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乡村振兴榜样(乡村大地的回声)
作者:李建周和在书房眺望现实的作家不同,贾兴安长期扎根基层,熟悉当下农村生活,对于基层民众的真实状态如数家珍这种紧贴生活的创作方式连接着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他的长篇小说《风中的旗帜》(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就有这种接地气的现实感紧张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伴随快速的叙述节奏,使广阔大地上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给人带来明显的阅读快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点赞 乡村振兴榜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点赞 乡村振兴榜样
作者:李建周
和在书房眺望现实的作家不同,贾兴安长期扎根基层,熟悉当下农村生活,对于基层民众的真实状态如数家珍。这种紧贴生活的创作方式连接着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他的长篇小说《风中的旗帜》(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就有这种接地气的现实感。紧张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伴随快速的叙述节奏,使广阔大地上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给人带来明显的阅读快感。
小说全景式展现了基层民众的生存状况,让人看到“乡下人”的艰难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作品聚焦于皇迷乡党委书记王金亮,既展示了他“以农民为中心”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和艰难,也呈现了他大刀阔斧处理各种棘手问题的勇气和担当。虽然贾兴安在后记中声称王金亮并非有真实原型,只是寄托自己理想和情怀的人物,但是这个理想化人物却撑起了整部小说。诚然王金亮的事迹并非生活的真实,但是他的生存处境却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围绕在主人公身边层出不穷的问题和事件,正是当下农村改革进程的历史缩影。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王金亮身上凝聚着当代文学传统的很多影子。他有明确的理性主义信念,在现实中又有着极强的行动力。他抓住“溶洞开发”和“狐子沟抱香谷”两大项目,大力推进乡村建设。面对各种障碍和阻力,他认为“活着要的是一种气节”,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直面困难、敢于斗争。在分宅基地现场面对趁机捣乱的二黑,冲口说出“要想动手,你仨都不是我的个儿”的话,其行为做派、言语声势有《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影子。危急时刻,和县委书记齐向明的对话,让人看到这面“风中的旗帜”在大风大浪中的韧性和果敢。而对待普通老百姓,王金亮坚持“靠理而不是靠压”,和基层民众一直维系着一种血肉深情。面对被迫害的“疯女人”裴凤莉“像尖刀一样朝自己的眸子里剜来”的眼睛,他慷慨仗义,不但决心为她申冤,并当场认了干女儿。面对为了给爹治病而替村支书顶罪的赵新春,则好言安慰,出钱照顾,逐步打开其心结。这个在农民眼里“比老天爷都厉害”的书记,对基层民众有着深广的体谅和同情。
当下现实问题的复杂程度,和王金亮式的英雄人物的解决方法之间也存在一些错位。王金亮上任伊始,种种问题扑面而来,他干净利索处理蝎子沟村多年积存的宅基地问题。行事作风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新星》中的李向南。他嘲笑那些坐在屋里靠拍脑袋想主意的官员,脚踏实地一件件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模式。一面是深藏不露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岐,官商勾结的企业家黄长江,利用裙带关系制造冤假错案的赵志豪,仗着家族势力打砸村委会的申怀亮等人;另一面是帮助“寡妇”冯巧巧找工作被处分的乡党委副书记马春浩,被村民诬陷耍流氓的扶贫干部刘尽忠,拿自己的钱为村里跑事被纪委调查的村支书徐庆全等人。
两军对阵的叙述模式使得小说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显得有些简单,一些深层内涵被一个个紧张刺激的故事弱化,作家很难有更多精力去处理承载力更大的深层文化命题。比如,小说开头抛出的“三十张条子”的线索蕴含的叙事能量并没有被完全释放,笑里藏刀的村支书周大鹏等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也没有被全部展现。
当然,小说精彩的情节构架已经呈现出当下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中既可以看到底层民众存在的心理上的痼疾,也可以看到整个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层问题。普通民众遇到无法解决的冤屈,仍然习惯性采用下跪、拦车、上访告状等方式去解决。基层干部也必须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文化心理问题。比如,扶贫攻坚要解决的却是娶媳妇索要“彩礼”的困境。喝农药的村民田成堂,为儿子举债娶媳妇花去八十多万元。当他以喝农药的方式追问“天理何在”的时候,让人看到的是整个乡村文化心理上存在的痼疾。这种社会文化结构使得现代治理体系的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它的复杂性是简单套用任何理论都解决不了的。作家贾兴安也曾感叹“乡镇党委书记相当于一个董事长”。整个文化景观杂糅着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元素。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最容易出故事的,但是从艺术层面看想要取得重大突破却是非常艰难的。
正是这种文化结构和深层心理的存在,当代乡村书写如何继续成为一个历史难题。如何有效处理这一命题,是对作家整个世界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贾兴安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让人看到了古典小说世情传统的某些因子。比如,小说中无论好人还是坏人,无论官员还是民众,尽管遇到一系列矛盾问题,却都在共享着一个纠缠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情世故。对这一世情社会景观的深入描摹,或许会在未来的写作中提升乡村小说的艺术承载力。(李建周)
来源: 河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