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

7月22日,涪城区举行“涪城荟”招商联盟2022年第二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130.2亿元46个产业项目顺利签约落地。

这批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将为涪城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以英国励格纳米石墨烯产业基地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将建设全球首例石墨烯使用产品生产线,二期将建设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石墨烯锂硫电池等。

石墨烯产业虽然投资额度不高,但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可以催生一个石墨烯产业园,延长涪城区的产业链,为实施“三千工程”,建设“四个强区”贡献新力量。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2)

今年以来,绵阳市着眼建设“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发展大局,作出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

涪城区迅速贯彻落实,在全市率先出台发布《“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分别制定了2022和2025年的目标任务。

“涪城荟”招商联盟将为“园区提质 企业满园”的重要支撑。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3)

涪城区整合经合部门、龙头企业、平台运营商、科研院所、商协会、驻外招商中心等近40个招商力量组建“涪城荟”招商联盟和150人规模的专业化招商队伍,成立起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四大招商联盟。

各招商联盟将充分利用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和重点项目信息库,开展定向性、跟进式招商,激发以商招商的磁场效应。

就在联盟成立当天,总投资203.75亿元的51个项目签约落地,精准化、专业化、平台化的创新招商模式,为涪城的项目招引工作打开新局面。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4)

到目前为止,“涪城荟”招商联盟已签约334亿元,97个;预计2022年签约金额将达到600亿元,200个。

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值。涪城区认真地干,创新地干,充满智慧地干,干出发展的新天地。

涪城,总是一优全优。

不信?请看刚刚出炉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

上半年,涪城区的战绩如何?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5)

反正,上面这段话我看了很振奋,说到我心坎去了!

上半年,21项主要经济指标,除第一产业总量和增速、两项收入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外,其余16项居县(市、区)前三,其中11项位列第一。

涪城,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半年红”!

具体表现在——

01总量更大,首位度更高!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6)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45亿元、增长5.0%,增量14.39亿!

总量占全市的比重18.2%、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排名县(市、区)第一。增量为全市贡献率达到20.1%!

三个字:不简单!

为什么不简单?

过去说涪城区是老大,是指的涪城辖区(含高新、园艺、经开塘汛板块),如今的涪老大,指的是涪城区属,2019年才从“老二”跨越发展成为“老大”的。

成为“老大”后,涪城区的地盘在缩小(去年鼓楼山片区又划给了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但增速、增量却在持续加大,在全市的比重也在进一步扩大。这就非常不简单了!

有人说,涪城要把自己干成绵阳的“成都”。

这个“干”字用得非常好!涪城的首位度,是干出来的,不是自古皆然的历史条件、区位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自然形成的,更不是靠扩大地盘“加”出来的。

02工业经济小步快跑。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3个百分点,排名县(市、区)第一。

涪城区属工业经济,是近几年才从搞临港经济发展区才起的步哦,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303.4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速和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的强劲势头,2025年有望达到1000亿!

锐意进取者,必后来居上。

03服务业是强大的引擎。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8)

服务业增加值207.19亿元占全市比重超四分之一、排名县(市、区)第一;增长4.6%,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排名县(市、区)第三。

对,服务业是涪城的天然优势,其他区市县难望其项背。

是不是不需要用力了?但却是越强大干得越起劲。从5月全市的“稳增长”就可见一斑。在深夜和周末,区级领导都在组织企业加班加点讨论、策划开展“乐购绵州”系列活动。

在全市“稳经济”战斗中,绵阳投入2亿元的消费福利覆盖13个县市区(园区),涪城就先拔头筹,真金白银投入3000万元发放涪城专属消费券,与商企、银行联动,叠加惠民消费上亿元。

可以说是干劲、方法、资源全面发力,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04固定资产投资高开高走。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9)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市的比重14.3%,总量排名县(市、区)第一;同比增长8.8%,增速排名县(市、区)第三。

经济内循环,产业、消费和投资是决定地方经济的“三驾马车”,涪城做到全优,如何不赢?投资唱主角,不仅反映的是当下,还有涪城的未来。背后的逻辑就是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做得不错。

如果一个地方到处都是塔吊林立、器械轰鸣,它代表的就是一种大干快上,狠抓朝夕的磅礡力量。

05民营经济活力迸发、质量高。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0)

上半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6.86亿元同比增长3.7%,总量和增速均排名县(市、区)第一。

沿海地区、发达地区,民营经济都很好。民营经济,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办事的激情和速度。

为什么涪城的民营经济发展得起来?为什么企业喜欢往涪城跑?同样可以一斑窥全豹。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不用说涪城区的企业家早餐汇、三度服务,就凭涪城区专门做了一个平台叫“涪企多多”不遗余力地免费为辖区企业宣传,还有——

涪城区的领导干部每天都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乐此不疲地推送涪城和绵阳经济发展信息,特别是涪企的发展动态,就让许多企业感动不已。

有位企业家讲,他半夜醒来,发现涪城区的主要领导把他们企业的信息转发在朋友圈和好多微信群。主要领导转发,还带动了一大批涪城干部发!

