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误判了美国的意图)

(我们误判了美国的意图)(1)

抗美援朝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但是,当年要打这一仗,决心可是真难下。

担任过毛主席的秘书的胡乔木回忆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发现只有两件事让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46年同国民党决裂,另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胡耀邦在回忆中谈到:毛主席在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时,半天不说话,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经常盯着地图上朝鲜和台湾这两个地方出神。

毛主席本人后来也对当年的艰难抉择发过感慨。那是1970年10月10日,金日成来北京访问,聊起中国志愿军在二十年前的入朝救援壮举。毛主席细说当年抉择的艰难度,他说,要不要入朝,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

(我们误判了美国的意图)(2)

毛主席用“翻”来描绘当年中央政治局在讨论中意见在“此”与“彼”之间反复交换的情形,非常形象,非常生动。

这“翻”来“翻”去的,一直“翻”到什么时候才定下来呢?

聂荣臻说,部队都已经开到了鸭绿江边,邓华的先遣队也已经做好过江的准备,毛主席还是左思右想,斟酌再斟酌,让自己给邓华发电报,要他慢一点,再停一下,说还要再三想想。

……

在所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回忆里,要不要入朝参战,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抉择。

为什么这么艰难?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新中国是刚刚从战争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经历过十年土地革命斗争、八年全面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当时又面临解放台湾、西南剿匪、建设西北等这一系列历史任务,可谓是百废待兴,千头万绪。

对手却是以世界上最强的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

(我们误判了美国的意图)(3)

单以美国论,它是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超级大国,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是“铁多”,其钢产量为8772万吨,是中国当时的钢产量60万吨的146倍,武装到了牙齿。

林彪当时不断提醒毛主席,说美军还有一千多架飞机,两百多艘战舰配合作战,拥有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拿我军的装备和美军比,那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

这场战争,我们并没有太多胜算。

曾任毛主席秘书、后来又担任过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逄先知在《毛主席与抗美援朝》一书中写道:在10月4日下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

其中,以高岗的表现最突出。

高岗强调:国民经济急需恢复,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之重;一旦开打,东北的四座重工业城市将会被美国的轰炸机炸成平地。所以,不要出兵朝鲜,而应该沿着鸭绿江展开积极防御。

其实,新生的中国经济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也急需开展;肃清土匪、特务等等问题,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事儿,毛主席何尝不知道呢?

一般人,在强大的对手面前,都会选择能忍就忍,能退就退。

这,是一种苟安的作法。

但是,采用苟安的作法,会怎样呢?

周恩来当时就驳斥了高岗。

周恩来说:我国和朝鲜的边境线有一千公里,如果年复一年地防御,不知要耗费尽多少军费。这情形就好比是我们抱着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药包,还怎么恢复经济?

不说当年,就说现在,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摇头晃脑分析说,当时的美国“并不想和中国打仗,毛主席对战争对美国做出误判”。

这其实是一种盲目、侥幸的想法。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在1950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就已经决定在亚洲要采取强硬措施了。

而美国的军舰也已经进入台海,麦克阿瑟会晤蒋介石,不断在中国的大门口增兵。

美国人瑞贝卡·卡尔所著的《毛主席传》里面写:当时,在华盛顿,支持国民党的“中国游说团”也倾尽全力把美国往入侵中国这个方向上推。当美军逼近到鸭绿江时,美国有些参议员还鼓噪要“核攻击”中国,推翻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沙勒也在他的《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中提到“一旦美军进入中国,再要他们撤出,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此外,美国人还直接无视我国发出不准越过三八线的警告,强行要将战火推至鸭绿江边,并且派遣轰炸机在中国境内进行轰炸。

所以,对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是一场立国之战,不得不打。

(我们误判了美国的意图)(4)

1950年10月27日,毛主席在与周世钊谈话时明确指出:如果等美国把朝鲜搞垮了,即使它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

是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80%的工业在东北,如果美国占领朝鲜,我们不但建设搞不了,还必须把大量军队陈列于东北边界,可不就是顶着定时炸弹生活?!

如果一直顶着这颗定时炸弹,我们很难设想以后的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1964年美军进军越南、1968年苏联增兵新疆、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1979年越南犯我边境等等关乎我国国运的问题,我们还怎么去应对。

只能说,毛主席的战略眼光远超时人一百年,太伟大了。

曾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日记中写:我对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决策非常钦佩。如果换我来做决策的话,我会选择苟安。因为,中央这么多人都在强调出兵的困难。但毛主席真是力挽乾坤!

毛主席要的,是新中国的万世安宁。

(我们误判了美国的意图)(5)

不过,有一点,毛主席可能没有想到——李捷所著的《毛主席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一书中总结:“抗美援朝决策,使中国获得战略利益是巨大的,甚至超过了决策者原先的预料。”

这些战略利益是什么呢?

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助。

由于抗美援朝,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威望大大提高,苏联也因此加强了和中国的关系,带头和拉动了社会主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高达24亿美元的援助,并援建了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还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成功地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新中国因之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