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接见外宾(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子说)

作者:半坡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时,主席逝世。3个小时后,周福明接到汪东兴的通知:为主席整理仪容。

这是周福明最后一次为主席理发。

主席躺在床上,就像睡着了一样,周福明稳稳地拿起理发剪,时而跪在床前,时而呈与主席并躺状为其理发,神情庄重,动作娴熟。

理发时,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周福明的双眼。他用衣袖擦干眼泪,继续一丝不苟地为主席理发。

他的耳边再无主席“你办你的公,我读我的文件”这样亲切地叮咛,17年来,周福明不知给主席理了多少次发,而这一次是最沉重的一次。

1970年接见外宾(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子说)(1)

(一)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说:我是主席的卫士长,你一会儿给主席理发

周福明1935年2月出生在江苏省邗江县(现扬州市邗江区)农村,18岁开始学理发,后来去了杭州谋生。虽然不认字,但人聪明,技术好,20出头在杭州就小有名气,还被评为“理发行业青年标兵”。

1959年12月26日,一辆小车停在周福明工作的“时美理发厅”门口,来人径直来到忙碌的周福明面前,希望他到杭州饭店为一位“外宾”理发。

周福明整理好工具,和来人一起来到杭州饭店,先后给三四个干部模样的人理发。

令周福明感到疑惑的是,这几位干部在理发的时候,不约而同问类似的问题:“一般理一个发需要多久?你给领导理发的时候紧不紧张?”

晚上10点多,正当周福明有些坐立不安的时候,他理发的三四个人中,有一位自我介绍说:“我是李银桥,是主席的卫士长,你一会儿给主席理发。”

1970年接见外宾(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子说)(2)

周福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主席的形象只有在画像上见过,他此时在杭州?不太可能吧?

同时,对于24岁的周福明来说,年纪轻轻能为主席理发,那是莫大的荣幸!

令周福明更加没想到的是,这一天正好是主席的生日。当天夜里,他就被专车送到杭州王庄对面,南屏晚钟室内的一个游泳池。

当身形伟岸的主席向周福明走来的时候,周福明手足无措,向站在身边的封耀松说:“怎么办呢?是叫主席?叫爷爷?叫大爷?怎么称呼?”

这一下让封耀松哭笑不得,急忙安抚他说:“叫主席就行。”

相距一米多的距离,主席已经伸出了手,周福明也赶紧局促地伸出手,和主席的手握在了一起。

主席一向关心体贴工作人员,他看出了周福明的紧张,就和他拉起了家常,问他哪里人、多大了、成家没有?

通过一番交谈,主席的幽默谈吐,果然让周福明轻松了很多。

当他拿起理发刀的时候,问题又来了,主席理发是随便找个椅子坐的,高矮并不像理发店里的那么合适。

因为换了新的理发师,主席也不太习惯,这倒换成主席紧张了,刮胡子的时候,他总是憋气,周福明又开始宽慰主席,请他放松。

所有人屏气凝神20多分钟过去了,周福明小心翼翼,终于完成了为主席理发的任务。主席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的新发型,露出了笑容,他显然对这个年轻的理发师挺满意。

4天后,也就是1960年的元旦,主席又特意和周福明拍了张合影。

后来这张合影,一直被周家人留存纪念。

1970年接见外宾(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子说)(3)

第一次理发一个月后,主席再次来到杭州点名让周福明给他理发,并提出一个让周福明做梦也想不到的要求:“小周啊,我要带你走。”

听到这句话,连信都不会写的周福明兴奋不已,但主席对他提出的条件中有一条是:“你要和夫人商量一下。”

周福明想都没想说:“主席,我商量啥,家里的事我说了算。”

主席却意味深长地说:“人家可是半边天哪,能你就说定了呢?”

