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最大的优势(芈月本来是楚人)

一部《芈月传》,演的是秦宣太后几十年的宫闱生涯,也演了战国中期最重要的秦楚争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芈月最大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芈月最大的优势(芈月本来是楚人)

芈月最大的优势

一部《芈月传》,演的是秦宣太后几十年的宫闱生涯,也演了战国中期最重要的秦楚争雄。

看这部剧的人物介绍,简单翻翻相关历史,很自然会生出一个疑问:芈月明明是楚国人,而且是王室血统,为什么她在秦国秉政之后,却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三个儿子(包括秦王),连续用兵打击楚国,秦国占领了大片楚地,甚至把楚怀王都给忽悠死在了秦国,这是带着什么仇什么怨?

电视剧有其自身剧情逻辑,为了让芈月、魏冉、芈戎、向寿、白起这些楚人合情合理地反噬母国,编剧在前几十集里不停地给她的对头们拉仇恨,让芈月们受屈遭罪被虐待(就像甄嬛、花千骨、武媚娘一样)。不过细读历史,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形势比人强,芈月伤楚,秦楚争雄的大背景是主要推动因素,不过处事手段一次比一次绝,也是这位秦宣太后个人的特质使然。

国君与贵族矛盾重重,导致楚国大而不强

要走近秦宣太后芈月,你先得了解一下楚人。

大半个春秋战国,楚都是一流大国。芈姓楚国先人从周天子那里得到的是空头委任状,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之后多年,周惠王曾允诺楚成王,“如果楚能降伏南方各族,夺来的领土就归你们。”

周天子真的器重楚国?不然,那时为周王室建过功,又因为出身低微,不便在周天子附近筑城建国的诸侯、功臣,都被远远“封”到了蛮夷中间:有本事,抢来的土地都是你的;没本事,那就自消自灭吧。楚、秦、吴、越的先人都是这么建国的,当时此类封国千千万万,最终生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楚早期能够兼并蛮族,成为南方第一大国,靠的是其上层家族的抱团苦战,不过楚王室对上层贵族们的回报也极为丰厚,如屈原所在的屈氏,其世袭领地和家族私产,都胜过北方很多小国的诸侯,而他的家族在楚国还不是最牛的。上层贵族过于强盛,令楚国有点像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大国:国家纸面实力强大,但国王并不能一手遮天,贵族人才辈出,有发言权,反抗君主专制。吴起、屈原主持楚国变法,都在反对浪潮中成为牺牲品,吴起甚至遭遇杀身之祸,原因都在这里。楚国内部贵族发动的叛乱,更是接连不断。

上下心不齐,导致楚国大而不强,在春秋争霸战争中先输给晋国,后来险些被吴灭国。而且,楚国上层每一次激烈的内斗后,都导致其贵族、精英流亡到他国,帮助敌人打击、遏制楚国自己。

楚材晋用,反戈一击史不绝书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句话是春秋时晋国人说的,意思是晋楚争霸的几十年中,大批楚国贵族投靠晋国:析公帮助晋国打败楚、蔡、沈、申和息国联盟,降伏郑国,令楚彻底丧失问鼎中原的时代机遇;巫臣投靠晋国后,帮助晋训练军队,并策划吴晋通好,派他儿子帮吴人学会了车弓协同作战,晋在北吴在东轮流袭击楚国,令楚疲于应付,最终被吴打破首都,此后一蹶不振数十年;贲皇投晋后接班巫臣,成了晋军的主要谋士,鄢陵之战帮助晋反败为胜,力克楚军,楚因此失去南方诸国盟主地位多年……更甭提后来引吴王阖闾破楚、鞭楚王尸体的伍子胥和伯嚭了。

还记得“四面楚歌”不?刘邦、韩信围困楚霸王项羽于垓下,项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道军心涣散已无法逆转,于是告别虞姬率八百骑突围而走。这背后,刘邦、韩信、项羽都是楚人,他们麾下唱歌的文武也多是楚人!

