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雨打棺家出圣贤有道理吗(哭丧树下莫乘凉)

导读:农村俗语“哭丧树下莫乘凉,土丘山下莫盖房”,啥意思?答案来了

随着端午节临近,天气变得愈发炎热,俗话说“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节来临也正值北方地区麦收季节,小麦收获期间最喜又干又热的天气,最担心的莫过于是阴雨天。俗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所以说端午节期间下雨是比较讨人烦的。天气变热总想找个凉快点的地方呆着,去树下乘凉就成了夏季的习惯。

农村俗语雨打棺家出圣贤有道理吗(哭丧树下莫乘凉)(1)

在农村树木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夏天的时候,总会明显地感觉农村比城市凉快的主要原因。农村繁密的树木存在,再加上空气流通顺畅,夏季的温度确实要比城市低好几度。白天在村口的树下乘凉也是农村夏季的生活习惯。在树下乘凉本身是很常见的事情,由于树荫的存在,在树下面呆着,会明显感觉凉爽许多,但并非是所有的树木都能够乘凉的,农村有句老话叫:哭丧树下莫乘凉,土丘山下莫盖房。

哭丧树下莫乘凉;

哭丧指的是对于逝者的哀悼,出殡的时候孝子贤孙要哭着去安葬。农村有四大难听分别指的是:孝子哭、野驴叫、,铲子镪锅、挫锯条。孝子在出殡期间的哀嚎哭丧自然好听不到哪去。在出殡期间孝子贤孙还要人手拿一根棍子,俗称:哭丧棒。子孙后代根据自己的身份,会手执长短、形状不一的哭丧棒。至于哭丧棒的形状各地都有不同的规矩和讲究。

农村俗语雨打棺家出圣贤有道理吗(哭丧树下莫乘凉)(2)

在笔者这里出殡的时候,子侄手拿亚字牌,孙子辈的哭丧棒上面有伞罩,称之为孙子打伞。孝子的哭丧棒则最大最长,哭丧棒用柳树枝扎制而成。这习俗传说是从介子推搂抱柳树烧死演变而来。而且还衍生了寒食节和清明节两个节日。民间直到现在依然还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统习俗。所有柳树也被认为是“丧”树。

民间俗语所说的哭丧树下莫乘凉。首先指的是不去柳树下面乘凉的,柳树一来寓意不好,认为是“丧”树哭丧树。在柳树下面乘凉总会感觉怪怪的,而且柳树枝条密不透风、性阴,在柳树下呆时间久了不宜于身体健康。而且在柳树枝繁叶茂,树叶树枝一天到晚不分季节,不停地掉落,所以不仅是人不爱在柳树下面乘凉,就连车辆也不愿意在柳树下面放,车身上很容易掉满柳树叶、柳树枝以及柳树上面的虫子。

农村俗语雨打棺家出圣贤有道理吗(哭丧树下莫乘凉)(3)

哭丧树除了指柳树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指的是坟头上面的树。坟前栽种树木也是传统的习俗,常见的坟头树有柳树、松柏、杜梨树。这些树木生长在坟头。自然也被认为是哭丧树。试想一下没事的情况下,谁会乐意在坟头乘凉呢?坟头周围的环境、气场、氛围所致,搁谁也不会闲着在这里乘凉。

土丘山下莫盖房;

俗话说前面有照、后面有靠。这里的靠山指的是房屋的后面,最好要有依靠的山。最好是要有山,俗称是找到了靠山。房屋后面有靠山,能够起到夏季抵挡山洪、雨水,冬季起到抵挡寒风的作用,让房屋居住更加安全、更加的舒适。依山傍水是非常适宜居住的优异环境。但房屋后面并非所有的山丘都能够称为靠山,有些土丘不仅不能当作靠山,而且还不宜在此安家、建房。

农村俗语雨打棺家出圣贤有道理吗(哭丧树下莫乘凉)(4)

土丘由于土质结构的原因,遇到降雨充沛的年份,很容易就会导致土丘坍塌,形成泥石流。轻则会导致房屋受损。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这样的情况还经常发生。由于居住山丘太近,由于连续的降雨或者是暴雨来袭。土质结构的山体很容易就会形成坍塌。

这些农村俗语都是经历了多年之后的经验传承,很多时候在生活之中还确实有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农村俗语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但依然还有很多的俗话农谚依然被广泛传唱。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