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青春奋斗史(奋斗者正青春云南大山里走出来的博士生)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他是来自云南边陲山区的佤族小伙,父亲重病多年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贫困和坎坷阻挡不了他奋斗的脚步;从手握锄头镰刀的农民向双一流高校博士逆袭,他以十余份兼职独立挑起家庭经济重担,支援江苏抗疫800余小时,誓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很庆幸拥有这段苦难的经历,也正是它使我越来越坚强。”这位云南小伙名叫李明码,是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博士生。不久前,他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而他自强不息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
“小学时,我在同龄人里第一个实现‘财富自由’”
1996年10月,李明码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一户贫苦的农家。“母亲生下我刚满月就下地干活了,我从小是吃百家饭、喝百家奶长大的。”采茶、打猪草、放牛、种水稻……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小明码四五岁起便跟着父母下地劳作。四五岁,正是小孩最喜欢吃糖的年纪,奈何家里实在不富裕,不能随时都吃到糖果,于是小明码便开始了“自力更生”之路。
左一为李明码
“父母让我跟着他们去山上采茶,装满一篮子可以找他们换5毛钱买糖吃。”小小的个子,瘦削的身影,尚且背不动茶篮,他便用草帽装采好的鲜叶,一帽子一帽子的“搬运”。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庄稼人对生活的努力,一直影响着李明码,也让他从小就懂得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有所收获就得努力付出”的道理。“后来上小学识字了,我帮村里的堂哥记账,每天开着拖拉机倒卖鲜叶到茶厂,忙碌到夜里两三点才能回家睡觉。”李明码回忆,每送一次货,自己会得到5-10元钱“工资”,这也让他在同龄人里第一个实现了“财务自由”。
初中时,家里开始种植烟草,因为烟草要集中烘烤,所以需要有人24小时不间断烧煤。为了减轻父亲负担,李明码每到周末便会去烘烤房帮忙。“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但一家人为了生活而努力的时光却让我感到特别温馨。”
“想走出大山,走出省,去发达地区看看”
清晨五六点起床,背上快半人高的书包,提着半路取暖的火碳盆往返12公里的山路去坝子里上学,不论是冬日黎明前的黑暗,还是夏日那条湍急得差点把他冲走的必经河流,都阻挡不了李明码对学习的渴望。
尽管父亲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是他始终坚信,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小学时,李明码有一次感冒请了半天假,父亲让他在家熬草药,吃完下午再去上课。“但是那天吃完药,我就睡着了,爸爸回家后知道我下午没去上课,狠狠打了我一顿,晚饭也不让我吃。”父亲一边打一边骂他不懂珍惜,这也让小明码以切肤之痛换来了深刻教训——每一次的求学机会都很难得,要珍惜。
初中起,李明码开始了住校求学生活。课后他常常缠着老师一问不休,晚自习后迟迟不肯离开自习室。他求学的意志打动了校长,于是他被特批晚自习结束后可以继续使用教师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学习,李明码有时干脆直接在办公室过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明码以化学满分、总分全校第一,全县前五的中考成绩回馈了一直以来的付出和坚持,同时也更坚定了他想走出大山,走出省,去发达地区看看的心。“要多学点东西,回头好带回去发展家乡。”
2015年7月的一天正午,李明码和朋友正在一家本地砖窑打工,东南大学招生办突然打电话来问他是否接受专业调剂。“接受!接受!我接受调剂!”三个“接受”难掩李明码激动的心情。最终,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录取,成为村子里迄今为止唯一考上985高校的大学生。
“苦难无法将我击倒,只能让我更坚强”
李明码初三那年,艰苦的生活没能留住母亲。“你妈妈不见了,离家出走了”,电话那头,父亲哽咽地说:“你不要害怕,只管好好上学,我一个人也能供好你。”那天晚上,李明码在教室办公室彻夜复习功课,脑海中却全是收完稻谷后一家三口在昏黄灯光下吃饭的温馨画面。“我知道母亲的离开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并且是时下的我无法解决和改变的,我只能更加用功读书,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盼。只有日子过好了,才有可能让她回来。”
然而,不久后苦难再次降临。父亲因长久的过度重体力劳动,身体每况愈下,李明码上大学后家里便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靠着国家贷款、各类奖助学金以及课程学习之余的勤工俭学,李明码独自承担了自己和父亲几乎全部的学习生活及医疗费用。数十家酒店的餐饮服务、一天16小时工作量的工厂流水线、夜班几卡车的顺丰快递分捡……都见证了他的苦与累。“这算什么,以后还会有更难的等着我”,遇到困难时他总这样给自己打气,尝遍人间酸甜苦辣,依然坚守对生活的热爱和最初的梦想。
