋,跳到太平军将士面前,“咔咔”除掉他们身上的锁链,说道:“壮士们受惊了!我受菩萨之命特来相救,快走吧,菩萨正在莲池摆宴等着呢。”太平军将士说声:“谢谢!”随着红衣仙童上天去了。

还有一个故事,叫镖不喊沧。在沧州以治技名震大江南北,故镖师压镖过沧州,向例不喊镖,以示同道尊敬之意。某日有镖师过境,喊镖过街,进北门出南门,初无人过问,镖师意自得,以为沧州徒拥虚名耳。

或有诉於李者,李意弗善,乃以粪筐赤足着布衫布裤作乡民拾粪状,绕至城南八里许,地名红孩口者,系运粮河湾,由镖车之前面,以粪叉迎头铲粪。镖车来伪而不知者,镖师高声詈曰老乡,欲速死乎,须即滚开。李则置若罔闻,铲粪如故,镖师愈怒。下车走向李曰,尔小子聋乎,抑或寻对头耶。近前欲攫李,意在至於河堤,方伸手,遽为李捉住右腕,用卷拿法掷镖师於寻丈外,镖师目瞪口呆,右腕伤矣。

李掷镖师后,乃肩粪筐,驱镖车返城。客商出资治酒,宴全城武术家,镖师赔罪始矣。时李年仅二七岁也。

李指李凤岚,直隶沧州人,为清真教友(即伊斯兰教),别号双锏李。其叔在沧县(今沧州市)大南门外经营成兴镖局。镖不喊沧创规者李冠铭最为武林公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