他感慨地说,连他自己的管理层和员工都没有这样做过。心里那种感动,灼热得发烫!如果不把企业干好,就真对不起涪城这片热土。

抓企业就是发展经济,服务民生。“涪城现象”的背后,是涪城领导干部厚重的民生情怀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

领导干部为辖区的企业鼓与呼,为身边的奋斗者打call,就是在率先垂范地传递正能量之光和务实担当精神!

这种精神,就会感染全区所有的奋斗者、所有的干部群众、所有的企业家,大家都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把自己的一切与涪城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一股磅礴的建设力量,还愁涪城不兴?

06财税收入增长大、质量优。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32亿元,收入总量排名县(市、区)第二,在去年同期增长43.95%的基础上同口径(即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2.49%。其中,税收收入10.24亿元,同口径增长14.31%,增长率排名县(市、区)第一;税收占比83.08%,排名县(市、区)第一,较去年同期提高4.6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这一项其实就是前五项优的必然结果。财税收入就是经济质量的晴雨表。

07城乡居民收入高,幸福涪城再发力。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1)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4元,同比提高1384元,增长6.1%,总量排名县(市、区)第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5元,同比提高823元,增长7.2%,总量排名县(市、区)第一。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幸福指数。涪城,是绵阳唯一的全国百强区,2021年跨越升级6位,居全国第68位。越到前面,竞争越大,升级越难。涪城的目标是2025年做到全国前60强。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有望在2023年就要实现。

综合百强是方向,幸福百强才是目的。

2021年,涪城区首次进入全国幸福百强区,排名第53位。

今年,在经济形势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人均收入同比提高1384元,非常了不起!须知,涪城的常住人口是131.03万,遥居全市第一!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能保持县(市、区)第二,你说容不容易?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涪城是县(市、区)第一,这就是涪城在加强全域强区的写照。

数据不是冷的,它最能反应出背后干的力量、速度和激情!

干,是涪城最美的底色;忙碌,是涪城最美的风景。

只有干出来的GDP,没有等出来的位次和增量!

不仅涪城,全市亦如此——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2)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在四川除成都外的几个主要城市中,绵阳不仅GDP总量最高,增速也是最快的。

这也是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决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干出来的。

我们再跳出四川看其他地方怎样干——

上半年,遵义GDP是2181亿,增量是209.25亿,遵义的增量超过贵阳11亿,总量与贵阳仅仅59亿!

遵义拿下贵阳或许就是半脚油门,半年之久的事!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3)

这对贵州意味着什么?

鼓励地级市超越省城,穷省换道超车,双子星座形成。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在近10年来,从全国垫底一路高歌猛进,写下了愚公移山、改天换地的传奇,整体实力跨入全国中游省份行列。

昨天,我还在对一个时刻关注绵阳发展的人讲——

绵阳不比遵义和宜宾,人家一有矿产资源,二有高暴利的名酒,国人的消费水平越提高,就越推高他们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00年代初这两个地方都还不咋地,为啥子近几年就成了“明星”了呢?加上人家确实又在努力干,产业布局快人一步,所以就有了不错的经济数据。

绵阳,家里无矿,但科技创新就是一座富矿。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比如珠三角的城市,家里无矿,却靠科技创新和真抓实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4)

绵阳,只有学沿海,大抓产业,大抓县域经济。90年代初,一个长虹,让绵阳瞬间从全省第七杀入了全省第二、西部第五。

由于运用好了长虹的优势,近年来又招来了京东方和惠科,甚至有了华为和绵阳更深入更紧密的合作。

所以,绵阳只要贯彻好“一线工作法”,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就能谱写新的辉煌!

特别是县(市、区)更要全力以赴地干,一腔热血、满腹情怀地干,带着使命感、责任感、荣辱感去干,带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集纳群策群力的智慧地去干!

前几年,处于转型期的我,在绵阳某区新闻中心兼职,人家就是这样干的!

那个区的主要领导一开会说拿德阳和宜宾说事,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我主持这个区的工作,我不能为市上分忧,还要我来干啥?大家一路小跑地干,经常热天热地在项目上跑,效果就是不一样。

幸好,作别这个区两年后,我又在涪城区看到了更加精彩更加忘我地干,甚至从他们每个月、每季度、每半年和年终的成绩单上,触摸得到他们的后背经常都是湿漉漉的,他们是在饱含激情,满含热泪地干!

334亿,97个,294.45亿,11项第一,涪城人干得后背湿漉漉的(334亿97个294.45亿)(15)

有一次,我在文章中表扬涪城区的某项工作做得好的时候,有位科级干部就噙着眼泪说:虎哥,为了这项工作,我已有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天天扎在项目上!

这就是涪城,我看到的是绵阳起而行之、奋楫而上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