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种。其预后一般良好,但若伴有持续性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或肾功能受损、持续大量蛋白尿两年以上者预后差。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症状)(1)

临床分类

根据病因可将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肾病综合征占肾活检病例的40%,2014年调查发现我国肾病综合征患病率为20.36%。

发病趋势

近年来,肾病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发病率逐年上升。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不规范用药患者,以及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的人群。

病因

总述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肾病综合征。此外,接触有肾毒性的物质、全身性疾病等都可能使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基本病因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脏病理改变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均可以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淋巴瘤或实体肿瘤性肾病均可以导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3、其他

(1)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损伤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出现大量的蛋白尿。

(2)部分基因缺陷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危险因素

1、接触肾毒性物质,如某些药物、重金属等,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导致本病发生可能性增加。

症状

总述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特征,患者可出现尿中泡沫增多、水肿、尿量减少、腹胀、体重增加等症状。感染、血栓、急性肾损伤等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症状)(2)

典型症状

1、大量蛋白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近端肾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凡是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

2、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肝脏代偿性合成白蛋白增加,同时由于近端肾小管摄取滤过蛋白增多,也使肾小管分解蛋白增加。当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长期大量的蛋白丢失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3、水肿

低蛋白血症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组织间液,同时有效循环不足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从而出现水钠潴留与组织水肿。水肿主要出现在眼睑、脚踝以及双脚。由于体内潴留有大量的水分,并且无法排出体外,引起体重上升。

4、高脂血症

肝脏脂蛋白合成的增加和外周组织利用及分解减少导致高脂血症。

5、其他

患者还可见食欲不振、腹胀、乏力、发热、肌肉萎缩等症状。

并发症

1、感染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见并发症,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等。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其感染的临床症状常不明显。感染是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应予以高度重视。

2、血栓和栓塞

由于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肝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加之肾病综合征时血小板过度激活、应用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因此,肾病综合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发生率10%~50%,其中3/4患者因慢性形成,临床并无症状。此外,肺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冠状血管和脑血管血栓或栓塞并不少见,是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原因,应予以高度重视。

3、急性肾损伤

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致肾血流量下降,可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利尿后可得到恢复。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尤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者居多,发生多无明显诱因,表现为少尿甚或无尿,扩容利尿无效。肾活检病理检査显示肾小球病变轻微,肾间质弥漫重度水肿,肾小管可为正常或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球蛋白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易致感染;金属结合蛋白丢失可使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缺乏;内分泌激素结合蛋白不足可诱发内分泌紊乱;药物结合蛋白减少可能影响某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疗效。高脂血症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还将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促进肾脏病变的慢性进展。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症状)(3)

治疗

治疗原则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休息,一般需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等。

对症治疗

1、利水消肿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滞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1)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等。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2)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常用药物为呋塞米。在渗透性利尿剂应用后随即给药效果更好。应用时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3)潴钾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瀦钾,适用于低钾血症的患者。常用药物为螺内酯。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4)渗透性利尿剂: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中水分重吸收入血,同时在肾小管腔内形成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达到利尿目的。可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5)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或白蛋白等静脉输注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多用于低血容量或利尿剂抵抗、严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2、减少尿蛋白

减少尿蛋白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的恶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除有效控制高血压外,均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有不依赖于降低全身血压的减少尿蛋白作用。

一般治疗

1、适当注意休息,严重水肿和体腔积液时需卧床休息。

2、避免到公共场所和预防感染。

3、病情稳定者应适当活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应更换为甲泼尼龙口服或静脉滴注。长期应用的患者可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

2、细胞毒药物

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3、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

如环孢素能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用于治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副作用有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毛及牙龈增生等。停药后易复发。他克莫司肾毒性副作用小于环孢素。

4、吗替麦考酚酯

吗替麦考酚酯广泛用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关药品

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

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后

一般预后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不一,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激素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有关。一般响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FSGS及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差;早期膜性肾病也有一定的缓解率,晚期则难以缓解;大量蛋白尿、严重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激素敏感者预后相对较好,激素抵抗者预后差;反复感染导致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者预后差。

危害性

1、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存在复发可能。

2、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栓和栓塞、急性肾损伤等多种并发症。

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具体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等有关。

复发性

本病存在复发可能。

日常

总述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不要自行停用激素类药物,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

2、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肝肾毒性、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并检测肝肾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生活管理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

2、适当运动,可采取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以提高抵抗力。

3、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减少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

4、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症状)(4)

饮食

饮食调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包括热量、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铜、锌等元素参与体内许多酶的合成,当从尿中丢失或肠道吸收障碍时可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生长发育停滞,伤口愈合缓慢及免疫功能降低等,应注意补充。食物中黄豆、萝ト、大白菜、扁豆、茄子、小麦、小米锌含量较高,猪肉、芝麻、菠菜、黄豆、芋头、茄子铜含量较高,可选择食用。

2、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出现低钙血症,应注意多食含钙多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各种豆类制品等。

3、多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鱼油以及可溶性纤维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

2、水肿时应低盐。

预防

预防措施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等。

2、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如某些药物、重金属等。

3、保持良好的心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