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叫炎汉 汉朝为什么会叫炎汉

一提到汉朝,我们常常会想到“炎汉”“炎刘”等词,比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标题就是“曹丕废帝篡炎刘”,是说魏文帝曹丕把汉献帝刘协赶下了皇位,自己登上皇位建立了魏,终结了刘汉王朝。炎,其实就是火的意思。

汉朝为什么叫炎汉 汉朝为什么会叫炎汉(1)

那么火跟汉朝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战国时期一个叫邹衍的人说起。邹衍,又叫驺衍,是齐国人。他生活的年代,是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而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秦国、齐国的国力比较强大,他们的国王秦昭襄王、齐闵王不满足于与其他几个诸侯国平等享用“王”这个称号,还曾经在公元前288年闹过相约称帝,齐国尊秦国国王为西帝、秦国尊齐国国王为东帝。虽然他们的这一行为因为苏秦的游说而最后失败了,但是整个华夏统一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那么统一以后的新王朝用什么来说明它的合法性呢?邹衍就开始思考了。思考的结果就是,他把原有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五德”,每一个王朝都对应相应的一德,按照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这一“五行相胜”的原理依次转移,周而复始,所以又叫“五德终始”学说。与五德对应的方位、季节、颜色是分别是:木-青色-东方-春季,火-赤色-南方-夏季,土-黄色-中间-夏末;金-白色-西方-秋季,水-黑色-北方-冬季。

邹衍自己论述这种学说的著作《邹子终始》很早就已经散佚了,不过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宾客编著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里面还保存了一些材料。《吕氏春秋·应同篇》说:

但凡新王朝的帝王将要兴起的时候,上天必定先向人们显示出征兆来。黄帝的时候,经常出现大蝼蛄、大蚯蚓等生活在土中的动物,黄帝认为是土气比较旺胜的缘故,所以服色崇尚黄色,做事情取法土的性质;到了大禹的时候,出现了草木在秋冬季节不凋零的现象,大禹认为是木气比较旺盛的缘故,服色崇尚青色,做事情取法木的性质;到了商汤的时候,发现水中有金属刀具,商汤以为是金气比较旺盛的缘故,服色崇尚白色,做事情取法金的性质;到了周文王的时候,有红色的鸟儿衔着丹书聚集在土地庙,周文王认为是火气比较旺盛的缘故,服色崇尚红色,做事情取法火的性质。将来取代周朝的必将是崇尚水德的王朝,上天也将会先显示水气旺盛的一些现象。水气旺盛,所以崇尚黑色。如果水气到来,却不知气数已经具备从而崇尚黑色并取法于水,那么气数必将转移到土上去。

这段话,可以说精到地说明了邹衍“五德终始”学说的基本要义。但是实际情况是,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等人在世的时候,五德终始说还根本没有被发明出来,上述的那些例子都是邹衍等阴阳家牵强附捏造会出来的。

汉朝为什么叫炎汉 汉朝为什么会叫炎汉(2)

为什么是牵强附会呢?我举几个例子。夏禹,我们都知道他是治水的英雄。按照土克水的原理,夏禹应该得土德。但是因为夏禹前面还有黄帝,黄帝得土德是没有什么疑义的,紧接其后的夏禹不能又是一个土德,所以只好被邹衍们安排成了木德。商汤的始祖契是帝喾的妃子吞了玄鸟(黑色的鸟,也就是燕子)的蛋生的,黑为水,按道理商朝应该是水德。但因为夏朝已经是木德了,灭掉夏的商朝就只能是金德。凡此种种,不合理之处还很多。

