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是历史人物故事吗(王祥卧冰求鲤是一个很可疑的故事)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卧冰解衣不惧寒,冰化鱼跃供母前。求鲤成双德报怨,鲤载孝圣遨世间。
《二十四孝》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卧冰求鲤》,讲的是晋朝王祥与其后母的恩恩怨怨。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这个故事很神奇,很玄乎。而且玄乎的还不止这些,王祥事母还有不少其它恩怨。比如说: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这是抱树守柰,下面还有黄雀入幕。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幞,复以供母。
抛开“黄雀入幕”,“抱树守柰”这两件事不说,单是那卧冰求鲤就假的很。我们先看看东晋干宝《搜神记》中叙述的另一个故事。
楚僚,早失母,事后母至孝,母患痈肿,形容日悴,僚自徐徐吮之,血出,迨夜即得安寝。乃梦一小儿,语母曰:“若得鲤鱼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寿。不然,不久死矣。”母觉而告僚,时十二月,冰冻,僚乃仰天叹泣,脱衣上冰,卧之。有一童子,决僚卧处,冰忽自开,一双鲤鱼跃出。僚将归奉其母,病即愈。
下面一段是从某百科搜到的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的故事似乎和楚僚卧冰求鲤的故事串了。而关于王祥孝母的早期记载或者故事是:东晋孙盛《晋阳秋》:“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会有处冰小解,鱼出。”
到了《异同杂语》中,故事有了变化,“盛寒之月,后母曰:‘吾思食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坚冰解,下有鱼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之所致也。”
而后干宝又在已经有了变化的故事上再次神化,《搜神记》卷十一云:“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原来,王祥是剖冰求鱼,而不是卧冰求鲤,同是要鱼,剖冰和卧冰可是天差地别。
在北宋早期时,《太平御览》中还是扣冰:“母欲得生鱼,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小开,有双鱼出游。”《鳞介部八》还是剖冰:“母欲生鱼,时天寒水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但到了《太平寰宇记》中:“王祥池,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卧冰取鱼处也。”变成了卧冰了。
到了南宋,开始出现很多卧冰求鲤的说法。如刘克庄《杂咏一百首·王祥》:“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邵雍《梦林玄解·梦占》:“占曰:王祥卧冰,出鱼救母。”
本来好好的剖冰,咋就非得给人家改成卧冰呢?
或许是他们弄混了吧,或者是有意为之以宣扬王祥的孝道。干宝的《搜神记》中,孝子王祥、王延与楚僚三人的故事是相连的,传抄时可能将楚僚“卧冰”与王祥“剖冰”搞串件了。在楚僚卧冰求鲤的事迹中,干宝也有说:“盖至孝感天神,昭应如此。此与王祥,王延事同。”
若不是搞混淆,那就是故意的,有意的。因为王祥素以孝著称。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而王祥就是其需要树立的楷模,表彰的对象,要宣扬其孝感天神的神迹,所以把王祥剖冰求鱼换成了楚僚的卧冰求鲤。
不论王祥是怎么求到鱼的,剖冰也好,卧冰也好,对于不慈的后母朱氏,屡次刁难自己,甚至蓄意谋杀但没成功,这样恶毒的后母还值得以德报怨,值得孝顺吗?
更何况王祥孝顺后母都出现了神迹啊,已经孝感天神了,都没能感动后母,反而差点死于非命。也许故事想要表达的是王祥孝感天神,从而免除了后母的打骂吧。
这若是在现代,怕不是得让这后母朱氏把牢底坐穿哦。而故事里倒好,谋杀不成,二人一哭泯恩仇,由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变成视如己出。难道是他们先和好了,然后才有剖冰求鱼和黄雀入幕的神迹?
这样一个神化再神化,被赋予了他人的典故,甚至连发生地都有争议的孝道故事,它所弘扬的孝道到底值不值得现代人学习呢?孝顺父母本是天经地义,但对待如朱氏一般的后母是否需要以德报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