不久后,周福明在单位和妻子的支持下,登上了从杭州到北京的列车。出发前,由于保密需要,周福明家人并不知道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地,他只是告诉家人,自己是到北方,在一位首长身边工作。

当时从杭州到北京,火车旅程要三天两夜,周福明丝毫没有感到疲惫,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主席吃饭被骨头卡住喉咙,周福明手急眼快,伸手将骨头取出

1960年,25岁的周福明走进主席的居所“丰泽园”,成为主席的理发师,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周福明每周负责为主席理发或处理头发两次,其他时间经常到厨房帮忙。主席知道后找周福明谈话:“不要到厨房去了,那是师傅的事情,你开始值班吧!”主席认为,周福明聪慧,可以做一些有利于学习成长的事情。

此后,周福明除了给主席理发外,开始参加内勤工作,负责主席的饮食起居,并跟着主席识字,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是陪主席吃饭。

周福明记得很清楚,刚开始的时候,他不敢动筷子,细心的主席发现后就问:“小周呀,菜不好吃吗?”

周福明连忙说道:“好吃,好吃。”

为了让主席放心,周福明将盘里仅有的两块红烧肉的其中一块,赶忙放到嘴里。

考虑到主席的健康,厨房不给主席安排非常油腻的食物,清蒸武昌鱼、胖头鱼就成了主席的最爱,周福明还练就了挑鱼刺的功夫。

1970年接见外宾(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子说)(4)

理发工具

周福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给主席搓澡,先用热毛巾搓一遍,然后再用干毛巾用力在主席身上擦,擦得主席浑身通红,这样可以促进主席的血液循环,也有助于主席的睡眠。

别看周福明是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不但心细,胆子也很大。每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主席无法安心休息,有段时间,主席常常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眠。

一次主席吃过安眠药后,厨房送来了夜宵(鸡肉)。主席吃完后,周福明感觉不对,忙问主席怎么了?主席迷迷糊糊地说,好像有骨头卡在了喉咙里了,周福明急忙让主席张开嘴,眼疾手快伸手将骨头取了出来,有惊无险。第二天,他紧忙把此事汇报给了警卫厅。

他知道,主席的许多习惯都不允许别人随意改变,就像吃排骨和鸡肉,一定要带骨头才香,但周福明还是耐心地跟主席商量,像对待家里的长者一样:“您看晚上吃肉的时候,能不能不带骨头?”

主席知道他的苦心,欣然同意了。

两人感情深厚,后来主席出差经常会带周福明,周福明负责主席的生活起居。他知道主席对自己的每一件东西都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主席出行时,他连床单、睡衣都会带上。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儿的琐碎工作,在周福明看来意义重大,正是这种相互信任,让周福明在主席身边一呆就是17年。

(三)主席逝世,周福明含泪为主席最后一次理发

周福明回忆,他在主席身边工作多年,感到主席生活俭朴,根本不像一位大首长。他的一件睡衣,显眼的特征就是左胸有一个口袋,可以装烟用。这件睡衣打了60多个补丁。

他老人家用过的一条毛巾被,居然打了73块补丁,直到1974年,那条毛巾被像渔网一样,实在没法盖才“光荣退休”。

让周福明记忆犹新的,还有主席的一双烂拖鞋,连补鞋匠都不知道怎么补了,主席仍不舍得扔,周福明只好找来一块柔软的羊皮给补上了。

主席对补好的拖鞋非常满意,并表扬了周福明。

补好的这双拖鞋依旧破旧,但主席临终前,他仍穿着那双补过的拖鞋。

1976年6月,主席病重搬出丰泽园,周福明并不是专业护理人员,他无法得知主席的治疗情况,只能心里默默地牵挂。

1970年接见外宾(北京来客对杭州小伙子说)(5)

在这之后的三个月里,主席的头发只能由医生简单地剪一剪。

直到9月9日凌晨3点多,周福明再次见到了已经逝世的主席,为其理了最后一次发。

第二天凌晨,周福明和警卫离开了丰泽园。周福明也从此离开丰泽园。

1989年,丰泽园整理主席的生活用品,最了解主席的周福明是负责人。他在每个标签上标注物品的来源,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关于主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福明从警卫局退休时,却意外地有了重返丰泽园的机会。

“我想留你,但没有额外的经费。”警卫局领导如实告诉周福明。

周福明陪伴主席这么多年,受主席影响很深,他说:“没钱没有关系,只要让我来,我天天来,星期天都可以来。”

于是,周福明成了主席故居的守卫,他每天早早来到丰泽园打扫,偶尔坐在长椅上静静地回忆那些陪伴主席的日子。

2022年4月4日,警卫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周福明,因病医治无效,在京辞世,享年87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