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怎么治(丹毒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么)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本病的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突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红热肿胀疼痛,边界清楚,迅速扩大,容易复发。
丹毒既是中医病名,也是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命名: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西医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处破损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中西结合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丹毒: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素体血分有热,或在肌肤破损处(如鼻腔黏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等皮肤破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凡发于头面部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腹腰胯者,多挟肝脾郁火;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西医学认为乙型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细微损伤侵入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均可诱发本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均可成为促发因素。
起病急,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并向周围迅速扩展,触之有热感,压痛明显,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如是小腿丹毒反复发作,天长日久,小腿肿胀的很厉害,好像大象的腿那样粗大,所以又叫“橡皮肿”。
丹毒的治疗:
1、发病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行走等增加下肢淋巴液回流压力增加。卧床休息时,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度—45度角,促进淋巴液回流,头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卧位;
2、选用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3~5天才能停用抗菌素,以免丹毒复发。
3、局部处理:康复新液湿敷或金黄散外敷,局部红外理疗等处理。
4、根治足癣可预防下肢丹毒,预防面部丹毒应避免和纠正挖鼻习惯。
5、饮食宜清淡,不宜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
6、皮肤感到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
7、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
经过上述处理,一般在1周基本能控制症状,半个月以上能康复,平时注意预防,避免复发。
丹毒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患有丹毒的病人很痛苦,应该被人们重视,在生活中应该对丹毒应警惕,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尽早治疗。
想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关注我们的阳光小店店铺,里边有各种健康类书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