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做法全过程(嘉兴人餐桌上常见的茭白做法多样)

摘要:茭白古称雕胡、雕苽、菰。唐宋以前,人们大都食其菰米,故菰米曾被列为六谷(稻、黍、稷、粱、麦、苽)之一。菰的茎部受菰黑粉菌寄生以后,膨大成肥嫩的茎,即称茭白。一旦形成茭白,就不再结籽。久而久之,因形成菰米的原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菰米愈来愈少

茭白古称雕胡、雕苽、菰。唐宋以前,人们大都食其菰米,故菰米曾被列为“六谷”(稻、黍、稷、粱、麦、苽)之一。菰的茎部受“菰黑粉菌”寄生以后,膨大成肥嫩的茎,即称茭白。一旦形成茭白,就不再结籽。久而久之,因形成菰米的原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菰米愈来愈少,最后变成只食茭白,不知原先的菰米。茭白是一种特有风味的水生蔬菜,它的应用价值主要是食用为主。茭白营养较为丰富,据测定,每lOO克茭白含粗蛋白21.75-23.35克,脂肪0.63-0.66克,维生素C 685-720毫克,还原糖9.l6-9.44克,氨基酸ll.26-12.69克。在茭白所含的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中,苏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长期以来,茭白、莼菜、鲈鱼被列为江南三大名菜。茭白可切成丝、丁、片、块、凉拌、爆炒、烧烩、蒸炖等做各色菜肴。因其食用方式多样,各具特色,味道鲜美,深受城乡人民喜爱。茭白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及其他利用价值。

茭白做法全过程(嘉兴人餐桌上常见的茭白做法多样)(1)

杭嘉湖地区是浙江省茭白主产地之一。元代,嘉兴一带茭白就已列为“菜之品”之一(《至元嘉禾志》)。明、清、民国时期,崇德、桐乡境内均有茭白零星栽种,但多为自给性栽培,少量就近沿街出售,商品率不高。1950年代——1960年代,境内在池塘边、小浜边和河港边偶有种植,品种为单季茭白。1970年代,全县茭白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以塘北低洼地区为多。梧桐、炉头等公社部分生产队已见有成亩栽培。1973年,梧桐公社科技站在门前低洼田种有单季茭白,面积2.4亩,亩产茭白1300公斤。

茭白做法全过程(嘉兴人餐桌上常见的茭白做法多样)(2)

1987年起,桐乡茭白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年,炉头镇董家村青年农民张永根,从杭州市近郊崇贤首次引进少量双季茭白“梭子茭”种苗,经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之后,茭白面积逐步扩大。1999年,全市茭白面积达1200余亩,主要分布在炉头、乌镇、新生、河山、屠甸等乡镇。其中,董家村一带双季茭白面积达1050亩,全年两季茭白平均亩产2780公斤,亩产值2700多元。在扩大规模种植的同时,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的茭农,全面推行茭白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春茭大棚双膜保温栽培、引进优良品种和基地自行选育新品种,其中以张永根为主选育的“龙茭2号”新品种现已成为基地的当家品种,并在全省茭白主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良种良法,大大提高了茭白品质,并以“白、嫩、壮”著称,市场销售旺盛。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安微、福建、山东等省市。2002年、2003年先后3次小批量出口日本,大大提高了董家茭白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产品先后被评为全省百佳农产品品牌、浙江省名牌产品,并加入了“嘉田四季”品牌销售行列,荣获发明专利多项。董家村荣获全国第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同时,董家茭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第一届至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茭白产品的定点供应商。2017年起,通过“互联网 ”茭白产品销售模式,全年实现茭白销售量1.5万吨左右,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2018年,董家茭白基地茭田面积达1.35万亩,总产值超亿元,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

茭白做法全过程(嘉兴人餐桌上常见的茭白做法多样)(3)

茭白做法全过程(嘉兴人餐桌上常见的茭白做法多样)(4)

记得小时候茭白也是嘉兴人餐桌上的常客,印象中茭白做法多样。可以做油焖茭白,鲜甜可口非常下饭。也可以直接上锅蒸,然后在小碗中放点酱油,蒸熟的茭白蘸酱油吃。当然最家常的做法就是做茭白炒肉丝、茭白炒门腔或者肚片等等,最好再加一点香干。

(来源嘉兴老故事,原作者:杨承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