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有哪些瓶颈(深度寒武纪)

从寒武纪开始,地球生命进入了看得见的时代,即显生宙时期在这个星球上,能够看到生物,竟然具备如此划时代的意义国产AI芯片被看见和讨论,特别是被大众传媒和资本市场看到,这是生存的第一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国产芯片有哪些瓶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国产芯片有哪些瓶颈(深度寒武纪)

国产芯片有哪些瓶颈

从寒武纪开始,地球生命进入了看得见的时代,即显生宙时期。在这个星球上,能够看到生物,竟然具备如此划时代的意义。国产AI芯片被看见和讨论,特别是被大众传媒和资本市场看到,这是生存的第一步。

2020年6月2日,科创板上市委同意寒武纪发行上市,审核只花了68天,一时间成为科创板速度标杆。寒武纪预计今年营收约为6亿元至9亿元,估值约192亿元-342亿元。

2016年,寒武纪突然在传统芯片大厂眼皮下成立,并成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先锋,创始人是两位少年天才——80后兄弟陈云霁、陈天石。

他们闪闪发光的履历已被复述太多,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有着类似的学习轨迹,双双成为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陈云霁专攻芯片设计,陈天石着迷于人工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陈云霁曾是国产芯片“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后来他又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其学术论文被斯坦福、麻省理工、谷歌等知名机构、公司所引用。

在寒武纪成立大半年后,热爱学术的陈云霁回归研究,四年之后,CEO陈天石带领公司即将登陆科创板。

01

争议与对策

相对于业绩亏损,对于寒武纪的质疑主要聚焦在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也就是原先第一大客户华为海思的变动。

2017 年至 2019 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收入分别为 771.27 万元、11666.21万元和 6877.12 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95%、99.69%和 15.49%。

可以看到,IP授权业务收入下滑严重,2019年相较于2018年下滑了41.23%,寒武纪表示,主要是华为海思选择自研终端智能芯片,未与公司继续合作所致,2020年还将继续下滑。

此前华为在手机芯片中使用了寒武纪的IP架构,大大提高了运算性能,手机的拍照等功能有明显提升。谁知合作不久后,华为决定使用自研架构。

但这其实并不是新闻,早在2018年华为亮出AI芯片的“达芬奇架构”时,就引发过热议。华为一位研发人员告诉21Tech记者,华为当时就已经决定之后逐步不用寒武纪,改用“达芬奇”。

事实上,华为不再使用寒武纪IP,很大程度是出于自身的考量,对于核心技术,华为向来要求把握在自己手中。自研架构从支持华为自家产品需求、节省整体成本上来说都有好处。

由于华为手机带来的营收占比过大,导致大家对寒武纪商业化前景的担忧。寒武纪对此多方应对,其一是计划拓展知识产权授权业务,但是这需要3-5年的时间,预期届时知识产权授权业务可带来每年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其二是增加新客户,比如2020 年以来新增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IP授权业务客户。寒武纪还透露,目前正在与3-5家视觉类客户洽谈。此外,终端智能芯片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在提升。

其三,寒武纪大力推进云端和边端的AI芯片业务。2019 年其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占比大幅上升,收入合计占比为超过60%。 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就是以寒武纪云端芯片思元270和思元100芯片加速卡产品为核心,项目位于珠海和西安。

不过边缘端产品还在商业化初期,寒武纪表示,目前边缘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已在多家潜在用户进行测试,预计2020 年二季度开始可逐步形成销售,2020 年内实现规模化出货。

02

竞争与生存

除了商业模式,上交所的问询还集中在寒武纪的核心技术、行业地位、同行竞争上。先从产品来看,寒武纪经过四年发展,已经聚齐了“云边端”三条产品线。

云端芯片有思元100、思元270和研发中的思元290,这条路对标的是英伟达、英特尔、华为海思的芯片;边缘芯片有思元220,主要对标英伟达和华为海思的芯片。

终端寒武纪不做芯片,主要把处理器IP授权给其他厂商,包括了寒武纪1A、1H、1M,以及研发中的1V(预计2021年推出),对标的是ARM的产品。

目前,行业内可实现从终端、边缘端到云端完整智能芯片产品线的企业包括英伟达和华为海思,尤其是用于AI训练的芯片中,英伟达占据绝对优势。

面对巨头竞争,寒武纪如何突围?在问询函的回复中,寒武纪表示,与英伟达和华为海思相比,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微架构、指令集等核心技术上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比如相对于英伟达等境外巨头的GPU、CPU产品,寒武纪的芯片架构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及各类算法进行了优化;对比华为海思, 寒武纪具备先发优势,并定位于独立、中立的芯片公司,通过中立来吸引更多客户。

但英伟达、华为海思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积累、资金优势和人力优势,在芯片产品的整体研发经验和综合设计能力方面领先于寒武纪。单研发而言,2020财年英伟达的研发费用为 28.29 亿美元,华为海思据公开报道 2019 年研发投入约为 24.39 亿美元,2019年寒武纪的研发费用仅为5.4亿元左右。此外,在软件生态和销售网络上,寒武纪均不如两家巨头。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告诉21Tech记者:“寒武纪拥有IP、芯片与加速卡等方案,对于中国以互联网带动AI产业的发展态势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成长空间。除开如华为、BAT等巨头,中国许多互联网企业或是网络服务业者,应该都比较愿意通过AI助力自身的服务。再加上寒武纪是中国当地的公司,相较于外来的英伟达等AI芯片巨头,更占据了地利的优势。现在需要看待的是,寒武纪如何深化与国内当地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打造市场所期待的营收表现。”

03

寒武纪和三叶虫

作为通用AI芯片的设计公司,寒武纪如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依旧值得期待。而让更多的半导体公司在市场化中竞争、淘汰,筛选出优胜者,未尝不是好事。我们缺少的是像寒武纪这样的企业,科学家的创业值得更多鼓励。

眼下,AI芯片的玩家变的越来越多,巨头下场,市场变得繁荣。而这一波AI芯片的引导者,正是寒武纪。

历史上,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其代表物种就是三叶虫,三叶虫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启发者。它和其它生物一起开启了地球上生物多样化的序幕,生物世界才真正爆发。

国产芯片要爆发,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逻辑一样,重要的并不是一下子进化出一种特别强大的物种,而是进化出一批非常多样化的物种,各自谋生存。因为进化本身往往就是随机的,无法计划的,终被环境筛选后的剩者,就是胜者。

描述华尔街资本市场的《金钱永不眠》中有一句略带调侃的深刻评论,(金融)泡沫的始祖要算到寒武纪大爆发。言下之意之一,也许是,最终大部分物种在漫长的环境斗争和资源竞争中败下阵来,退出历史舞台,真正活到今天的物种万中无一。

有意思的是,陈天石在年初接受采访时曾说道:“我甚至认为IC行业的泡沫是好事。没泡沫哪有发展?有泡沫,市场就能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假如集成电路行业都是最穷的,和互联网一比都赚不到钱,学生们毕业后都不会干这个了。”

但恰恰是这种“过饱和”的进化方式,才能从中遴选出最适合生存的物种,不仅如此,产业链和生物链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自身的进化只是环境中的一环,寒武纪AI芯片需要整个产业集群的进化和发展,有的物种负责设计,而逐步催生负责生产的其他公司。

就目前而言,半导体产业链中生产等环境最迫切的被需要的成熟物种还没出现,但是这本身就是寒武纪的意义,谁能想到呢,今天的霸主人类,根本上也要归功于三叶虫的出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