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古诗文:上海古诗文教育传承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余热未消,上海姑娘备受瞩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上海小学古诗文:上海古诗文教育传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海小学古诗文:上海古诗文教育传承

上海小学古诗文:上海古诗文教育传承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余热未消,上海姑娘备受瞩目。

2月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中国诗词大会》上海参赛选手其实共有10人,包括武亦姝、姜闻页和侯尤雯在内共有9名学生,最小仅8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彩选手的背后,必然有扎实“育种”的学校——武亦姝所在的复旦附中,姜闻页所在的上海中学,在上海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侯尤雯所在的文来中学也已蝉联了11届上海古诗文阅读大赛团体冠军。

几名选手,几所学校,折射了上海这座城市对古诗文及传统文化的尊重。

“上海对传统文化以及古诗文的教育,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上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负责人赵玉平说道。此次 《中国诗词大会》,他和他的团队承担上海赛区选拔任务。

上海文来中学:老师微信被学生对联作品刷屏

“我昨天刚布置下去,让孩子们自己作对联。今天微信就被他们的作品刷屏了。”

2月8日,上海文来中学七年级语文老师陶丽萍笑着说:“等过几天开学,每个教室门口都贴上孩子们自己对出的门联,就会特别热闹。”

陶丽萍所指的孩子们,是学校6年级至初三的所有学生。包括《中国诗词大赛》中冲出百人团、答对全部9道题的13岁女孩侯尤雯。

孩子们的作品,常见押错韵或平仄不对,但陶丽萍往往选择忽略。“古诗文教育不能太死板太学究,兴趣和想象力特别重要,不然以后谁愿意写?”

在文来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綦荆看来,学校的古诗文教育和熏陶,早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常态。

2002年,学校发动所有语文教师搜罗上海各书店,甄选适合初中生的诗文,最后出版成《文言文课外读本》,作为第一本校本教材走进语文课堂。现在,学校低年级每周2堂古诗文课,高年级每周1堂。

学校还有近20门传统文化类拓展课程,包括古文诵读、成语故事、诗歌赏析、古代文学常识、精品阅读、历史小故事、中国古代文学史话等。

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举办了15年,到2016年,文来中学已蝉联11届团体冠军。

“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说,学古诗文又没用。但其实这样的观点,忽略了对学生内心的塑造。”綦荆说,用“有用”或“无用”的价值观来评判古诗文学习,根本是南辕北辙。古诗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情趣。

况且在她看来,古诗文并非无用。“可以这么说,古诗文阅读已成为文来学生日常生活的自觉行为,又自然而然渗透到各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去,成为隐形的翅膀。”

人文行走教学:到写诗的地方还原一首诗

课本上古诗文难背,但如果带着书,到作者写诗文的地方去走一遭,会不会好背很多?

这是上海外国语附属双语学校语文教师樊阳独创的“人文行走”教学法。这样的行走,他坚持了25年。

2月9日,樊阳带着11名学生完成四天的走访,刚从江西赶回上海。

“江西从宋朝开始直到明清,文人辈出,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汤显祖……”说起此行,樊阳滔滔不绝。

第一天刚到南昌,樊阳就领着学生直奔滕王阁,读《滕王阁序》、《滕王阁诗》,还原作者王勃的人生。

下午来到百花洲。学生每人选一首江西籍文人作品,朗诵、评点。樊阳说,当年欧阳修、汤显祖都曾在百花洲留下诗篇。“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古诗词的还原,比一场比赛更有意义。我们特意挑选高楼林立下的山水园林,让学生还原古诗文的情境。并通过对比,引起学生作为古诗词传人的历史责任感。”

第二天行程在抚州。学生们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诵王安石诗文,探讨王安石变法利弊,读《牡丹亭》。下午去拟岘台,这是历代诗人登临的胜地。之后还去了附近曾巩写《墨池记》的地方,王羲之、刘义庆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第三天上午到乐安流坑村古村落,樊阳带着学生,试着了解古村落耕读人家生活,及其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下午去欧阳修故里,探访西阳宫。并在吉安多名语文教师、教研员的帮助下,找到欧阳修家族传人欧阳水秀。

“当时,吉安永丰七八个老师,特意开车一两个小时过来,就是敬佩我们的人文行走,希望能将这一教学模式带到吉安。他们也打算做古诗文阅读工程,希望古诗文更好地走进现实生活。”樊阳说,这让他很感动。

最后一天,上午去了八大山人纪念馆,下午在江西省博物馆进行总结。

人文行走成员之一、上外双语学校初二学生李彦浩总结写道:常常提到“诗与远方”这个词,其实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有许多诗中的感觉要到了远方才会被激活……还记得到了流坑古村那天,自由活动时遇见一位在门口休息的老大爷,大爷人很热情,我们向他攀谈,他很开心地和我们聊天。当时我在旁边记录,看着这场景,心中蓦然想到王维的那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种突然的感动让我挺惊讶的——这是以前从未有的。但在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子里,这句诗,这个景,让我百感交集。这就是人文行走式的魅力所带来的力量吧。

上海古诗词教育: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上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负责人赵玉平透露,事实上,包括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在内,上海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选手共有10人,其中9人为学生,最小的才8岁。

上海各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各处开花。

以《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所在的复旦附中为例,围绕古诗文教育已研发出了两套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和《中国人》。两本教材在校内普及率已达90%,《中华古诗文阅读》已逐渐走进更多学校课堂。

不仅是在公办学校,传统文化课也在民办学校生根。

民办的上海协和双语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课程——在小学阶段渗透《三字经》、古诗词,小学高年级学硬笔书法。

该校侯校长介绍,学校曾设立课题研究,从语文中的古诗文和名著鉴赏课程、认识论中的中国古代各项发明与现代认知的思考课程、中国传统节庆课程、中国文化艺术活动课程等四个方面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涵盖小学、初中与高中。该校副校长龚鸣表示,学校小学阶段有《诵中华经典 游文化之旅》的校本课程,从如《笠翁对韵》这样最基础的篇目开始学起。初中部语文拓展课程中开设唐诗鉴赏、宋词鉴赏课程;高中则重视自主学习和创作,包括就读国际课程的学生,也要自己创作诗歌,接受汉学教师的答辩,并计入GPA成绩。

此外,上海教育部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还精心打造市民诗歌节、“我爱汉字美”、“我爱中华诗词美”、“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小学生古诗文大会”等诸多传统文化活动,参与总人次超过百万。

上海市教委语管处处长凌晓凤介绍,上海培养了一批“中华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和“中小学阅读指导骨干教师”,并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的要求纳入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价体系。如今,上海已有300余所市级语言文化规范示范校,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