不管是不是牵强附会的,有人信就好,而且在战国末期相信这个理论的各国国君还真不少,因为人人都想一统天下。但是商朝、周朝建立的合法性很大一部分在于前朝末代君主夏桀、商纣的荒淫暴虐。战国时期,周天子虽然很弱,然而既谈不上昏庸也谈不上暴虐。如果某诸侯国凭借武力推翻了周天子、灭掉了其他国家,那它就像关东六国指责秦国一样,是虎狼之国,就是行“霸道”,是不得人心的,其统治也是不能稳固和长久的。所以必须有一种理论,让人们觉得这个新王朝取代周王朝一统天下是天命所归、是不能抗拒的历史潮流,就不敢反抗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关东六国旧贵族并不服气,屡次发动叛乱,时时刻刻想要推翻秦朝的统治。比如昌平君熊启,他父亲是当时在秦国当人质的楚国太子熊元,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后来熊元逃回楚国,熊启和他母亲被留在了秦国。熊启长大后在秦国当了高官,辅佐年幼的秦始皇,还平定了嫪毐政变,为秦国立下了大功。可是当秦国大军去攻打楚国的时候,他心系祖国,对秦军倒戈相向。楚王负楚被秦军俘虏之后,熊启被楚国大将项燕拥立为楚王,最后兵败被杀。还有韩国贵族张良,雇佣大力士刺杀秦始皇。此外,还流传着一些对秦朝统治不利的政治预言,比如“亡秦者胡也”、“今年祖龙死”等,南方原楚国境内更是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秦始皇就不能不产生合法性的焦虑,不能不思考用一种什么样的学说来论证秦朝的统治是合法的、是不能抗拒的,以打消老百姓特别是关东旧贵族的反抗意识。五德终始说是个好东西,简便易行。秦始皇毫无选择地采用了这套理论。邹衍们不是说周朝是火德吗?水克火。那么灭掉周朝的秦朝,当然就是水德了。有什么相应的征兆呢?秦朝君臣和一群知识分子找来找去,最后终于找到一条,当年秦文公打猎的时候,捕捉到一条黑龙,这就是秦朝为水德的征兆。

于是,秦始皇下诏,把十月改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十月初一为元旦,举行朝贺大典。因为按照农历,十月是冬季的开始。又规定衣服、符节、旗帜等都用黑色。数字推崇六,因为六是水对应的数字,《周易》中就说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医马。把黄河改名叫德水,今天山东有个地方叫德州,就是从这里来的。一切事情都依照法律来决定,严刑峻法,摒弃仁义,这样才符合水的性质。

汉朝为什么叫炎汉 汉朝为什么会叫炎汉(3)

可是秦始皇大概是百密一疏。他把自己称做始皇帝,期盼着他的子孙后代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下去。但是五德却是到了一定时候就依次替代的,岂不是意味着“水德”的秦朝的统治也终究会被下一个王朝所替代吗?这是一个大矛盾。

做完了这些事儿之后,秦始皇以为天下人就能够承认秦朝统治的合法性了,就会放弃抵抗了。没想到的是,老百姓不管你什么“德”不“德”的,你严刑峻法、滥用民力,搞得老百姓活不下去,那就是要不得。所以等他一死,关东就开始造反了。先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事,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关东旧贵族纷纷拉杆子造反,使反秦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由后起的刘邦、项羽先后杀入位于关中的秦国首都咸阳,灭亡了秦朝。刘邦、项羽之间又打了三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刘邦当初起义反秦的时候,杀了一条蛇,还编了一个故事。当年刘邦是个亭长,为沛县押送刑徒去骊山。但是半路上刑徒逃跑了很多。他估摸着,这样下去,恐怕到了骊山,刑徒们都跑光了。我们知道的,秦朝法律严苛,犯法可不是好玩的。陈胜吴广就是因为下大雨,耽误了去渔阳的时间,又怕被依法处死而造的反。若是刘邦负责押送的刑徒在路上跑了,他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恐怕到了骊山,他自己也成为刑徒中的一员了。所以,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到了丰县西边的大湖中时,停下来喝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从此也要远走高飞了。”刑徒中有十多个人愿意追随刘邦。于是他们乘着酒意,夜里抄近道通过大湖,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走着走着,探路的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上,我们还是往回走吧。”刘邦当时已经醉了,俗话说酒壮怂人胆,他也不晓得害怕,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他就跑到前面去,拔出剑,把那条大蛇砍做两段。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刘邦实在是醉得不省人事了,就找了个地方躺下来。后面有人来到杀大蛇的地方,看见有位老太太在黑暗中哭泣,就问她为什么哭。老太太说:“有人他把我儿子杀了,我在哭他。”又问:“你儿子为啥被人杀了呢?”老太太回答:“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作一条大蛇挡在路中间,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哭。”人们都认为这老太太简直在胡说八道,正准备找她的麻烦,没想到这老太太忽然不见了。这伙人赶上刘邦之后,刘邦刚刚酒醒,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刘邦心中暗暗高兴,从此以后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畏惧他了。

