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的来源历史名人及现状(寻根问祖百家姓之)

马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第十三大姓,主要散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皖苏地区。当今马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9%,总人口大约在1720万。

马姓的来源历史名人及现状(寻根问祖百家姓之)(1)

马,是一种动物,在古代除了用于耕作外,主要用于军事上。所以马被引申是“愤怒”和“勇武”精神的化身。军事上最早是使用马来拉兵车,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马才作为军事人员的坐骑。赵国先祖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与马有不解之缘,而中国汉族马姓分自赵氏,所以马姓氏族的图腾是与古代养马牧马的职业有关。

马姓起源

马姓的来源历史名人及现状(寻根问祖百家姓之)(2)

马氏始祖——马服君

马姓的起源与演变:

一:出自赢姓

马姓源出嬴姓。追根溯源,可上溯到2300年前的战国后期,马姓源出嬴姓,分自赵氏。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首领。少昊之裔孙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嬴”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西周初,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即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子孙遂以封邑为氏。其后裔赵籍在公元前408年自称诸侯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至公元前290年,赵王族人赵奢因破秦有大功,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马服古城在今河北邯郸西北,子孙遂以马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了马姓。

外族基因融入

进入汉、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马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马姓中也融入了外族人的成分,而且比其他姓氏更为复杂。尤其在唐宋时期,西域人和中东伊斯兰教回回人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纷纷改用汉姓,多以马为首选之姓,他们是当代回族的先人,分布于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当代我国回族的第一大姓。宋朝的西夏党项族的马姓、元朝的蒙古人的马姓、清朝辽宁朝鲜人的马姓、北宋金国的蒙古汪古部以及清朝的满洲八旗费莫氏和马佳氏等氏族所改的马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一部分成为今天的回族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的马姓,但很大一部分逐渐同化为南北各地的马姓汉族了,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这类的同化要早于南方,同时更为普遍。南方东南沿海地区马姓中融入外族基因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来源仍以海上做贸易的中东伊斯兰教回回人。除此之外,融入马姓的其他事件是改姓,最重要的是五代以后司马复姓的改姓。

马姓分布

马姓的来源历史名人及现状(寻根问祖百家姓之)(3)

马姓分布频率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1720万,大约增长了22倍,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36.3%,其次分布于宁夏、安徽、江苏、陕西、云南、辽宁、青海、四川、黑龙江、新疆、山西十一省,又集中了马姓人口的42.1%。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总马姓人口的10.1%,甘肃紧随其后,为10%。全国形成了沿黄河省份的高比率马姓分布区域。

马姓血型

马姓的来源历史名人及现状(寻根问祖百家姓之)(4)

马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1%,A型占28.1%,B型占31%,AB型占9.8%。

马姓名人

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马超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其入京为官,但都被拒绝。马超在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

马周

马周(601年—648年),唐太宗时期宰相。马周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存世的作品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五篇文章,还有《句》和《凌朝浮江旅思》两篇诗作。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他在杂剧创作上具有虚实相生之美,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愤世的内容,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最为出名。

马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马姓的郡望主要有扶风和平阳二个。扶风马姓繁衍出众多支系,代有英才。其中最著名的有铜柱、绛纱两堂。“铜柱堂”典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当年率军南征平交阯,得胜后汉光武帝为其立铜柱以表其功。到了唐朝,马援之后代马总做了安南都护,为纪念先祖的丰功伟绩,在原址处又立了两根铜柱,分别铸上扬威唐朝的颂文。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楚王马希范也立铜柱,以表自己是马援的后代,扬中原的威德。

马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云台列象;铜柱表功。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

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

家训格言:马家的家训格言应数东汉名臣马援了。马援,字文渊,伏风茂陵即今陕西兴平人。少有大志,精于相马,后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以伏波将军南征交阯有功,封新息侯,光武帝立铜柱以表其功,位列九卿。“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等豪言壮语均出于马援之口。马援为人严谨,生活俭约,不原与游手好闲的人为伍,故他训诫子侄也以敦厚、择言、节俭、廉洁为主,并主张“闻言勿议”,反对议论是非。这在当时为一般人所不能及,其家训《诫兄子严、敦书》对后世是有很大影响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