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

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1)

引言

钱,我们都不会陌生,我们每天努力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多赚点钱。但说起货币的话,恐怕大家和我一样,好久都没摸过纸质的货币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古代的货币。

自原始社会的“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之后,古人逐渐用海贝来充当原始货币,这是因为早期中国文明地处中原,海贝具有稀有性,不易贬值,而且小巧坚硬,方便携带和保存。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海贝已经不能满足愈加频繁的交易的需要,逐渐失去了货币功能,古人开始铸造金属货币。

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2)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种类庞杂,一国一个样,主要有刀币、布币、鬼脸钱等,这是诸侯国商业兴盛的表现,但货币不同意严重阻碍了诸侯国之间的经济交流。秦统一六国后,全国铸行“半两钱”。

“半两钱”,顾名思义,其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十二铢),铜币上的“半两”两个小篆文字由当时秦朝丞相李斯题写。自此以后,以“半两钱”为代表的“圆形方孔”钱币成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样式,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沿用了2000多年。

那么,相比其他的货币种类,“圆形方孔”钱币有什么优势或者特色,让它在庞杂的货币类型中脱颖而出,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直到清朝末年才被银圆取代?

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3)

1. 天圆地方之说

圆形方孔钱一直用铜铸造,由圜钱演变而来,外面呈圆形,中间有方孔,这种“圆形方孔”的铸造形式应了古人的天圆地方之说,是秦人和其他历代统治者天命皇权的象征。

《吕氏春秋·圜道》载:“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下一上,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4)

秦朝和历代的统治者认为钱币的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所以他们把钱币的样式确定为圆形方孔的形状,象征着君临天下,皇权至上。方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象征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2. 圆形方孔钱铸造省料、携带方便

在秦朝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铁器还没有普及,青铜依旧是重要的资源,铸鼎、礼乐、兵器等都得用到它。相比秦朝之前的布币和刀币,圆形方孔钱体积小,重量轻,这意味着消耗更少的铜矿可以铸造出更多的钱币来。

布币和刀币等棱角分明,圆形方孔钱与此不同,携带起来更加方便,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即可,便于携带还安全。

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5)

​3. 圆形方孔钱不易磨损,铸成后便于打磨外沿

圆形方孔钱,除了铸型方便、便于携带以外,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的磨损。钱币充当的是商品交易中的等价物,一传十,十传百,其磨损程度是非常大的。就布币和刀币等货币来说,圆形方孔钱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磨损。

其次,古代最早的铸钱是范铸法,就是将青铜熔成液体,浇注到具有钱币形状相同的模具里面,然后待其冷却以后形成钱币。

为什么秦朝选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秦朝之后)(6)

这种范铸法做成铜钱会比较粗糙,铸成后须将外沿修锉齐整,而逐个修锉费工耗时,于是工匠会将方钎插入钱中央的方孔中,这样,用方钎将若干圆钱贯穿一起修锉,铜钱既不会来回转动又能提高工效。

总结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贝币、刀币、布币等逐渐被抛弃,以秦朝“半两钱”为模板的圆形方孔钱,除了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外,还具有用料少、携带方便、不易磨损、便于打磨等优势。自秦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因为银圆流通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这些古代铜钱,如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等都成为了人们的收藏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