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解惑丨学还是不学)

学还是不学珠心算?10个家长里至少有3人为此犹豫,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解惑丨学还是不学)

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

学还是不学珠心算?10个家长里至少有3人为此犹豫。

究其原因竟是家长认为学习珠心算浪费孩子时间,是不值得一学的“糟粕”。

这种误解从何而来?真相又是什么呢?

01 误解一:有计算器,学什么珠心算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误解,即珠心算只等于“提高计算能力”。即便有些观点没有这么极端,也认为珠心算的重心在于计算。

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解惑丨学还是不学)(1)众所周知,学习珠心算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手、脑、口、眼、耳的协调力,以及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孩子们学习珠心算的时候,的确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一般而言,展示出来的都是计算能力。

相比计算能力强这个最直观的表现,其他能力,比如专注力、空间想象力等抽象的能力,不如计算能力这么好展示,这才会让人产生了一种“不过就是提升了计算速度”的误解。

反对学珠心算的家长经常说,我们有计算器和计算机,为什么要让孩子浪费时间把自己变成一个“人形计算器”呢?而这些年教育部开始弱化数学课程中的计算部分,注重于思维逻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件事情使得家长们更是坚定地认为,不学珠心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诊断

珠心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训练心算速度的工具。事实上,计算能力提升只是学习珠心算所得好处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学习珠心算的孩子,最明显能够提升的能力是记忆力和思维力。很多珠心算学员背诵课文、记忆单词都非常容易,还有一些优秀的小学员不用大人指导就能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难题。这些才是珠心算的核心功能。而这些核心功能正好与教育部所提倡的思维与逻辑培养相符合。

02 误解二:数学跟珠心算不一样,孩子会搞混!

小学数学教学在进行笔算竖式时强调三点:

小学数学竖式重点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第1条和第3条珠算和笔算是一致的,矛盾的是第2条,珠心算的方法是从高位加起,家长由此判断,二者势同水火。学了珠心算,一定会影响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这种说法在家中群中散播开来,不少家长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十分合理的推断,认为学习珠心算就是在害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数学是锻炼思维逻辑的计算,而珠心算只是在死记硬背。学习珠心算的孩子需要不停地记口诀,靠强大的记忆力去达到更高的级别,到了新的阶段,就要记住更多的规则。

诊断

那些所谓被珠心算“害了”数学的孩子,其实就是学得不扎实。回家不练习,家长放任不管,孩子学习的珠心算和数学都是半吊子,自然会混淆。

珠心算的方法是从高位加起。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新的教育理念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尝试的空间,笔算列竖式时,学生从高位加起,可以吗?

答案是可以的,通过尝试,学生发现高位算完写上得数后,低位有了进位还要把高位上的数擦掉重写,这样很麻烦,最后得出:笔算从个位加起简便,而珠算是珠象内化到脑子,通过珠码变动计算出结果,它可以在任何数位上进行计算。

既然可以,那么,我们也可以让珠心算从个位算起。例如:78+56+87,用珠心算方法进行计算,先算8+6+7=21,把“1”记录下来,再把“2”的进位直接加再十位上,也就是2+7+5+8=22,那么结果就是221,多位数加法依此类推。那么,减法的方法也一样,只是有时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这时,可以用笔算减法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是多位多行减法,借一个10,还不够减怎么办?

那就再借。如:92-39-28,算个位,2-9-8,不够就减借10,12-9=3,3-8不够减,再借10,13-8=5,借了两个10,那么,在算十位时要先去掉借走的两个十

如果是加减混合运算,不够减时怎么办?就采用先借再还的方法进行解决,例如:61+32-59+28,算个位1+2-9+8,-9时不够减,先借10,用13-9=4,4+8=12,够十再还,个位写2,再算十位6+3-5+2,依此类推。小学数学课本上竖式采用低位算起的方法,口算采用高位算起的方法。

那么为什么口算从高位算起呢?因为人的记忆是从高位到低位(即从左到右),比如你记忆电话号码都是从高到低。由此可以说明,不管那种方法,怎样用着合理方便就怎样应用。只是珠心算从个位算起,比笔算要快,但丢掉了珠心算本身的优势(即从高位算起的快速计算)。

再者,珠心算如果只是靠背口诀就能学好的科目,那所有人都应该轻松达到最高段位。可是珠心算要求孩子必须吃透口诀背后的道理,才能继续往上进阶。当孩子在学龄前就借助珠心算完成了从具象算盘到抽象心算的过程,上小学后,对于抽象的数学便不会有陌生感,反而是会在数学这门学科里表现优异。

03 误解三:必须学一辈子才有用,太费时间

许多家长认为,珠心算的学习若不能学到专业级别,就不会对孩子有益处。

而珠心算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课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珠心算的兴趣会逐渐淡化。有家长拿出数据论证说幼儿园孩子对珠心算的兴趣高达64%,到了小学中段降至9%,到了小升初时会不再感兴趣。

既然不能坚持一生,又何必开头呢?

家长们认为等孩子升入初中不再接受训练后,珠心算的益处将全部还给老师,孩子那么多年的时间都会付诸东流,那还不如用来学更加能够坚持下去的东西。

而且孩子升入高年级之后,对于计算的运用越来越少,珠心算能够帮助孩子的成分也越来越少,算了一笔时间与收益的账,家长们认为实在是“浪费”!

诊断

实际上,孩子接受珠心算训练后一个月,他的各项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提升。

孩子会有更强的自律能力和专注能力。这两种能力虽然不如速算能力那么“炫酷”,却是一生的财富。

那些在初中之前一直持续学习珠心算并达到了专业级的孩子,即便未来不进入国家珠心算队或者不成为专业的珠心算选手,也可以展现出超越旁人的能力,比如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更好的瞬间记忆。

04 误解四:珠心算会限制思维,让孩子变得死板

有些家长说,珠心算是一项规定好的计算方式,有口诀来作为条条框框,把孩子的思维固定住,不利于后期的学习。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珠心算的孩子按照一定的模式计算,这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或机会。

还有家长认为,珠心算强调个人运算速度,很多时候只追求算得快、算得对,根本没有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小孩子学习只是在不停计算,得到的也是唯一的解答,这完全不能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诊断

这完全是家长想当然的误解。任何课程都有它的计算方式和一些规则,这不应该是家长不选择珠心算的理由。

孩子们遵循口诀,是为了能够理解珠心算的运作过程,一遍遍地重复这个过程也不是为了成为机器人,而是为了熟能生巧后能够丢掉这些书面的东西,依靠内在形成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各种各样多变的问题。

这是一个有形到无形的蜕变,需要过程和时间。

新的数学标准提出了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那么,这也可以说给珠心算学习创造了舞台,那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学习珠心算。

珠心算的学习不单单是计算

珠心算表演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谈到珠心算的时候,大家马上想到的是准确无误的计算,包括我们的珠心算教师都是认为珠心算的学习就是计算,单纯的计算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占很大的成份。

转自:深圳正统教育

声明:本不建议孩子学珠心算(解惑丨学还是不学)(2)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