一如往常,艰苦的兼职生活并没有让他停止努力学习的脚步。2020年他以优秀的成绩保送本校继续攻读流行病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眼看着就要跳出贫困的“大坑”,迎来小康生活,但父亲的身体却没能等到那一天,“我们人穷,志不穷”是父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最后训导。在父亲的灵堂前,李明码跪着参加完本科毕业课题中期考核的线上会议。他在父亲坟前守了三夜三天,却突然一下子释然了,“我想他更希望看到我能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而不是消沉和低迷。”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李明码完成了父亲生前一直想做又没能做的事——把家里的院子围起来,随后又回到学校跟随导师继续完成论文和答辩。
“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我很幸福”
“艰苦的环境是所有人都无法选择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需要过那样的生活。但是我也很庆幸自己拥有那份同艰苦作斗争的经历,为了生活和科研到处奔走忙碌的每一天,我都觉得很充实。”作为一名从山村奋力走出来的大学生,李明码求学路上承载了很多的关心、支持和爱,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为民用,以己之会,解民所忧。
曾经,李明码是云南临沧耿马益家青少年事务社会服务工作中心的一位被资助者,如今他注册成为了耿马益家的一名志愿者。近年来,李明码经常利用寒暑假回乡的时间,结合家乡偏远山村和接近边境的特点,以及专业知识之所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包括禁毒防艾宣讲、边境乡村居民HIV筛检及健康指导、慰问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团队需要从县城拉着物资驱车数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遇到大雨道路受阻时,志愿者们齐齐卷起裤腿,各自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将车从泥潭中解救出来。“其实送去的不仅仅是棉被或者棉衣,更是关爱和温暖,看到他们幸福的笑容,我仿佛找到了青春的意义。”自大四起,李明码开始作为资助人参与耿马益家“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每个月从为数不多兼职收入中挤出部分用于扶助山区家庭困难的初中学生,同时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明码哥哥的资助和帮助让我在学习生活中减轻了不少负担”,感谢信中稚嫩的字体处处都在展现着受助学生感激和对未来可期的喜悦。
从生存到助人,李明码不仅品尝到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甘甜,更升华了他强医报国之志。2021年南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明码被紧急抽调到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援省CDC战疫先锋队的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实验废物消杀处理、相关患者的数字PCR检测等工作。一个多月的工作中,他手动开具近千份核酸检测报告、处理近1吨的实验室废物、核查700余份送样信息、梳理了400多个本土病例的基因序列,个人志愿服务工作总时长达429小时。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来,经验丰富的李明码又一次带队,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协查、隔离人员的转运和管理等工作。从一线到幕后,从深夜到黎明,李明码同队友一起用专业和担当,践行着“公济天下,卫康为民”的专业精神,为南京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贫穷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穷的环境里丧失了斗志。”于艰辛生活中拼搏成长,并朝着更好的自己不断前行,这是李明码奋斗力行的故事,也是他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来东大7年多,在学院和老师们的培养和帮助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实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听过,甚至想都不曾敢想过的事情,看到了人生的无限种可能。”做志愿服务、玩魔方、玩滑板……在繁忙的工作学习间隙,博士新生李明码依旧还抽出时间来丰富自己,只因为他有信心在未来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也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不断地向前延伸。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叶真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