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类的养殖技术和方法(了解鱼类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鱼类是食性广但摄食量不大的低等变温动物,它们一方面消化功能不强,另一方面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需消耗能量以维持一定的体温,淡水鱼类肠道细短,有的甚至无胃,所以,虽然总需饵量不大,但新陈代谢较快,因此,提倡少吃多餐,营养均衡的基本原则来养殖鱼类。在现实生产中,很多人在低温时段见鱼儿长势变缓就不喂,在热天时节希望鱼儿快长又猛喂大喂,这是不可取的,而且弊端多多,比如低温少喂或不喂料会引起形成弱苗经运输后损伤大,热天大喂料又会引发肝胆病暴发,等等。
养鱼人需要了解鱼的食性特点和鱼的摄食特点。鱼的食性特点与摄食特点是两个不同但又相关联的概念。鱼的食性特点指的是鱼都吃些什么,是荤食还是素食或是杂食,也就是说不外乎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滤食性这四个主要食性。鱼的摄食特点指的是鱼怎样获取食物或吞食食物。了解鱼的食性特点对养鱼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了解了鱼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调配投喂饲料。
(从鱼卵中脱膜后的水花苗)
一、鱼类的幼鱼食性与成年鱼类食性的差异
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异,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是有差异的。大多数鱼类的幼鱼阶段的食性是基本相同的,从鱼卵中孵出的鱼苗因没有摄食功能,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内源营养)。当幼鱼开嘴吃食后,便可以觅食小型的浮游生物以及豆浆、熟蛋黄水等。随着小鱼的生长,开始觅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生生物以及人工投饵。随着鱼体的继续生长,大约3厘米以上(寸苗)的苗种食性开始分化,各自按照自有的天生食性摄食和生长,直至成年鱼阶段。
(四大家鱼)
二、鱼的吃食与水温的关系
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温度适宜就特别能摄食,当水温下降到8℃以下或升至35℃以上时,鱼类一般不爱吃食,因此,鱼的摄食季节性强。北方冬季,鱼处于半休眠状态,到了春季,鱼体内脂肪消耗殆尽,因此一到春夏之交便食欲大振,随着气温的上升,食欲越来越强。在25℃~30℃左右的水中,鱼类的食量最大。
入秋后,应抓紧时间投料摄食,以备鱼类过冬。冬天时,只要鱼要吃料,都应喂食,不能吝啬惜喂,对第二年鱼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
(左上:白鲢,右下:花鲢)
三、鱼类吃食的三个方式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摄食方式,有些鱼长有牙齿,如鳜鱼、淡水白鲳、鳡鱼等食肉性鱼类大多数长有牙齿;有的鱼没有牙齿,如鲢鱼、鳙鱼等;有的咽部有牙齿,如青鱼、鲶鱼、黄颡鱼等。因此,鱼的摄食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有滤食、捕食和咬嚼方式三种。
1.滤食
有些鱼类吞食饵料不是像兽类那样用牙齿咬碎食物再吞咽下去,也不是像鸟类那样用嘴啄食,而是张大口去吸取食物。当鱼儿发现了食物后,先是张开鳃盖,然后张嘴,靠肌肉的收缩,将食物吸进嘴里。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多属于滤食方式。吞饵时,让浮游生物和水一并进入口中,用它们特有的鳃挡住食物,送进食道,然后再把水从鳃孔排出,鲢鳙鱼即属于此类。
2.捕食
凶猛肉食性鱼类多属于捕食方式。他们游动能力强,牙齿锋利,常袭击或追杀其他鱼类和小动物。如鳡鱼、鳜鱼、狗鱼、乌鱼、白鲳等性格凶猛型鱼类,长有锋利的牙齿,它们的捕食方式是吞食。它们常常隐藏在暗处,发现眼前或周围有可食之物时,便猛冲过去,张开大口将食物吞进口中,用牙齿咬碎食物。
3.嚼食
青鱼,鲶鱼,黄颡鱼等鱼咽部长有牙齿,但不锋利,但仍可咀嚼碎硬壳食物,吐壳吃肉。青鱼可吃螺狮,蚌,蚬等有硬壳的小动物,它们吃食方式是先张开大口,将食物和水喝进口中,让水从鳃过滤出,将食物留在口腔中咽部嚼食。
四、鱼类栖居水层与食性的关系
