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川剧清风亭 川剧清风亭献演群星剧院
“善善恶恶果与因,爱爱恨恨世间情。一曲悲歌唱不尽,见证唯有清风亭……”大幕开启,一段二黄合唱点亮了整部大戏,8月30日晚,川剧《清风亭》亮相重庆群星剧院,高亢的唱腔与一流的演技打动了不少戏迷,精彩不断,掌声与喝彩不时在剧场响起。
《清风亭》演出场景。
《清风亭》是反映中华传统孝道的一出戏,京剧、晋剧、豫剧、秦腔等多个剧种都曾经诠释演绎,观众爱看,演员爱演,是各大剧种公认的高台教化、极有影响的好戏。川剧《清风亭》由永川川剧团排演,此前曾代表重庆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令看惯了好戏的首都戏迷也大呼过瘾。
“老戏新演”增添丰富内涵
该剧分为拾子、宠子、舍子、回乡、盼子、天惩6场戏。主要讲述薛府大夫人忌二夫人生子,诬为克父灾星,命家奴弃婴荒野。张文秀夫妇于清风亭拾子,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取名继保。十三年后,二夫人在清风亭偶遇继保,就此展开了一段曲折感人的孝道故事……
演出开始前,配乐团成了观众瞩目的焦点。
作为一部在各大剧种都叫好的传统老戏,如何通过川剧“老戏新演”让它展现独特魅力,这是创排之初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请来了刚去世的国家一级编剧张昌达改编剧本,导演则请来了8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剧团负责人表示,复排后的《清风亭》对人物准确的把握和开掘,赋予了这出老戏新的审美艺术。
“在基本沿用老本的主线和立意的同时,结合当下大环境,增添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外延,”剧团负责人介绍,剧本中加强了张文秀、邓氏这对苦命老夫妇的塑造,增写了老夫妇原本里面生活就备受煎熬的生活状况,更强调了拾子后夫妇俩养育孩子的艰辛,场次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突出,唱词优美,在传统戏改编上完成了一次有所收益和积累的实践。
这种塑造体现在很多细节上,细心的老戏迷注意到,传统川剧的大多数场景只有一桌二椅,而《清风亭》却将一桌二椅刻意变为了一桌二凳,高背椅变凳子显然更贴合张文秀夫妇生活窘迫的现实,简单布景给演员表演留出了更大的空间,这也正是戏曲舞台所营造的空灵意境的艺术体现。
舞台呈现别出心裁有亮点
《清风亭》中打杂师参与的演出场景。
尤其让戏迷眼前一亮的是该剧不少别出心裁的舞台呈现,其中又要首推打杂师的运用。传统戏曲舞台上,打杂师又称检场师,主要工作是负责搬桌椅、布置道具,严格来说,打杂师属于戏外人,他们在舞台中的存在感很低。而《清风亭》的打杂师,不仅承担了原来打杂师承担的全部事务,还直接融入到了剧中,随着剧情的发展直接介入演出,有台词、有表演、有身段。
演出一开始,打杂师便出场充当了报幕员的角色,随后在推动剧情发展时,还自报身份“我们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我们是这个戏的打杂师,端板凳是应该的”。在“天惩”这场戏中,当张文秀夫妇双双惨死在清风亭后,打杂师上场,大声疾呼“老天爷你不开眼呐!”,此时的打杂师又代表了观众此刻观剧的愤怒心情,喊出了观众的心声。戏中人与戏外人,甚至兼有观众身份,这样的安排别出心裁,保证了舞台演出的顺当流畅,也实现了川剧艺术时空的自由转换。
整部作品的配乐也可圈可点,第一段二黄旋律组合的合唱朗朗上口,先声夺人,令人印象深刻,随着剧情展开,音乐中传了传统的川剧韵味外,还多了民歌元素。据了解,《清风亭》乐团有27人,除了传统川戏打击乐,京胡、二胡、中胡、扬琴、琵琶等,还加入了大提琴、低音提琴这两个西洋乐器,让整部剧的音乐更有厚重感、沉淀感、层次感。这本是一出悲剧,于是在需要情感渲染的时候,更能将这种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的感受更为震撼。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