一句话,楚人内斗,反噬母国,历史悠久,愈演愈烈。在芈月和她身边人的身世上,也能印证楚人的这种特点。

芈月对楚王没啥亲情,身世使然

剧中芈月是楚王的异母妹妹,那她坑害楚国就太不讲亲情了。但据考,此说并不靠谱。

芈月随同楚长公主作为陪嫁的媵妾归秦,给秦惠文王生了仨儿子,地位还仅仅是个中等嫔妃“八子”,这说明她出身的血统是低微的。

芈月同父同母的弟弟芈戎,在她当权后被封为华阳君。芈戎曾在激战中杀楚将景缺于襄城,坑杀楚军两万人。后来他一举攻下新城等八座楚城,新城从此成了芈戎新的封邑,号为新城君。对母国下手如此狠辣,芈戎能是楚的小王子吗?

芈月还有个异父同母的弟弟魏冉,是她父亲死后,母亲改嫁魏家生的,这佐证了芈月不是公主的事实。按周制,芈月之母如果是楚王妃,不可能在楚王死后改嫁,剧里楚威后逼芈月之母向氏改嫁,是为剧情需要的杜撰。魏冉四任秦相,连续对楚用兵。楚的西北重镇宛城,就是魏冉攻占的;后来更派白起攻取楚国郢都,设置为秦国的南郡。

秦惠文王死后,王后之子嬴荡即位,楚国长公主惠文后(剧中叫芈姝)狠狠收拾了芈月母子,嬴稷被派往燕国为质;秦武王嬴荡意外身亡后,魏冉帮助嬴稷赶回秦国接掌王位,扶持姐姐当了秦国太后。惠文后不甘心失败,勾结一帮贵族发动叛乱,结果被全部诛杀。芈月与惠文后之间,本来就没什么姊妹情谊,对楚王也自然没啥亲情可言。

不仅没有故乡情,白起对楚还深怀仇恨

如前述,芈月的家人在楚国很有可能因为是旁系远宗,受尽歧视,经济条件也差——否则她母亲为何要改嫁?寂寞的话找几个面首不就得了?宣太后自己晚年就有个著名面首魏丑夫。

再说为秦冲锋陷阵、杀死无数楚人的白起。他在剧中是野种,但历史上白起却极可能也是楚国王室后裔。还记得“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那段戏吗?还记得伍子胥身边带着个小孩吗?那小孩是流亡的楚国太子建之子,被称为公子胜。他出了昭关以后,逃到吴国,过了三十多年,才因为楚国政治环境变化而返国。令尹子西做主,将公子胜封为巢邑大夫,号白公,称白公胜。白公胜善于用兵,后来发动兵变,自立为楚王。这场兵变很快被平定,白公胜兵败自尽,他的后人跑到秦,以白为氏,白起就是他的后人。这个渊源,白起自己没说过,是唐朝的白居易等白姓人说的。

总而言之,芈月和她的身边人在楚国都不咋得志,有的甚至还有宿仇。

芈月之子嬴稷,独自掌权后,反而与楚国关系很好,两国间一度有二十年没正式打仗!

秦若想强大,在楚身上动刀最合适

说春秋战国的大历史,春秋时齐宋昙花一现,主题是晋楚争霸,秦国偏居一隅;战国初期秦楚争霸,秦宣太后、魏冉之后,楚一蹶不振,处处避开秦的锋芒,战国后期,秦一步步并吞六国,统一了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秦国应该先打谁后打谁?

答案显而易见:秦东进打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三晋,必须一点一点啃,而南下通过并吞弱小的蜀国修建水利获得产粮区,北上并吞义渠获得产马区,再分路并进,打下楚的汉中、南阳盆地、巴地、黔中、上庸-新城,直到攻取楚的郢都,则可以迅速实实在在地扩充国土,进而对中原形成西、南两面合围之势,并绕开三晋苦心经营的西部防线。

这是当时的名将、地缘战略大师司马错为秦国设计的早期扩张路线,秦国也是这样一步步杀过去,实现这一设计图的。

从这一趋势上看,即使芈月不那么“恨”母国,秦国要走强国之路,在大而不强的楚国身上动刀,简直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

楚人芈月在秦国垂帘听政,操持权柄的三十六年间,正是秦楚争雄的关键时期。楚人的才智加上秦人的冷血,楚人的反戈一击加上秦人的强大执行力,构成了楚国惨痛的战国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