鱼的种类不同,适宜生长的水域不同,摄取食物的水层也不同。水域分为上、中、下三层,同样鱼类也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鱼类。鱼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就四大家鱼而言,它们的栖居水层就各有不同:
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鳙鱼也生活在水体中上层,加上浮游生物大多具有趋光性,也喜于水表层浮游,因此,鲢鱼鳙鱼与浮游生物基本上同居水层,造就了鲢鳙鱼的滤食浮游生物的食性。
草鱼原则上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但在四大家鱼中,惟有草鱼喜欢在塘边(水边)游走,原因在于塘边(水边)多有旱草或浅水处有水草生长,人工投草也是投放在人可投及的塘边。
青鱼栖息在水体底层,螺蚌和水蚯蚓也是底栖生物,因此,青鱼最喜欢觅食底泥中的螺蛳、蚌类和水蚯蚓等水生动物,凡有适量青鱼混养的水体中,多数是不会发生螺蚌滋生的情况。
(青鱼)
五、鱼类的四个食性
当鱼类度过了幼年期后,便会开始出现明显和固定的食性分化,不同鱼类会具备不同的食性,同时也因此而改变其生活而栖居的水层。从大的方向来说,鱼类的食性主要分为素食和荤食两大类特性,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四大类食性,还可将鱼类的食性再扩分为底栖生物食性、腐屑食性、人工饵料食性等三类(此概念不常用)共七类食性。
鱼类的素食特性,是指有些鱼类以旱草、水草或落入水中的植物碎屑或籽实,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如草鱼,鲢鱼,鳙鱼等。许多鱼类以谷物类的粉状物为主要食物,有的也食瓜果,蔬菜和藤叶。
当然,鱼类的食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草鱼吃草是它的本性,但它也能像鲤、鲫等杂食性鱼类那样吃粮食和人工饲料。现代人工养殖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连很多以"荤"食为主的肉食性鱼类在人工的驯服下也吃食人工饲料了,比如鲶鱼、加州鲈等。因此,除了特别嗜好肉食饵料的极个别极少数鱼类以外,可以说绝大多数鱼类都具有杂食性的特性,既开荤又吃素。
1.草食性。素食特性,代表鱼种:草鱼、武昌鱼(鳊鱼及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的标志性鱼类是草鱼,故名思义。
(草鱼浮出水面吃食水边的草类)
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草类植物,包括旱草和水草、水藻以及被淹没的庄稼植物等,同时也有会在水面觅食落在水表面上的花草种子、嫩树叶、草籽、浮萍(浮漂)和人工投喂的草料等。所有草食性鱼类均可吃食粮食和人工饲料。
(武昌鱼、鳊鱼、鲂鱼)
草食性鱼类在鱼类中的占比很小。另外,近些年也发现有草鱼(特别是草鱼苗)在水面上啃食死鱼肉体的现象,其原因目前未知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浮游生物食性(滤食性)。素食特性,代表鱼种:鲢鱼(白鲢)、鳙鱼(花鲢)、䱗鲦等,浮游生物食性的标志性鱼类是花白鲢。
鲢鱼(白鲢)
鲢鱼和鳙鱼以及有些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且密集。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鳙鱼(花鲢)
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主要依靠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主,包含浮游动物以及浮游植物,此类鱼的特点是有较大的嘴,通过大口的吸入水液,用鳃过滤而吃食浮游生物,滤食特点明显。此外,还有一些䱗鲦(鲹子)等小杂鱼,也是浮游生物食性,大多在水表层进行觅食。其实,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很多,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如:鲢鱼,鳙鱼),小杂鱼多以咬食方式来吃食的。
(䱗鲦 鲹子)
水中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以及小蚊虫,轮虫,桡足虫,枝角类虫等。
3.肉食性。荤食特性,代表鱼种:鲶鱼、鲈鱼、乌鱼、鳜鱼、鳡鱼、狗鱼等。肉食性的标志性鱼类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鲶鱼。
(鲶鱼)
肉食性鱼类主要具备攻击性,会主动攻击小鱼小虾进行捕食,这些鱼类比较凶猛,且大多为无鳞鱼,拥有锋利的牙齿和较快的游动速度,体格较为强壮。
