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

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瞬间就从天堂跌入地狱。

“梦”醒之后,才发现这根本不是虚幻,而是现实。

在看不到希望的长河中,他只能劝自己放下,默默接受一切的人生错位。

可真的有人能心甘情愿吗?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2)

《致命复活》,它有“有仇必报”的暗黑心理,也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积极心态。

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去化解,更好地去处理自己的心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果只会把负面情绪一直压在心里而不发泄,迟早有一天会一泄如洪地爆发出来,这样就有可能做出各种极端的事情。

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同时“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真”,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像剧中充满的误会,一个没有解开,就会造成一个接一个的误会和悲剧接踵而至。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3)

“黑暗三部曲”的《与敌同行》、《忠奸人》,都是郭晋安演技炸裂的代表作。

而到了《致命复活》,相较于唐立言和高哲行,韦逸昇的阴险狡诈显然已经弱化了太多。

因为韦逸昇原本就是和唐立言、高哲行完全不同的人。

讲真,这种亦正亦邪的角色,除了罗嘉良,就属郭晋安拿捏得最为鲜活。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4)

韦逸昇被困十年后回归,从一直隐忍到最后的为了复仇失去理智大爆发。

看得出来,郭晋安对这个角色的揣摩是用了心的,很有诚意。

为了还原十年吃不饱的饥饿苍老感,他减肥30斤,瘦削的身形,憔悴的面容,和角色融为一体。

基督山伯爵回来反杀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了。

被困孤岛的画面虽然只是片段式地闪现,但韦逸昇日常刻板跑步的疏解压力的方式,以及在洞里画得莫名其妙的东西有创伤后遗症的既视感。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5)

这种演绎的真实感,专业认真的态度,使得郭晋安在众多艺人中脱颖而出。

否则当年跟在罗嘉良身后的小弟,怎能一跃而上,与对方齐平,拿下三座视帝。

这些年来,无论港剧如何遭人诟病,在我心里它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港剧于我,几乎是全部的青春。

纵然它最辉煌的时代如我的青春一样,都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那有些记忆,有些感动,是刻在骨髓里的。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6)

《致命复活》,或许它bug百出,或许它剧情拖沓,所有的人都在盼着主角黑化,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然而,并没有。

从始至终,韦逸昇都像一个被命运之手攫住咽喉的弱者,他不断地接近真相,却不断地被卷进更深的阴谋漩涡里。

当谜底层层揭开,我们才发现韦逸昇的悲剧绝不仅仅是流于表面。

隐藏在迷雾后的真相,让韦逸昇越来越“疯魔”。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7)

很多人说港剧格局小。

我当然承认很多剧的“逼格”比港剧高很多。

但这种感觉,就像《白马啸西风》那句: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什么是格局?

我觉得没有哪一个地区的影视剧,比港剧更讲“有情有义”四个字。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8)

《大时代》里,罗慧玲可以只身养育四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孩子长大成人,只因她对已故的方进新的一份深情。

这不是情意,这是情义。

《金枝欲孽》里,侯佳玉莹一心争宠,是为了额娘安心,这是情义;尓醇为了义父安身立命,这是情义;如妃退出了孔武与安茜之间,这也是情义。

《创世纪》里,叶荣添拯救许文彪,原谅张自力,这是情义;霍希贤为叶荣添倾尽所有,无怨无悔,这除了爱情,还有情义。

《火舞黄沙》里,焦玉放弃报仇,成全计明凤,最终为阎万曦而死,这是情义;舒朗月的“打落牙齿活血吞”也是情义。

《巾帼枭雄》里,康宝琦为了蒋乔而对蒋家甚至无锡的百姓耗尽心血,这是情义;柴九对康宝琦掷地有声得说“我说过会撑你,这个承诺,到死都有效”,这是情义。

《义海豪情》里,生于“黑社会”之家的九姑娘却以铲除自家毒品行业为己任,苦心孤诣二十年,这是情义;刘醒为九姑娘卖心,卖命、卖灵魂,挡枪、坐牢、九死一生,这是情义。

......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9)

在我心里,只有人心,只有情义,才是最撼动我心里最柔软部分的大格局。

还有人说,TVB就是喜欢大团圆结局,毫无新意。

但如果你坚持听完《致命复活》最后一集的片尾曲,会骇然发现一个彩蛋——

韦逸昇依然蓬头垢面地困在山洞里,绝望地磨着拴在脚腕的铁索......

镜头定格在十年前,韦逸昇年轻饱满的证件照上。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0)

有些故事遵循开篇、发展、高潮、收尾的正统;有些故事却剑走偏锋,将高潮定格在结局的那一霎那。

韦逸昇真的获救了吗?

还是这一切都只是他幻想出来的美满?

