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

福寿绵延,大概是每一个古稀老人的追求。人生在世,长则百年,短则六七十,有的人浑浑噩噩一生,有的人青史留名,书写丹青。但大部分人追求的不过是一生福寿绵延,长长久久,能够安享晚年罢了。自古以来,即便是坐拥天下的君王也不能够免俗,秦始皇派遣徐福外出寻访仙丹,嘉靖皇帝因为炼丹追求成仙,长达数十年不理朝政。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1)

古人曾言人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可见古人对老年生活的追求。那么,这两年究竟是什么时候,为何迈过之后能够得福寿呢?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

多福多寿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为何很多老人都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看作是老年之中的一道坎呢?首先七十三岁是孔子的年龄,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圣人,孔子的形象和地位在世人心中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上到帝王贵胄,下到贩夫走卒,都对孔子敬佩有加。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被儒家占据了长达上千年。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2)

虽然在先秦时期,各家思想百花齐放、相互争鸣,秦朝也是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之法。但到了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便一跃成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很多人担心儒家思想会不会像法家思想一样昙花一现。但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稳固性和包容性,使得其能够兼容并蓄,快速发展,成了历代封建王朝所支持的正统统治思想。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3)

随着儒家思想的地位稳固,儒家的代表人物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崇拜,首当其冲的便是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古代人的心中甚至高过了皇帝这些实际统治者。孔子更是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的说法。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也是在先秦时期提出的,这个时期缺乏有效的医疗技术,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非常少了,能够比肩孔子已经非常好了。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4)

毕竟作为圣人才活到了七十三岁,如果能够超过孔子,那么也是福寿双全的代表了。其次就是八十四岁,指的是孟子。作为儒家的直系子弟,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学识出众。是儒家继往开来的学者,其在孔子之后,荀子之前,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受到了历代儒家弟子的尊敬和爱戴。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5)

孔子被尊为圣人,而孟子更是在元朝被尊为亚圣。儒家学派更是被尊称为孔孟之道,可见孟子的出众,孟子活到了八十四岁,在古人眼中,孟子和孔子是一个层次上的。因此如果能够活到八十四岁,比肩孟子,同样能够福寿双全。除此之外,还有逢九之说。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6)

逢九之说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着其规律可循的。所谓九九归一,古人认为每隔九年,或者是逢九便是人生之中的一道坎,如果能够越过,便是安宁的表现。所谓的逢九年,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明九年,也就是年龄之中有九,例如十九岁,三十九岁等;其次就是暗九年,也就是九的倍数,例如十八岁、二十七岁等。古人认为逢九之时,会身心不畅,多灾多难,甚至出现灾祸。因此在逢九年之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7)

古人认为只要能够闯过逢九年,那么之后便身体康泰,身心顺畅了。古人认为红能辟邪、带来好运,因此在逢九年,便会穿上红衣服,系上红腰带等。而七十三岁,刚好是七十二岁过后,是逢九之后的新的一年。八十四岁则是八十一岁过后。因此逢九之后,还能够健健康康生活下来,说明此人福寿绵延,身体康泰。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8)

即便是到了今日,在农村之中仍旧奉行这种逢九说法,每当逢九便会身穿红衣,越鲜艳越好,起到辟邪作用。当然,在今天看来,这些并无实际依据,乃是古人追求安定生活的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古人祈福祝愿的一种方式罢了。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9)

十二乃尽之说

十二月尽,岁乃有终。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年十二月。在道家思想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而非对立的,因此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人的身体发展。一年乃是十二月,那么人亦以十二岁为一个周期。每过十二年,便是一个周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因而在古人看来,每隔十二年也逢九一样,是一个周期的结束和开始,需要时刻进行提防。冠军侯霍去病便死于二十四岁时,堪堪过了两个周期。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10)

七十三岁刚好是地六个周期过后的一年,而八十四岁则是第七个周期。因此如果能够安然度过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对于老人来说,无疑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相当于一个新的开始。其实这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之上的寄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于死亡之事愈发看重,对于年龄的增长,也是日渐看重。因此对于七十三岁、八十四岁这些特殊年龄,都会刻意看重,甚至会成为其内心的一种压力。

人生十二道坎详解(俗话说人老两年坎)(11)

总结:其实古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顾忌,很大程度受到了当时医疗技术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医疗技术的落后,使得其一旦生病,很难治愈;而封建思想的束缚,有无形中给了他们格外的压力。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一般的寿命也就在五六十作用,少有七八十,甚至百岁之人。但在今日,有着医疗技术的保障,人活七十早已不稀奇,百岁老人更是非常常见。因此风俗习惯要辨别来看,不能够盲目尊崇和相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