鳜鱼(桂鱼)
随着现代人工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肉食性鱼类在人工的驯服下也喜吃食人工饲料,只不过要求的饲料蛋白含量要高(一般40%以上),并且主要以动物蛋白为宜。
(加州鲈)
往往具备有掠食性、肉食性的鱼类,可以使用"路亚"(假饵)钓法进行垂钓,以拟饵模仿饵鱼进行垂钓,上钩率很高,最明显的当属是加州鲈鱼。
(鳡鱼)
食肉性鱼类的鱼口较大,齿利,鳃耙少。
4.杂食性。代表鱼类:鲫鱼、鲤鱼、泥鳅、罗非鱼、青鱼等。杂食性的标志性鱼类是鲤鱼鲫鱼。
(鲫鱼)
杂食性鱼类是指既以动物为食,又以植物为食的鱼类。许多鱼绝非单一的食性,杂食性鱼类食性广,荤饵素料皆宜。杂食性鱼类的占比最大,大多数鱼类都是杂食性,人工养殖时以吃食粮食和人工饲料为主。但是,杂食性的"杂",从字面上可以看出食性很杂,它们不仅仅可以以水生植物以及动物为食,但也不是单一的肉食性或草食性。只是在食性上会偏向于某一食性,也兼有其它食性,方能体现出"杂"的文字含义,也就是再可以细分为杂食性偏肉食性和杂食性偏植物性两种。比如鲫鱼和鲤鱼,喜吃人工饲料,也吃(滤)食水藻和游泳生物,同时也会捕食蚯蚓、昆虫等。
(鲤鱼)
鲫鱼应该属于杂食性偏植物性,它可以象草鱼那样喜吃浮萍(浮漂)。鲤鱼属于杂食性偏肉食性,能够象青鱼那样喜吃底栖的螺蛳、蚌壳。杂食性的鱼类,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在我国大部分水域都能存活并生长良好。
(青鱼 螺蛳青 青棒)
青鱼很多人认为要吃鱼类,起因在于青鱼是典型的咬嚼螺蛳的鱼类,故又名螺蛳青。连坚硬的螺蛳也吃得下,顺推而知也会象肉食性鱼类那样吃食鱼类,其实,从所有的文献资料和现实的解剖来看,都没有"吃鱼"现象出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青鱼应是杂食性偏肉食性的鱼类,喜吃人工饲料的同时,也喜吃带"壳"的水生动物,比如螺蛳、蚌壳甚至虾、蟹等。
5.底栖生物食性、腐屑食性和人工饵料食性
这三种食性其实都包含在滤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三大类食性之中。
(1)底栖生物食性。代表鱼类:青鱼、鲤鱼等,前提必须是底层鱼类,但也并非所有底层鱼类都具有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鱼类平常都生活在水底层,以水底的水生植物或底栖小动物或小虫为食,如水藻、螺肉、贝壳、蚯蚓甚至小鱼、小虾等,如青鱼不仅仅吃食水底的动植物,还会拨弄淤泥,寻找在淤泥中的贝类、螺类,鲤鱼也具有拱泥的特性,也寻食底栖的螺蚌。
(鲴鱼)
有些鱼类长期生活在水的底层,它们食用水底层的水生植物及幼小的软体类动物成了"习惯",如蚬类,蚌类,小鱼,小虾,以及水底层的草类,沉入水底的植物籽实,碎屑,比如鲶鱼,鲤鱼,青鱼,鳖等就是以水底层的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2)腐屑食性。代表鱼类:鲴鱼、鲮鱼、梭鱼、鲻鱼等,大多数也是底层鱼类。这类鱼类主要觅食水底的动植物腐屑,以及淤泥中的动植物尸体,这类鱼因食性的特点,所以身体都较为细长,且嘴较小,以便啄食。特别是鲴鱼对于富沃有机质的深厚塘泥的鱼塘和多淤泥的河湖很有"清洁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白鲢种类。
(鲮鱼)
(3)人工饵料食性。代表鱼类:所有人工养殖的鱼类。野生鱼不一定摄食人工饵(饲)料,但钓鱼饵料除外。人工饵(饲)料食性的鱼类都是养殖鱼类,长期投放颗粒及人工饲料进行喂养,因此具备人工养殖食性,大部分淡水鱼都已经实现人工饵(饲)料养殖,因此在投放饲料时会出现抢食等情况。
(鱼儿抢食饲料的状况)
目前除了鳜鱼等少数鱼类不吃人工饲料之外(实际上现在也在攻关鳜鱼人工饲料投喂),大多数食肉性鱼类经人工驯食也吃食人工饲料了,因此,绝大多数鱼类均喜吃人工饵料。就连鲢鱼和鳙鱼也吃人工饵料。
综上,我们在充分了解了鱼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调配、投喂饲料,也对于我们在水产养殖之前,结合自己的养殖水域条件、养殖模式的定位以及饲(饵)料的来源等主客观条件,作出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
(刘文俊 整理)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www.yc6318.cn,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 #养殖#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