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为啥被背叛(为何吕布总是认贼作父)

吕布,《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却又被戏称为“三姓家奴”三姓为谁?丁原、董卓和王允是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吕布为啥被背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吕布为啥被背叛(为何吕布总是认贼作父)

吕布为啥被背叛

吕布,《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却又被戏称为“三姓家奴”。三姓为谁?丁原、董卓和王允是也。

甚至有人把吕布和他义父们的恩怨情仇,总结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但罗贯中写人何其之活,老版《三国演义》将人拍得又何其之立体。我们看到,在这些作品里面的吕布不是简单地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形象,甚至在一开始,还颇有几分分辨善恶的血性。

坏就坏在“有勇无谋”这四个字。罗贯中给吕布安上这四个字,已经点出吕布的命运,即大人物把他看作一把好枪,小人物用三寸不烂之舌把他忽悠的颠倒是非。

今天,我们就借着老版《三国演义》里董卓差遣李素说服吕布来投这一幕,来分析一下吕布的总是认贼作父的原因。

李肃借着自己同乡的身份跟吕布套上了近乎,直接二话不说,先送赤兔宝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哪怕是同乡也不可能直接将赤兔这样名贵之马拱手相送。送马,必有所求,送宝马,所求必将更甚。可吕布的无谋在此刻展现:他没问缘由,先收此马,并将自己的喜爱和喜悦毫无城府地展露于外。这便给了李肃可乘之机。

李肃先称颂吕布英勇之姿,然后自述己职已是虎贲中郎将,更是直接问道吕布现今官居何职,是否得意。吕布自知自己武艺远胜面前的同乡,但只在丁原手下混得帐前听用一职。与李肃一比较,吕布就为自己脑补了一个为丁原所待不公的形象。李肃“是否得意”一问,更是让吕布与丁原嫌隙更生。

挑拨离间,这是李肃之谋;没看出这是挑拨离间,这是吕布之无谋。

李肃故意在吕布前多次提及丁原,看到吕布对其不满之态,便知自己已是离间成功。他知道自己的任务是说服吕布弃丁原投董卓。要做到这个任务,首先是劝吕布弃丁原,然后是说服吕布投董卓。前者离间足以,不难。难得是后者。

董卓身为西凉刺史,本是应召进京清君侧,但他专横跋扈,怀篡逆之心。满朝文武,包括丁原帐下的吕布都知道他的狼子野心。所以,说服吕布投董卓便是说服他背汉投贼,难!但难不倒李肃。

要说服吕布投董卓,只需为董卓正名即可。东汉末年,儒家的名教已经被乱臣贼子们玩得出神入化,李肃自然精通此道。

一正名,认贼作父变成了弃暗投明。

“贤弟,你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当今,天子懦弱不足以威慑群臣,满朝文武,谁人心中不知?而陈留王精明强干,聪明好学,强天子百倍,满朝文武又有谁人心中不晓?人人心中皆明,而人人口中皆不说,这是为何矣?无非是怕负不忠不孝之名,怕担乱国篡逆之罪。天子懦弱则好欺,天子精明则难逢。满朝文武明里是做忠臣,暗里则是为己,有谁真正是为国家社稷着想呢?董公则不然,他敢讲他人不敢讲之言,敢言他人不愿言之语,敢负不忠不孝之名,敢担篡逆废主之罪!董公之心何其光明,董公之行何其磊落!”

三言两语,就把董卓废帝立威之举说成为汉室肝脑涂地,像极了前几天叶檀老师的救赎担罪之语。

此话一出,吕布便信上三分。吕布投董卓,也是十拿九稳了。

从这个劝说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吕布不全是背逆之心,也有为汉室的抱负。只是此子太过有勇无谋,因为勇,总是被老奸巨猾的人惦记,因为无谋,总是被说服得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怪不得吕布是“三姓家奴”,因为他总是被用枪的人惦记,当成了枪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