已经不得而知。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1)

一个人长期在封闭的空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会充满仇恨也充满了幻想。

他不断地仇恨幻想身边都有谁可能陷害他,他的合作伙伴,他的朋友,他的兄弟甚至他的爱人。

但是在自由面前以及对生命和自由的向往,让他的幻想最后不得不去原谅一切可能。

因为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他是会觉得只要能自由他可以原谅一切。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整个故事全部都只是被困山洞十年的韦逸昇的一个幻想而已。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2)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首尾呼应的故事。

毕竟梦里出现很多当代科技的东西,如果在梦里怎么可能预见,这似乎有点不科学。

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更是一个无比励志的故事。

一个被绑架到荒岛并且关了十年的人,中间各种接近死亡,但最终都能复活重生。

韦逸昇的遭遇无疑是罕见的,他能生还,也如剧中人所说的“奇迹”一般,也由此传达出一个人精神力量的强大。

回家的渴望可以让一个文明人抛弃一切的文明,变得比猛兽还要凶猛,就为了生存,为了见到想念的人。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3)

还是那句话:你怎么看,就是什么结局。

当然,我知道,这个小手腕并没有对该剧的口碑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与TVB的“日落西山”一样,高开低走的《致命复活》作为当年的台庆剧,依然挽救不了港剧日渐没落的颓势。

但是没关系啊,你有你喜欢的,我有我爱的,大家求同存异就好。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4)

《致命复活》的开篇还是相当吸引人的,先交代了男主角韦逸昇绑架案的前因和结果。

节奏明快,剧情紧凑,从绑架到交付赎金这一段一气呵成。

随着剧情的铺开,再将内情和真相,逐步揭晓,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韦逸昇的那种绝望感。

在开始的两集里,就有不少看点。

比如在韦逸昇出事之前,与妻子阮乔对话,当时阮乔就表现出忧虑的哽咽,就像早有预料一般。

比如李浩仁与绑匪对峙的那几秒,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开枪射杀绑匪,当中又颇含深意。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5)

韦逸昇从荒岛逃出生天后,回到香港,结果发现自己已经被判定为死亡,因此失去了所有和这个身份相关的东西。

人没有死,身份却已经死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虽然一直都知道香港有失踪七年可判死亡的法例,但却很少看到有被判死亡之后再出现的人的例子。

“人死不能复生”这句话,在这里以活生生的形象反面展现出来,让人有倒吸一口冷气的感觉。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6)

韦逸昇的复活回归,让我们看尽了真实的人性。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自己被囚禁荒岛有幕后黑手的操纵。

这个人是谁?他为何这么做?

韦逸昇“重出”社会后,没有放弃希望,他积极地找工作,积极地想要和前妻复合,虽然一切都那么艰难。

他原本也并没有想要复仇,只想努力重新开始,只是命运的齿轮推着他不得不去探寻被尘封的真相。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7)

“荒岛真相”这条主线还是做得很好的,时间线和逻辑线索基本上是严实合缝的,可谓丝丝入扣、草蛇灰线、伏笔深远。

真相每次都让人触目惊心。

韦逸昇的悲剧,是许多人间接促成的。

每一个原因独立分开都不能促使十年前绑架的发生,但是刚刚好每一个原因都发生了。

这有点“蝴蝶效应”的感觉。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8)

这个前无古人的绑架案集合了韦逸昇身边的搭档、妻子、情敌、亲人的为一己私利的种种不理智的恶行,严实合缝地串联起一个惨绝人寰的孤岛求生案。

更重要的是,这个悲剧的造成,韦逸昇本人有着“骄傲”的原罪。

人生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平凡人的人性弱点在无形中交织成一张命运大网,让同样是平凡人的韦逸昇的人生中经历了非人的十年。

而韦逸昇一点点探查的真相,更像精神上的虫噬蛇咬。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19)

所以韦逸昇的心理状态也经历了各种阶段。

从前期的自卑、孤僻、隔绝到找回自信、自我反省、开展复仇,又经历颓废、失望,狂躁、仇恨、崩溃到最后的救赎,刻画得相当有理有据。

故事连续性的起承转合也颇为顺畅。

当然,中后期的故事处理上仍有不少bug,紧凑性也不如前面,但平缓的叙事结构也将其他人物刻画得相当丰满。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20)

这场悬疑的大戏搭得极好,因为在人世沉浮中,人性的挣扎总是显得真实而无助。

像我们自己,也像身边的各色小人物,难免自藏私心,难免无心伤害到别人,但亦希望常怀感恩之心,自省自持。

如题《致命复活》,它并不旨在复仇,而是通过寻仇过程的一种自我审视。

避开亡命之徒的句子 它有睚眦必报的暗黑心理(21)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