实话实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黄河流域的气候还比较温润,人口跟现在比起来还很少,森林植被还很茂盛,湖泊沼泽也多,还没有被开发,野生动物也多。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长江流域还有野象呢,何况更早的秦末,有大蛇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跟项羽等关东六国贵族利用原有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来号召人马不同,刘邦是个平头百姓,他的亭长身份连公务员都算不上,可以说是无权无势无钱。他要带领一帮人造反,就得有过人之处好让别人信服,人家才能服服帖帖地跟着他造反。于是他不得不学陈胜吴广搞篝火狐鸣、鱼肚传书那一套。把刘邦斩蛇赋予神话的色彩就是一例。

在斩蛇起义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五德”中的两个:一个是白、一个是赤。赤帝子刘邦杀掉了白帝子大蛇,按说就意味着火克金。可问题是,当时秦的秦朝明明按照秦始皇的规定,是水德,不是金德。怎么回事呢?我想,这跟人们的思想习惯有关。自从秦始皇定秦朝为水德,到秦末农民起义,不过十来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关东老百姓未必接受了秦为水德的观念。而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秦国起于西方,属金;刘邦是楚国人,楚国位于南方,属火。所以刘邦起兵反秦,正好属于火克金。也就是说,刘邦等人在编造这个斩蛇的神话的时候,未必想得到他自己将来是什么“德”,而只是借这个故事来团结、号召一帮人跟他革命罢了。

刘邦一统天下、当了皇帝之后,跟着他革命的萧何、陈平、周勃、樊哙、韩信等以前的社会下层人士都成了王侯将相、开国元勋,历史上叫“布衣将相之局”。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还没有办法另搞一套,所以基本上全盘接受了秦朝的,连秦朝的“水德”也包括在内。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东下与项羽打仗后返回关中,在路上问身边的知识分子:“以前秦朝的时候修建的上帝祠堂都祭祀什么帝?”身边人回答说:“四帝,有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的祠堂。”刘邦说:“我听说上天有五帝,这只有四位,为啥?”身边的知识分子们都答不上来。刘邦说:“噢我知道了,这是等我来凑齐五帝。”于是建立了祭祀黑帝的祠堂,称为北畤。从此,汉朝就以水德自居,连比较年长、博学又懂得历法的张苍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这确实不符合五行终始说。可能那个时候,汉朝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高帝刘邦“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上,统治者对符不符合五德终始说还不大重视吧。

一直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汉朝的国力逐渐兴盛,贾谊认为汉朝要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就提出来汉朝是灭了水德的秦朝,土克水,所以汉朝应该是土德,崇尚黄色。但是当时的汉文帝比较谦虚,觉得自己配不上什么德,又加上周勃、灌婴等一批老权贵看不惯贾谊受到汉文帝重视,所以不断说他的坏话,阻挠汉文帝提拔他,结果把贾谊这么一个大人才搞得郁郁而终,32岁就死了。

过了几年,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的时候,又一个叫公孙臣的山东人上书鼓吹汉朝应该是土德,还预言应该有黄龙等相应的征兆出现。汉文帝肯定会就此事咨询大臣们。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张苍,这时候正在当丞相,他认为,黄河在金堤决口,洪水泛滥,说明汉朝应该是水德。公孙臣只好打道回府。

