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

关于邓小平,人们总有说不尽的话题,在中国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会从各种角度描述这位伟人。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

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快速发展可谓是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邓小平。因为邓小平,中国彻底实现了改革开放,很多老一辈人对此深有感触,因为邓小平帮助中国发展了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2)

01毛主席用三个字评价了邓小平活跃了气氛

回眸历史,邓小平一路走来可谓是坎坷崎岖。1967年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在江西度过了最“黑暗”的三年之余。

1973年,当邓小平再次回到北京时,就此开启了他人生传奇中的第二次复出之路。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可以说离不开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同志的推荐,离不开毛主席惜才。

1973年3月29日,毛主席亲自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就邓小平复出后今后的工作展开了讨论,经过商讨后,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参加对外活动。

在这次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毛主席无意间的小插曲,活跃了整场氛围。在现场,毛主席询问到:“你有没有一个弟弟叫邓小闲?”

看似是打趣的聊天问话,但实则是别有用心的认真。听闻后,邓小平顿时愣住了,毛主席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3)

自己确实是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邓先修,一个叫邓先治,而且这两个弟弟还有别名,为“邓垦”和“邓蜀平”,毛主席所说的邓小闲似乎跟他们不沾一点关系,毛主席何出此言呢?

此时邓小平的内心是恐慌不已,与会众人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毛主席为何平白无故的会这样问话呢?

当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时,唯有周总理和叶帅对毛主席之言心领神会,二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周总理和叶帅瞬间读懂了毛主席的“话里有话”。随口一句无心之言,却对邓小平做出了肯定,寄予厚望。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4)

02毛主席所说的“邓小闲”到底是何意?

那么毛主席所说的“邓小闲”到底是何意呢?其实“邓小闲”源于一个典故。这个典故跟《水浒传》有关。

在这部作品里,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潘金莲和西门庆能够在一起多亏了王婆在其中搭桥牵线,而“邓小闲”便出自王婆之口,在帮助西门庆出谋划策时。

王婆说道:“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捱光)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儿大的行货,第三件,似邓通有钱,第四件,小,就要绵里针忍耐,第五件,要有闲工夫。”

潘驴邓小闲这五个字,分别指的是,潘即潘安的相貌,也是古代帅男子,驴指的是踏实肯干,“邓”指的是一个人,名为邓通,西汉人,有一天这厮对文帝说算命先生对他讲,他这辈子会饿死,文帝就让他“铸天下钱”。

即西汉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于是他成了比陶朱公还有财的人。“小”指的是忍耐力,也是细致入微的意思,而“闲”暗指的是时间。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5)

王婆的这套男追女的理论看似很有道理,可为何会出现在毛主席的玩笑之中,“邓小闲”这一套说辞似乎是为追求女子打造的,放在邓小平身上会不会有些不妥呢?

其实,经过详细的解释和推敲,我们可以看到“邓小闲”是一个通用的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在任何人的身上都适用的。

“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努力劳动致富,从古至今这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都是通过勤劳获得财富的。

而“小”,也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意,做人要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敢于承担一切,只有经历了狂风暴雨才会见到彩虹。谁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的。最后这个“闲”指的就是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最宝贵的。

看似很简单的三个字,但却充满了深刻的道理,毛主席用”邓小闲“三个字形容邓小平,也表现出邓小平的人格是宝贵的,这是毛主席对邓小平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邓小闲“,与邓小平一生坎坷经历非常相符。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6)

03邓小平一生坎坷,经历了隐退

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大起大落”,在探索的年代中,邓小平一次又一次深陷于危险的漩涡之中。1969年10月份,邓小平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与妻子和母亲一家人吃完早饭后,就被带走了。

这一次邓小平是以“走资派”的身份,被疏散到江西南昌接受监护劳动。坐上这辆开往机场的吉普车,邓小平沉默不语,他不知道何时才会回来。离开了这座相伴20余年的古城,前面等待他的是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

受到批判的邓小平是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中进行劳动改造的,安置人员得知此次来改造的是邓小平,不断询问他的意见。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7)

而邓小平却直接说道:“此次,是中央派我来江西的,我还会做出很多工作的,我还能为党工作十年”,从邓小平铿锵有力的言语中,安置人员看出了他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对党的忠诚和热情,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也让很多人为之敬佩。

拖拉机修造厂的工作人员看到邓小平来了都激动不已,然而碍于任何人不能与邓小平私自接触的禁令,大家不得不远远观望。

秉承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邓小平被安排到了拖拉机修造厂中从事相对简单的拖拉机零件擦洗工作,而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则被安排在了电工班修理电线。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8)

为了方便邓小平同志上下班,工人师傅们特意从工厂的后墙开了一个校门,并用炉灰渣铺成了500米多长的小路直达邓小平的住所,邓小平夫妇风雨无阻,在这条小路上一走就是三年余载,人们也把这条小路称为“小平小道”。

每天穿梭在这条小路中,跌宕起伏乱象丛生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9)

04邓小闲的“小”字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

邓小平同志却从毫无怨言,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每天都会擦洗很多零部件,车间主任看到邓小平同志长期弯着腰工作,担心上了年纪的他身体吃不消,于是车间主任提出为他换个从事钳工的工作建议,邓小平同志得知后欣然地答应了,他说这是自己展现手艺的大好时机。

