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旗主最后归宿(八旗最后一位勇士出场)

多隆阿是八旗军队里,最后一个武士,只有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200多年前,来自白山黑水的那些勇士们,那种嗜血的冲动,那种对胜利的渴望,在他以后,所有的八旗子弟之中,只剩下了世故和狡诈,懦弱和阴柔,再也没有英雄的诞生。

八旗旗主最后归宿(八旗最后一位勇士出场)(1)

♢ 多隆阿 ♢

多隆阿和陈玉成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总是互相成就对方。多隆拉最初的扬名立万,就是在太湖和陈玉成的战斗之中。

三年前,陈玉成的名声如日中天,他攻克了今天的合肥,在三河镇全歼了湘军李续宾部,击毙了湘军名将李续宾。接着又救援安庆,击退了湘军名将鲍超和多隆阿等一大堆军队对安庆的围攻,众创湘军,导致曾国藩全线溃败,残兵涌入太湖一带。

如果这个时候陈玉成继续乘胜进攻,那么很可能,历史就不是我们今天这个历史,曾国藩也就不是那个耀眼的明星了,他将会和历史上众多的失败者一样,只是故纸堆里偶尔提到的一个名字而已。

但是上天对他确实很眷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玉成突然掉头而去,以得胜之师,配合忠王李秀成,横扫了清军的江北大营,统帅和春自尽,主将张国梁被杀,7万多大军灰飞烟灭。

就在这个短短的喘息之机里,湘军的另一个大佬胡林翼,看见形势已经万分危急,而湘军的前敌总指挥,嫡系将领鲍超虽然战斗勇猛,但缺乏统帅之力,必须另选高人了,于是他放弃了门户之见,全力劝说曾国藩,让多隆阿来统率整个太湖一带的湘军,争取度过这个难关。

尽管对于这个建议,曾国藩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湘军将领则有一万个不高兴,可是胡林翼说的在理,陈玉成早晚会率兵返回,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速下决心,太湖就会成了湘军葬身之地。

曾国藩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别人的,从善如流,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己见,定如磐石。

而且作为一个高手,他总能从危机中找到机会,他很快发现胡林翼这个想法,虽然仅仅是为了战局而考虑,但是如果他善加利用,可以变成他政治上的优势。

因为多隆阿是一个旗人,让他作为主将,就可以向朝廷显示自己并没有拥兵自重的异心,更重要的是,打着多隆阿的名义去要钱要支援,属于政治正确,这样就没人敢说三道四,反而有助于自己扩大势力。

还有曾国藩很擅长识人,他知道多隆阿这个人,保持了旗人最初质朴的本色,并不太擅长搞群众关系,湘军的将领都是他的学生,门人,故吏,只效忠于他,所以他不用担心会失去控制权。

于是多隆阿就变成了太湖一带,湘军的前敌总指挥,他的才干立刻就被表现了出来。果然,不久之后,陈玉成解了南京之围之后,携得胜之师,再次带兵来攻。

多隆阿面对优势的敌军,指挥得当,沉着应战,奋勇杀敌,在湘军将领鲍超的配合下,经过大大小小的数次战役,终于击退了陈玉成,收服了太湖到潜山一线的城市,把陈玉成赶回了安徽,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从此,威名远扬,被人称为“多龙鲍虎”,并列湘军两大猛将之一。

1860年左右,在曾国荃的极力要求下,已经看准时代潮流的曾国藩,果断的从上海和广州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完成了现代化改装,战斗力倍增,从此以后,湘军从被动防守开始了主动进攻。

在随后进攻安庆的战斗中,湘军改变了作战模式,把以前靠勇猛和纪律作为制胜的法宝,变成了以堑壕战为主,用火力克敌,靠先进武器致胜。

在阻击陈玉成救援安庆的最激烈的一天战斗里,仅仅湘军方面就消耗了数百万颗铅子,85吨火药(17万斤),30多万颗铜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战也可以看成中国冷热兵器转变的开始。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湘军已经从冷热兵器混杂,变成了以热兵器为主作战,而且一天就使用了30多万颗铜帽就可以看出,湘军装备的恩菲尔德1853式前膛线膛枪之多,因为当时流入中国战场的西洋武器中,只有这种枪,以及它的各种仿制型号,需要装有雷汞的铜帽发火。

而且在此前和此后的文献资料中,虽然没有明提湘军购买的洋枪样式,但是有很多的文件提到,湘军开始大量购买子弹和铜帽,有时候也叫火帽,还有洋火药,数量都是几十万到数百万之间,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认定,湘军装备的是恩菲尔德1853式来复枪。

我们知道,当时清朝传统的军队使用的鸟枪,抬枪和土炮是火绳发火的,铅弹和火药也是自制的,早在康熙年间,清朝就能大量生产,根本无需外购。

而只有米尼弹和铜帽,以及配套的洋枪专用火药,当时的中国均无法自制,必须外购,如果湘军还是抬枪和土炮,那又何必向洋人购买这些东西呢?毕竟这些东西都非常的昂贵,曾国藩初期不愿意装备,很大原因,是从经济上的考虑。

如果说子弹和火药还有争议的话,那么湘军购买铜帽干什么用呢?这只能说明,湘军大量装备了洋枪,而且可以确定,是恩菲尔德1853式,或者是它的其他国家仿制品。

所以,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其他人写的文章,对湘军的装备和我的看法不同,我只能客观的说,以往很多的历史学家,并不是军事爱好者,缺乏对武器装备的一些必要了解,导致他们没有注意到史料上的这些小细节,所以判断上出现了偏差,仅此而已。

多隆阿的军队,最初是以骑兵为主,主要是八旗军队,但是人数较少,只有几千人,在太湖和陈玉成的作战中,损失也很惨重,后来在胡林翼的支持下,他编入了很多湘军的步兵部队,这些部队基本上都装备的是洋枪洋炮。雷正绾,陶茂林,曹克忠都是在这个时期,陆陆续续加入了多隆阿的部队,使他的部队人数,终于超过了万人。

当多隆阿收到了曾国藩的命令以后,他也敏感地嗅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但是他也面临了一个问题,这时正好是春节,士兵们已经征战了一年,难得的放松休息一下,这个时候要全军放弃过年,立刻出动,大家的心里难免都会有怨气。

但是多隆阿顾不了这些了,因为在他看来,敌军这个时候,也可能是恰恰处于最松懈的状态,他必须把握机会,创造奇迹。

于是他命令,全军立刻结束放假,他和穆图善、金顺带领马队立刻出发,雷正绾、陶茂林,曹克忠率步兵携辎重随后跟进,冒着天寒地冻,奇袭合肥,争取一举端了陈玉成这个老窝,活捉陈玉成。

不愧是一代名将,上午才接到曾国藩的通报,不到天黑,他的骑兵就已经消失在了前往合肥的小路里,那么他能够得偿所愿吗?

转改于罗马主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