但是一年之后,真的有黄龙在今天的甘肃天水出现了。汉文帝相信这个公孙臣还是有两下子的,就把他召回来当博士,也就是皇帝的顾问,让他与一帮知识分子起草以汉朝为土德而变更历法、服色的方案。被小小的公孙臣活生生地打了脸,张苍这个老丞相也不好意思再干下去了,就以年老多病为由辞职了。

后来又有个叫新垣平的家伙,投汉文帝所好,搞些祥瑞啥的神神叨叨的花样拍汉文帝马屁,同时也讲变更历法、服色的事,受到崇信。但不幸的事,有人把新垣平给举报了,告发他搞的些预言、祥瑞等花样都是骗人的。汉文帝很愤怒,觉得伤自尊了,让司法机关把新垣平杀了。从此以后,汉文帝对什么“德”不“德”的就没兴趣了,觉得是骗人。公孙臣纯属躺枪,他的活儿算是白干了。

汉文帝死了,汉景帝即位,也没人提起“土德”这茬子事儿,就这么过了二十来年。终于,让大家如雷贯耳的汉武帝登场了。

汉武帝登基的时代,汉朝已经建立60多年了,经过前几代皇帝的勤俭持家,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汉武帝看着手里这么大把的财富,不好大喜功才是怪事。同时,国家都这么强大了,还不建立自己的一套制度怎么行呢?所以必须改制。我发现,但凡生活在一个朝代的强盛时期的君主,都比较好大喜功、比较喜欢把制度改来改去。汉武帝是这样,隋炀帝是这样,唐玄宗是这样,明成祖是这样,乾隆皇帝也是这样。不扯远了。

话说汉朝都这么富强了,还沿用秦朝的正朔、服色等制度,连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觉得不合适、必须改革了。于是汉武帝一即位,就提拔了赵绾、王臧等几个儒生当大官,并让他们讨论改制的事情。不过这事急不得,急了还是要吃苦头的。因为汉武帝的奶奶、也就是汉文帝的老婆、太皇太后窦氏还没死。这窦老太太是信奉黄老思想的,看不惯这帮儒生在这里唧唧歪歪,就找了些赵绾、王臧等人的岔子来责备汉武帝。汉武帝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让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赵绾、王臧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赵绾、王臧不堪受辱,都自杀了。

等到汉武帝当了六年皇帝之后,窦老太太终于死了。死后不到半年,汉武帝就又提拔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一帮儒生,可见汉武帝的心情有多么急迫。后来司马迁、儿宽等人也参与了改制运动。

因为确定新的正朔需要改变历法,这个需要精确的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那时又没有计算机,必然耗时较长。所以直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37年后,汉朝政府终于颁布命令进行改制,宣布汉朝为土德,崇尚黄色。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么?没有。知识分子们继续折腾。

汉武帝末年,汉朝被武帝的好大喜功搞得民不聊生,简直有灭亡的危险。特别是到了汉元、成、哀帝在位期间,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落。京房、谷永等人就天天在皇帝面前讲,今天这里有旱灾啦、那里发大水啦,天上出现彗星了、落下陨石啦,这里地震了,那里山崩啦,等等一些不好的现象,通通解释为汉朝要灭亡的象征,把皇帝们吓得不轻。

怎么办呢?公然叫汉朝皇帝退位让贤?是一个办法,还真有人胆大包天。汉昭帝时候有个人叫眭弘、宣帝时有个人叫盖宽饶,他俩不怕死,就给皇帝上奏,请他们不做皇帝了,让另外的贤人来做吧。这不是与虎谋皮吗,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有了前车之鉴,后来的知识分子们学聪明了,再也不敢公然叫皇帝退位了,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叫“再受命”,把制度再改一改。汉高帝刘邦当皇帝,已经是受了一次命了。现在汉朝土德衰落了,要被新的德取代了,多么可怕,那么咱们再受命一次,把土德改一改,那么汉朝的“德”不就又是新的了吗,不就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了吗?