而且当年自己也在法国一直勤工俭学,做的就是钳工这个工种,就这样在车间主任的帮助下邓小平成为了一名拖拉机修造厂的钳工,与之前相比,这种落差并没有让邓小平深受打击,反而他凭借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坦然面对所发生的一切。

在劳动改造过程中,邓小平还不忘记专注学习,他从北京带来了大量的书籍,每天午饭休息后,邓小平都会阅读这些书,晚上10点上床休息时,邓小平同志还会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0)

在江西学习接受改造的3年多时间里,邓小平同志系统地学习了马列经典著作,从中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

在这第二次彻底被“打倒”后,周恩来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帮助照顾邓小平,因为两个人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平日里邓小平一直在协助周恩来工作。

对于邓小平来说周恩来就是他最敬重的领导,被下放以后,周恩来知道当时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式清的关系,他特意提前和程世清打招呼,使其不敢肆意妄为地对邓小平夫妇施加迫害。

在那个探索年代之际,邓小平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怨言,他在最基层中默默无闻奉献,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毛主席所说的“邓小闲”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尤其是其中的“小”字,处于人生低谷时期的邓小平,正是有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才迎来了属于自己最佳的时机,同时也实现了还要为党工作十年的诺言。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1)

05邓小闲的“闲”字大材小用,由“闲”转“忙”

在江西改造的三年多中,邓小平是最孤独的也是最煎熬的,每天做事都在监管之中,1971年,对于邓小平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他得到了平反昭雪。

尽管恢复了自由,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邓小平复出工作很艰难,直到通过周恩来的亲自安排,在1973年2月份邓小平一家人回到北京。

为了给邓小平同志重返政治舞台打下基础,毛主席召开了在这场政治局会议。从毛主席给予的高度评价“邓小闲”这三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包含着毛主席的称赞与厚望。

从字面上理解,“闲”字是没有事情可做,在毛主席眼中邓小平下放到江西进行劳动改造属于大材小用,此时毛主席认为邓小平应该由“闲”变成“忙”,这也是为何他会发自肺腑的在政治局会议中说出这番话。

帮助邓小平排除众议后,毛主席任命他担任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通过这个举措可以看出毛主席非常器重邓小平。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2)

06毛主席器重邓小平,提高他的国际威望

其实,毛主席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邓小平作为接班人培养。当初在访问苏联时,与赫鲁晓夫谈话期间,毛主席就表示过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把邓小平列为第二,并且还表示邓小平在所有领导班子中,是最有希望的人选。

毛主席认为邓小平是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领导,这在党的内部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领导人才。就连赫鲁晓夫也对其表示赞同,认为邓小平的思想水平很高。毛主席向国际友人极力推荐邓小平通知,其实也是有深意的,根本原因就是想树立邓小平在国际上的威望。

在另外一场中央会议中,毛主席还对邓小平说道:“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有些工作做与不做都会犯错误,过去的缺点需要慢慢改正。”毛主席将新中国的未来完全寄托于邓小平身上,希望他能够担起重任,让新中国发展得更好。换言之,小平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3)

毛主席的晚年之际,面对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在中共“十大”后不久,他亲自考验了王洪文和邓小平,在询问他们自己去世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时,王洪文给出的答案是主席的革命路线会继续,而邓小平的回答是“可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面对这两种回答时,毛主席却认为邓小平说得很有道理,为了避免后患,同年底毛主席就对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大规模对调。让邓小平辅佐身边,且在邓小平全面配合下,与军区司令员开展的工作取得了有效成绩。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4)

07邓小闲之“邓”重改革发展

如果说曾经毛主席对邓小平评价“邓小闲”,从小和闲的二字中我们看出了毛主席给予厚望和认可的话,那么“邓”字却是毛主席为邓小平指明了方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否则会寸步难行。

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去世后不久,邓小平就实施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催生前无古人的制度创新。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5)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屡次突破禁区、打破定律,开辟了“中国新道路”。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见到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邓小平希望他能够来帮助中国,很快没多久就达成了共识。

此时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资本和技术的支持与合作,哈默的到来无疑为新中国带来了光明。

作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选择与哈默合作,这无疑向全世界展示,闭关锁国的中国已成历史。哈默投资的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成为当时最大的引进外资项目。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6)

1987年建成投产后,邓小平又一次会见了哈默,高兴地说:“中国要发展,离开改革开放是不可能的。今后我们要更加开放,还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邓小平意识到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必须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会让社会主义得到成功,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中国来说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要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一心一意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7)

他提出了要三步走的战略设计,第一步是利用10年时间让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彻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年是再用十年时间再翻一番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日子好过,第三步就是到下个世纪,再用30—50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邓小平的三步走计划,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让全国人民都清晰方向明确共识。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了广东、福建、上海等地,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这是他对经济特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概括。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8)

08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邓小平在南下考察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关键之处就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中国的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这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的一个重要论断。

想要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中国经济首先就要振兴科技发展。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对立自主,邓小平发展了新中国,推动了改革开放。

邓小平的伟大在于他的成功,他延续了毛泽东的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扎实的政治遗产,邓小平推动了中国现代化,改变社会的新面貌,没有邓小平,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9)

在邓小平的一生中,他讲过最无私的一句话:“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

这位老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阐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亲手绘制了改革蓝图。

如果没有邓小平,今天的中国是不会经历改革开放的洗礼,他是人民的伟大领袖,不管什么样的背景时代之下,邓小平都没有辜负世界级领袖毛主席对他的殷切期望,他是中国最好的总设计师,他从中国影响到了全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