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什么意思(世界上还有两地也叫)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将我们新成立的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这才有了我们国家今日在世界上的名字。
实际上,“中国”二字,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之时,就已经有了一定范围的使用。
但这依旧不是最早使用“中国”这个名字的时间。
这个时间,更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周。
但就像人的姓名会重复一样,世界上还有两个地方也叫“中国”,这两个地方一个与我国交好,另一个的关系又与我国没那么好。
你是否知道是在哪里?
“余其宅兹中国”——“中国”的由来
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了一尊青铜器。
经过考古人员研究发现,这尊青铜器属于西周何氏贵族祭祀时所使用。
而上面共镌刻有122个铭文,经过专家翻译,这122个铭文大概讲了一件事:武王伐纣灭商,建都于洛邑。
这个故事如今我们都知道,但因为距离我们太过久远,以至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此为由,怀疑其真假。
而“何尊”的出土,则让这种怀疑不攻自破。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还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这是可考的最早的“中国”二字的出处。
不过当时的“中国”,用来代指的,是洛邑一带。
而“宅兹中国”的意思,自然就是建都在洛邑一带。
后来,这个说法随着大周的建立逐渐确定,而且还随着洛邑先民的迁徙,将“中国”这个地区不断扩大。
以至于洛邑先民们谈论自己来自何地,会骄傲地说:“中国”。
从这里可以推断,“中国”之称可能还不只是在西周起源,甚至更早的商朝、乃至夏朝都有可能存在象征洛邑的“中国”之称。
毕竟,孔子是在考据了上古先民留下的文物著作,尤其是着重考据了周文王时期的事情,以此编撰《诗经》《春秋》等书。
而因为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之后成为泱泱华夏民族的主流思想,这也就让“周礼之制”深入人心。
“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价值观,在大周时就已经出现,而这套价值观便是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
至于“中国”,则也因为孔子“周游列国”,被不断地带到了其他地方。
当时的“中国”,是大周的京都,是政治中心,自然也就以这样的概念被带到了列国。
乃至于秦汉时期,“中国”这个代表国家中央意志的代称,非但没有丢失,反而不断得到强化。
尤其是在西汉时期,“中国”不只代表朝廷的意思,还代表了自己是“正统继承”,有了某种意义上的“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文化下的“中国”,不只是说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叫中国人——只要是认可中国文化的人,就可以说自己是中国人,也就是“汉人”。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唐王朝的外交,中华文化播撒世界各地,而当时其他国家代称大唐王朝政府时,用的就是“中国”。
这种来自统治者认可并使用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清王朝时期。
当时顺治帝给琉球国的国书中,不署名“大清”,而是“中国”。
后来的康熙、雍正也是如此。
中华民国建国时,也考虑到了这个简称,而新中国成立之时自然更是如此。
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与我国有上千年“交流”史的日本,竟然也在用着“中国”这个名字。
“中国地区”、日本的“反噬”
一些传说认为,日本大和民族的始祖,来自中国。
因为秦朝时期秦始皇求长生时,让徐福带着500童男500童女出海寻找仙山。
而大和民族的始祖,就是徐福。
当然,这段往事是日本无论如何不会承认的。
而可考的,是在隋唐时期,鉴真东渡带去了我国的文化成果,日本开始向唐王朝派遣学生学习。
他们的学生来到我国后,很快就被我国文化征服,并在唐朝的包容下,开始学习我国的文化。
也是因此,他们认为我国的政治方式非常优异,于是日本君主学习唐王朝的方式,将中央王朝叫做“中国”。
自然而然,京都就被叫做“中国”。
以京都为中心,近的地方叫“近国地区”、远的地方叫“远国地区”。
这种命名方式随着日本天皇的继承,竟然也保存流传了上千年之久。
时至今日,京都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公司会冠以“中国银行”、“中国某某公司”之名,如果不了解的,还以为我国的银行开到了日本。
那么,难道名字相同没有起冲突吗?
当然有。
我们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曾经流亡日本,同盟会也是在东京召开并成立的。
自然地,孙中山先生就知道日本京都地区也有叫“中国”的。
所以在1912年民国成立之时,他就派人前往日本交涉,希望日本能够修改名字,将“中国”收归使用。
但日本方面却看不起彼时的中国,他们认为民国脱胎于战败的“大清”,崇尚武力的日本自然就看不起民国。
所以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已经用了上千年了,要改也是你们改”。
孙中山先生虽然气愤,但毕竟国内忧患严重,自然无暇与日本争辩。
尽管如此,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依旧被其他国家习惯性地使用“中国”这个简称,而日本的部分地区则被称为“中国地区”。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得到了充分发展。
而日本则因为二战战败,失去了话语权。
两相对比下,日本也知道自己理亏,于是开始在宣传时,使用“京都”,将原本的“中国地区”改为山阴地区和山阳地区。
经过数十年的变迁,如今日本的山阴地区和山阳地区,只有一些老人还知道这里曾经叫“中国地区”。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是毛主席说了无数遍的道理:
“落后就要挨打”。
日本选择从这场名字斗争中退出的原因,就是因为新中国的崛起,因为实力。
而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对我国文化一直推崇,但他们却没有学习我国最精髓、最核心的思想——“仁”。
这种与人为善、待人宽宏的思想,日本人没有学,也正因如此,军国主义才能在日本盛行,日本民族也成了崇尚武力的民族。
以至于在古代一直以我国为“师”,到了近现代看到我国积贫积弱,就想着入侵。
那么,除了日本这个国家有地区叫“中国”外,还有哪个地方呢?
