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

锅贴,是起源于河南开封一带的著名传统小吃,全国其他地区皆有分布,主要属于煎烙馅类的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可口。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细长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1)

青岛锅贴始创于20世纪中叶。民间有俗语,"在青岛不吃锅贴,就像吃海鲜不吃嘎啦"。其外焦里嫩、鲜香可口,经久而不衰,是名副其实的岛城特色小吃。老青岛曾经也有一家口碑锅贴店,叫做"十乐坊",原址位于市南老城区的博山路上,是青岛老字号。现在青岛的锅贴店比比皆是,各家有各家的特色。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2)

锅贴在青岛真的是最接地气的美食,上不了华丽的大席,入不了精美的菜谱。然而,锅贴平实与焦香,的确称得上食中之美。锅贴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牙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3)

锅贴有讲究,须用平底锅,略抹一层油,将锅贴整整齐齐地摆好,要一个挨一个,煎时应均匀地洒上一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壶洒水,以洒在锅贴缝隙处,使之渗入平锅底部为好。盖上锅盖,煎烙二三分钟后,再洒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钟,再洒水一次。此时可淋油少许。约五分钟后即可食用。用铁铲取出时,以五六个连在一起,底部呈金黄色,周边及上部稍软,热气腾腾,为最佳。食时,皮有脆有绵,馅亦烂亦酥,香气扑鼻,回味无穷,真是一美好享受也。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4)

锅贴之馅,也如饺子馅,可荤可素,可猪羊肉,可海鲜,可野味,尽在人的爱好而已。青岛的锅贴,馅料丰富到能包下整个大海,牛肉、猪肉都不算什么,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岛的海鲜锅贴种类也是相当丰富的,什么黄花鱼馅儿的、鱿鱼馅儿的、虾仁馅儿的等等,普遍价格都不算贵,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5)

新鲜出炉的锅贴,热气腾腾,皮薄馅大,外酥里嫩,配上一碗甜沫,再蘸上一些料汁,甭提有多么的香了,外加一些爽口的小凉菜,像海米黄瓜、爽口木耳、海凉粉、老醋花生、腊八蒜等等,那味道就更美了。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吃出老青岛人的幸福感。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6)

关于锅贴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当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饺子,但是一旦凉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厨房得不停煮出热腾腾的饺子,还得把冷掉的饺子丢掉。有一天太后到后花园赏花闻到宫墙外传来一阵香味,于是好奇地走出宫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状似饺子,面皮金黄的食物,尝了一口后,觉得皮酥脆馅多汁,相当美味。后来才知道,这是御膳厨房丢弃的饺子,因为凉掉了皮粘在一块,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热着吃,后来演变为今天的锅贴。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7)

另一种传说,在北宋建隆三年春(962年)正月庚申初一,因皇太后丧事刚完,宋太祖赵匡胤不受百官朝贺新春,不思茶饭。午后独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飘来,顿感心旷神怡,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但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看到太祖进来大气不敢出。这时太祖几天也没好生进补,此时香味勾起了食欲,就让御厨铲几个尝尝,这一尝不要紧,直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一连吃了四、五个。后问这叫什么名子,御厨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用铁锅煎的饺子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

正月庚午十一太祖到迎春苑宴会射箭,宴请大臣时让御厨做了这道锅贴赏给大家享用,御厨们从口味到外形加以改进,众臣食后倍加赞赏。后来这道锅贴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又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今天的锅贴。

青岛锅贴山东青岛著名的汉族小吃 话说青岛特色美食(8)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呢,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到中国北方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才演变成今天的锅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