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

翻阅着案头的散文集《透香》,脑海中倏忽间飘出一行字——闻“香”识功彬。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1)

  机缘巧合,认识功彬是在朋友绪宝兄的工作室,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山东汉子,比近一米八零的我还高出一截,笑容里都溢满了山东汉子的侠义和豪爽,一同生发的还有由内至外的谦逊和随和。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是未见其人先暏其面了。2014年偶尔看到过枣庄市市中电视台播放的40集电视纪录片《抗日战争中的枣庄黄埔人》,便记下了那个带着对历史的虔诚和践行的使命对家乡的黄埔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的主讲。当时想,这该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和执着,追索和热爱,那样用心地撷取栖息在历史波涛深处那朵有些凄婉和落寞的浪花,用流淌的笔墨和温热的喉咙唤醒历史的温度,这何尝不是一种悲悯而壮阔的情怀。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2)

  绪宝兄介绍,功彬就职于枣庄市工人文化宫群文馆员。他拥有一串头衔和荣誉:枣庄市诗词联赋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市中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化之星。多年来,他勤学善思、笔耕不辍,在《齐鲁晚报》、《羊城晚报》、《山东文学》、《当代小说》、《当代散文》、《抱犊》、《枣庄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百余万字。2011年,主编报告文学作品集《转型之路》;2013年出版了散文集《透香》,并荣获首届齐鲁散文奖提名奖;2015年出版了画册《图说枣庄抗战》,并荣获了年度山东省档案编研成果二等奖。如此看来,名衔实至名归,绝非浪得虚名。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3)

  一来二往,我们便熟悉了。熟悉了,就少了些甚至没有了那些客套的繁礼缛节,了解也就愈加真实起来,调侃嬉戏间就有了许多性情的阐发。闲暇时,热情好客的绪宝兄的工作室便成了一帮志趣相投的文友们偶聚或小叙的根据地。每当于此,功彬总爱舞笔弄墨,原以为是他在和绪宝兄“唇枪舌剑”时的肆意挥洒,却不知他爱好书法,写的一手好字,书法作品也曾多次入选省市级书法展览。后来,以至于在王家老羊汤看到功彬的手书门匾,我心中暗想:写的那么好,招得顾客盈门,羊不恨你吗!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4)

  因为功彬的老家就在我供职单位不远处的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自然就有了一份亲近感。在后来的一次相聚时,功彬赠送了他的散文集《透香》,每每品读,我总能热切地感受到他对故乡的那片深情厚意,没有一点掩饰,没有一丝矫情,没有一毫吝啬。

他的故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始于南北朝北魏时期的江北瓷都,号称“十庙九桥七十二座磁窑”。在他热情相邀下,我们曾走进了他用心热爱的故乡,漫步在那片土地上,走过罗锅古桥,寻访古碑石刻,仰望泰山庙烟火缭绕,静听许由河流水淙淙。他走进老家的石屋老院,一声对白发爹娘的深情问候,便柔软了那位顶天立地汉子的所有刚强和岁月。

从他虔诚的目光和轻柔的脚步中,我突然明白了这个粗犷的汉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细腻和柔情,为什么故乡的皇天后土回馈了他那么多灵感的源流。于是,《透香》里沁人心脾的韵致便氤氲开来,就有了《缱绻的老家》故乡芳草地的馨香,《西瓜甜了》鲜活的众生相,《南瓜老了》割舍不了的乡愁……对于功彬来说,虽身居闹市,但故乡的路是他永远的走向。热爱使他对故乡的描述有了更敏锐的嗅觉和独特的把握,有了最生动传神的语言。故乡是他心灵的庄园,少年的记忆是镶进他岁月长河中的金砂,是他心中时时闪耀的古老瓷片般的釉光,皱巴巴的故乡往事总能让他用情感熨帖地灵光四射、活色生香。沐浴时光风尘,功彬初心不改,故乡也许贫瘠或羸弱,但他却从来没有颓废和卑微,故乡的记忆犹如一碗老面汤,喝下的是流年,咀嚼的是岁月的筋骨,回味的是情感的绵长 。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5)

  如果说思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那么仰望则是一种生命的姿态。

功彬热爱故乡但并没有在故乡的泥土芬芳中流连沉迷,从2010年开始,对故乡的热爱引发了功彬新的探寻,他把视角投向了故乡的枣庄黄埔人。当年,从故乡走出的这些先辈拿起枪从黄埔军校走向了抗日战场,若干年后,功彬拿起笔追随起他们的足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利用业余时间,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湖湘三秦及京津等地的30多个大小城市,风餐露宿,昼夜兼行,自费数万元,寻访到215位老家及枣庄籍黄埔生,访问黄埔老人及黄埔后人亲友500多人,留存100多小时的音像资料,撰写百万字的采访笔记。在他孜孜以求的探寻中,国民党上将高魁元、少将高维民、阎毓栋等枣庄黄埔人一 一鲜活起来。他也因此被邀请走进了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做交流研讨,并接受了凤凰卫视的专访。2013年,功彬被山东大学博导、博士、硕士研究生、教授云集的“山东黄埔同学调查”课题组吸收为成员。2014年12月,他采写的枣庄籍黄埔生入编山东大学出版的《黄埔人生》。个人专著《枣庄黄埔人与中国大抗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功彬在全国第二届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访谈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做专题报道。黄埔老人、南京大屠杀经历者、97岁的孙晋良老人为他题词:历史会记得我们,我们会记得你。

无论记录和口述都是对历史的追溯和抚慰,因为那些抗战老兵、那些枣庄籍黄埔人已渐行渐远。在功彬的笔下,那些行走在岁月夕阳下的老兵们依然目光如炬、信念如磐。我不禁想起欧.亨利笔下的《最后一片叶子》,那片对生命的寄托幻化成对历史的凝视和呼唤,因为,历史在岁月的那端从来没有沉睡。也许,这正是功彬付出和担当的意义。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6)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7)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8)

  功彬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喜欢曲艺和舞台剧,还编写了不少曲艺小品段子,创作了广播和电视剧本。有一次到他家里去小聚,开门便见到了一面齐屋高的书墙,看着那些翻阅的旧痕,也就不难理解功彬今天的成就了。

功彬性情,闲暇时喜欢和朋友小酌,劝酒时总有一种煮酒论英雄的豪情,那种温和的笑意让你无法拒绝。也许,此时会是他灵魂的安放和歇息,会是他疲惫、磨难、坚持和留守背后的快意人生!

闻香识趣官方网站(闻香识功彬)(9)

  《透香》的气息在夜色中升腾。“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合上书本,功彬真诚而恬淡的笑容似又浮现在眼前!

作者:一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