首先鼓吹再受命的人叫甘忠可,造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等一些神神鬼鬼的书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说“汉朝正赶上气数已尽,必须再从上天受命。天帝派真人赤精子下凡教我帮助汉朝”。这不是活脱脱的邪教么。结果他被中垒校尉(首都公安局局长)刘向举报搞迷信活动欺骗皇帝和百姓而逮捕了。关在牢里还没审判呢,甘忠可就病死了。

甘忠可死后,他的学生夏贺良等人继续鼓吹。这次得到了也比较好这一口的骑都尉李寻、长安县令郭昌的引荐。李寻当时比较受汉哀帝的信任,所以汉哀帝召见了夏贺良。夏贺良见到汉哀帝,就说:“汉朝衰落,必须再次受天命。你前面的汉成帝因为不进行再受命,所以生不了儿子、绝了后。现在你久病不愈,变故灾异也很频繁,这是上天在告诫人们。应该马上改元易号,才能够延年益寿、皇子诞生生、灾异平息。明白天道而不能实行,一定有灾祸,将会灭亡,洪水就将来临,火灾等灾难也将发生,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久病的人往往都很迷信。汉哀帝被夏贺良这么一吓,就想试一试,于是真的下令“再受命”了,改年号叫“太初元将”,自称为“陈圣刘太平皇帝”。这名字听起来都怪怪的。至于有没有改“德”,史书没记载。但是改制改了一个月,汉哀帝的病没什么好转,而且旱灾还是旱灾,百姓还是困苦,得了势的夏贺良等人又想进一步排挤大臣、把持朝政,哀帝就不高兴了,说“你们跟我讲,只要再受命,就可以上安国家,下安百姓,我听信了你们的话,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你们说还要进一步改制,提出的方案都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于是把他们杀了。

汉朝为什么叫炎汉 汉朝为什么会叫炎汉(4)

甘忠可、夏贺良死了,汉朝再受命的问题没有解决。知识分子们为了解决汉朝延续下去的问题,继续想办法。说来还要从董仲舒讲起。董仲舒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成就在于把原始儒学加以改造,变成了巩固专制皇权的工具,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他对五行相胜说进行了改造,发明了五行相生说,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还有一点,在邹衍的时代,人们认识的古代帝王或王朝只有黄帝、夏、商、周、秦。到了汉朝末年,经过知识分子们的不断增加,已经有十几个了,比如一本书叫《世经》(顾颉刚先生推论是刘歆等人伪造的),连同汉朝在内,一共有太昊、共工、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秦伯、汉高帝15代,其中共工、秦是霸主,帝挚品德不行,都没有受命,所以受命的一共是12代。太昊是最古的帝王,为木德,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理论排下来,汉高帝(也就是汉朝)就是火德。

经过知识分子们广泛的宣扬,虽然没有皇帝正是下命令,但是汉武帝规定的汉为土德不知不觉变成火德了。不仅知识分子们相信,而且王莽、刘歆等高官们也相信了。既然汉朝变成火德了,那么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火生土,取代汉朝的就应该是土德。

汉朝的外戚王莽通过孺子婴的“禅让”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新朝。这个新朝的“德”正是由“火德”生出来的“土德”。比如王莽自称黄皇,把他的女儿,也就是汉平帝的皇后封为黄皇室主,等等。

汉朝为什么叫炎汉 汉朝为什么会叫炎汉(5)

王莽在位仅仅14年,就因为大搞儒家教条主义而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天怒人怨,就有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把他推翻了。光武帝刘秀在战争中崛起,重新建立了汉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光武帝正式承认汉朝为火德,崇尚赤色。所以,从此以后,大家都把汉朝叫炎汉、炎刘。有意思的是,五行相生学说也极大地盛行起来,人们都知道、而且承认取代汉朝的王朝将是土德。东汉末年,以推翻汉朝政府为目的起义叫黄巾起义,他们的口号是“黄天当立”。取代东汉的曹魏,其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个年号叫黄初。在南方自立的吴大帝孙权的第一个年号叫黄武。这都不是偶然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