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在系统框架上的发展论述(笔记-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在系统框架上的发展论述(笔记-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1)

信息传递

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是有价值的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技术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不断繁荣发展。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系统在系统框架上的发展论述(笔记-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2)

传输模型

六个模型
  • 信源

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如QQ使用者,他通过键盘录入(你好)是需要传播的信息。

  • 信宿

信息的归宿或接收者,如使用QQ的另一方(当然这一方也是信源),他通过计算机屏幕接收QQ使用者发送的文字(如你好)

  • 信道

传送新的通道,如TCP/IP网络。信道可以从逻辑上理解为抽象信道,也可以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传送通道。TCP/IP网络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这个网络的物理通道可以是光纤、通州电缆、双绞线,也可以是4G网络,甚至是卫星或者微波。

  • 编码器

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它包含从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设备,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邓,是信源到通道的所有设备,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邓,使信源输出的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送的信号。在QQ应用中,键盘敲击会使键盘由不确定状态转换为某种确定的状态,此时信息产生了,通过一系列的信号采集、加工、转换、编码,信息最终被封装为TCP/IP包,推入TCP/IP网络,开始传播之旅。 从信息的安全角度出发,编码器还可以包括加密设备,加密设备利用密码学的知识,对编码信息进行加密再编码。

  • 译码器

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原始信息与噪声的叠加)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调器、译码器、数据转换器邓。在上述QQ应用中,TCP/IP包被解析,显示将信息在信宿的电脑屏幕上,发送者传送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了。

  • 噪声

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的信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掩盖导致传输失败。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特性系统总体特性是系统整体上的属性,系统的这些特性通常是很难提前预测的,只有当所有子系统和元素被整合形成完全的系统之后才能体现出来

九大特性
  • 目的性

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定功能。

  • 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元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雷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定功能。

  • 层次性

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和元素是相对的概念。元素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是从它包好元素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研究问题的角度变一变,系统就成为更高一级系统的元素,也成为子系统。

  • 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受规则的约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是应可以预见的;系统的状态一级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导致的后果也是可以预估的。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依然能够保持。

  • 突变性

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 自组织性

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 相似性

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系统具有相似性,根本原因自安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 相关性

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组成系统的元素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可以与别的元素区分开来。另外,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哲学上所说的那种普遍联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联系。

  • 环境适

应性系统总处于一定环境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重点特性
  • 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这个特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系统是可以清晰描述并被准确识别、理解的所谓的接口层面上。

  • 脆弱性

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脆弱性差的系统,一旦被侵入,整体性会被破坏,甚至面临崩溃,系统瓦解。

  • 健壮性

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入侵等因素时,系统可能出现非预期的状态而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系统具有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成为健壮性,也称鲁棒性(robustness)。要求具有高可用性的信息系统,会采用冗余技术、容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来抵御系统出现的非预期的状态,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信息化的主体是全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五个层次
  • 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到信息化的基础,做两个含义。一是指传统产品中越来越多地融合了计算机化(智能化)器件,使产品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智能电视、智能灯具等;另一个含义是产品携带了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数字化的,便于被计算机设备识别读取或被信息系统管理,如集成了车载电脑系统的小轿车。

  •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产制造,优化工作流程,管理客户关系,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培养信息化人才并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涉及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等。

  • 产业信息化

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成工艺、产品的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 国民经济信息化

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 社会生活信息化

指包括商务、教育、政务、公共服务、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服务,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提升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目前正兴起的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六要素

信息系统在系统框架上的发展论述(笔记-第一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3)

信息化六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要素。

  •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 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这三种网络有各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和发展模式,它们的功能所有交叉,又互为补充。信息网络在国家信息化的过程中将逐步实现三网融合,并最终做到三网合一。

  •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它直接反映了效率、效果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 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包括微电子、计算机、电信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软件、信息系统开发和电子商务等。从根本上来说,国家信息化只有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拥有雄厚的自主产权,才能提高综合国力。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而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信息化人才的核心和关键。合理的信息化人才结构要求不仅要有各个层次的信息化技术人才,还要有精干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法律、法规和情报人才。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