“city of China”、中国镇的由来
这个地方叫“city of China”。
直译过来,就是“中国的城市”、“中国镇”。
而这个地方,位于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
在北美洲刚刚被大航海运动发现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为了掠夺当地财富,将非洲的黑人送到了北美洲。
此外,还在当时的中国散布各种美洲有大量黄金,雇佣国人前往美洲“淘金”的传闻。
这也一度兴起了“淘金热”。
来自中国的一种叫楝树的树种,也随着“淘金热”跨越大洋,来到了彼岸,最终在德州安居。
当地人得知这种树来自中国后,就将其称为“China Grove”。
楝树生命力旺盛,很快就在当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楝树林。
后来,美洲地区被不断发现,白人也越来越多,楝树地区旁边也建立起了小镇。
在建立之初,人们并没有去烦恼自己的城市叫什么地区。
与人交往时就说在楝树林旁。
我们都知道,“China”是我国的英文名字,所以这个“China Grove”慢慢传开,最后他们索性连“Grove”都省略不讲。
后来,美国政府在行政区域划分上发现,在这个地区旁边,有着三个小城镇,而他们都有着差不多的名字。
为了便于邮局寄件,他们将最早使用这个名字的得州和新奥尔良铁路上的这个点,称为“China”。
到了1971年,这个地方又和旁边的一个小镇合并,合并后当地居民进行全民公投。
大家一同决定,将这个地方命名为“China”。
除了名字是“China”,当地的生活习惯也和我国相似,他们种植水稻、服饰也跟我国相似,这也导致中国游客去到那个地方一点都不会感到陌生。
但这也导致一些问题,在跨国交往中,人们要区分我国和这个城镇,于是出现了矛盾。
当地华人向城镇政府提出了改名的要求,但却遭到了拒绝。
后来华人和一些游客就自发传开,将这个城镇的名字称为“city of China”,以此与我国的“China”区分开。
虽然当地政府拒绝改名,但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名字的喜爱。
他们不只拒绝改名,甚至希望在我国拥有一个“姐妹城”,以此促进两地的交往。
从这就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我国的喜爱。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也因为对我国的喜爱,被中华文化的感染,一直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不叫“中国”的中国地区
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邦,这个邦叫曼尼普尔邦,距离云南省有500公里的距离。
曼尼普尔邦的军队英文名是“peoples liberation army”,翻译过来就是“人民解放军”。
而他们还有自己的国旗,叫“六星红旗”。
是的,比我国多了一颗小星。
为什么会这样?
历史上,这个地方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中国。
它是在齐朝时期建立起来的,齐朝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国家。
这也就说明,这个地方本属于我国所有。
但在近代,在英国殖民者别有用心地推动下,这个地区被并入到了印度。
尽管如此,当地居民对印度却没有半点归属感,反而坚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他们不仅不学习印度语,还全民学习汉语。
在很长时间内,他们都与印度当局有着斗争。
时至今日,曼尼普尔邦的居民依旧在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而反对印度政府。
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同我们比也丝毫不差。
我们的传统节日,他们也基本都有,如包粽子、赛龙舟、赏月等等。
与他们一般无二的,在我国与缅甸的交界处还有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佤邦。
佤邦在历史上也曾属于中国,在唐王朝时期,这里属于附属国南诏国境内,而到了宋朝,则被归入大理国境内。
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这个地方一直属于中国。一直到1885年,清政府在接连的战争中失败,领土被列强瓜分蚕食。
英国殖民者将这个地方纳入缅甸统治。
当地人民不服从这个决定,在1889年就宣布脱离缅甸,建立自己的特区,称为佤邦。
佤邦地区虽然只有3万公里的土地,但他们也有许多民族,有佤族、苗族、回族等。
与曼尼普尔邦相似,他们的邦徽居然跟我国的国徽相似。
此外,邦内的语言、文化、制度,也与我国相同。
如果事先不知道这个地方是佤邦,很多人都会以为这里还是中国。
虽然他们只有60万人,但却有10万军队,而且他们的军装与解放军的迷彩服也类似。
从这些就不难看出,这个地方对我国的归属感有多强。
而这,就是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其实,“中国”这个名字,就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结晶。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人居“天地之中”。
“中”这个字是一种哲学,是儒家“中庸”、“中正”的意思。
千百年来,国人的思想早已将“中”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华夏历史长河中,文化的璀璨始终在世界闪耀,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由来 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9-11-08
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美国得州有座人口仅1200的小城,叫“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