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歌对仗句(诗歌四要素之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取古仪仗队两两相对而出之义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朗诵诗歌对仗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朗诵诗歌对仗句(诗歌四要素之对仗)

朗诵诗歌对仗句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取古仪仗队两两相对而出之义。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如“山穷水尽”,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如“柳暗花明”,也可以两句相对。

格律诗对仗的要求

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律诗中,词又细分为九类

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其中,数目自成一类,包括“孤”“半”等,颜色词自成一类,方位词自成一类,这三类词很少与别的词相对。

连绵词只能与连绵词相对,并且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一般还是不能相对的。

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格律诗对仗规则

(1)对句和出句字数应该相同

(2)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3)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仗分类

  (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工对。同小类的名词相对,更是工对。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第三、四句(颔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虽不是小类,但在语言中常常并列的,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如李白《塞下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邻对

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词等。如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3)、宽对

宽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更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如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这种对偶多用在律诗的首联。

  (4)、借对

同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其中一个意思,但同时借用它的另一个意思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如

李商隐《令狐八拾遗见招》: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汉苑"的"汉"是汉朝的意思,借用"星汉"的意思来与"云"字相对。)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又可以是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寻常”是“八”和“十六” 可对“七”和“十”。)

有时借其音,以与另一词相对,常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珠”为“朱”,借“清”为“青”。如:

杜甫《秦州杂诗其三》: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借"珠"为"朱")

刘长卿《新安奉送穆谕德》:事直皇天在,归迟白鬓生。(借"皇"为"黄")

  (5)、流水对

普通的对仗,出句与对句可以互换,意义没有改变,但有一种对仗一意相承,不能颠倒,叫流水对。如

杜荀鹤《春宫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仗的避忌:合掌

合掌是指出句与对句意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是诗家大忌,如、

张载《七哀诗》: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此外,对仗方式雷同也是诗人所应当极力避免的。如

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颔联与颈联: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

我是@经典重温之似水流年,喜欢的加个关注感激不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