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游嵊县(武夷山朱吕联袂)
千秋吟颂
朱子故事一百集
朱吕联袂 切问近思
吴章中
淳熙二年(1175)初春,在浙江婺州(今金华市)的一所大宅院里,南宋理学浙东婺学派创始人吕祖谦坐在书房中读着一封信,这是一封来自闽北的信,是朱子写给吕祖谦的亲笔信。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南宋理学学派林立,其中闽学派朱熹、婺学派吕祖谦、湖湘学派张栻被世人誉为“东南三贤”。朱子与吕祖谦、张栻虽然各立学派,在治学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矢志复兴儒学的精神一致,在经常展开的学术辩论中结下了深厚友谊。2 年前,朱子特地将长子朱塾送到吕祖谦门下受教,足见朱子对吕祖谦的认可。这次朱子来信,主要谈到 2 件事:一件是请吕祖谦来闽商讨有关进学次序,学习孔孟之学应遵从由博返约、由简入繁的问题。二是请吕祖谦出面参与朱子和江西陆九渊兄弟约定的鹅湖之会。吕祖谦接信后,爽快地答应了朱子的邀请。
淳熙二年(1175)四月的一天,吕祖谦带着弟子潘景愈抵达崇安五夫。朱子很高兴,在五夫热情地款待了来自浙江的客人。初夏的五夫晴空万里,在潭溪紫阳书室,在五夫刘氏庄园,在报本庵,在密庵,朱子率弟子刘充甫、刘平甫,范仲宣,徐周宾、魏恪等人陪同吕祖谦游遍了五夫里的胜地。他们在美景如画的武夷山水间流连了半月之后,来到建阳寒泉精舍,开始他们拟将共同完成的一项创举——堪称千古流芳的文化工程。这项文化工程的成果就是《近思录》。朱、吕这次的寒泉相约,也就是后人在理学史上津津乐道的“寒泉之会”。寒泉之会的地点在建宁府建阳县的寒泉坞(今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两位主角即朱子、吕祖谦,他们是闽学与婺学的掌门人物,也是南宋理学超一流的大师。之所以有寒泉之会,实有因由:
朱子在构建集大成理学体系的实践中,越来越觉得需要有一部简明、易懂,而又准确、系统的著作来帮助世人了解理学、接受理学并最终热爱理学。形象的说,理学的世界既广大又精微,如果没有一盏指引的明灯,很多人要么根基不牢好高骛远,要么望而却步或者半途而废,甚至无所适从,各自为说最终一盘散沙。朱子与吕祖谦在过往的交流中,都有相同的体会,他们发现,自秦汉以来,被称为“圣学”的孔孟之学越来越得不到真正的传承,人们在学习圣学的时候,大都运用后人对孔孟之学的章句训诂,而不去探求孔孟的真正之意,以致渐行渐远,偏离性命之学和道德之归者比比皆是。及至宋代,一批先知先觉者开始发现并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北宋四子”:周子(周敦颐),程子(程颢、程颐),张子(张载)。“四子”在他们的著作中明晰了正确的读经之法和明经之要,如果世人能够将“四子”的著作读懂弄通,那么,再去学习孔孟经典,就可以正确把握经文经义了。朱、吕寒泉之会,旨在帮助人们如何读懂弄通四子的著作。然而,两位博闻强记的大师都明白,“四子”的著作广大宏博,无边无际,以他们的素养,在研习“四子”时且常有繁杂之感,何况芸芸之众?朱子是个睿智的教育家,他早就想找到一把“梯”子,他要让这把梯子成为人们直抵“四子”学说的捷径。而要找到这把权威的梯子,得有重量级的人物来共同完成。他想到了吕祖谦,于是写信邀约这位与自己齐名的大儒来共襄大计,完成造福儒林的文化创举。
从淳熙二年(1175)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在寒泉精舍,朱子与吕祖谦大约用了 10 多天时间,不分日夜共同阅读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著作,他们按事先约定好“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的原则,从4 人的著作中精选出 622 条内容,编成《近思录》,作为天下理学的入门读物。 取名“近思录”,本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子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作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端正学者或好高骛远或止步宏博之失。
《近思录》后经朱子反复推敲,数年之后才正式定稿。今传《近思录》有 14 卷,共 622 条。卷目依次为:1、道体;2、为学大要;3、格物穷理;4、存养;5、改过迁善,克己复礼;6、齐家之道;7、出处进退辞受之义;8、治国平天下之道;9、制度;10、君子处事之方;11、教学之道;12、改过及人心疵病;13、异端之学;14、圣贤气象。
《近思录》自问世以来,帮助后世学者在研读经典中找到了一条循序而进,由近及远的学习方法。此后,儒家的学堂里,学生们都遵循了一条读书次序:要读懂《六经》,先懂四子;读懂四子,先读《近思录》。《近思录》就像朱子说的那把梯子,千百年来帮助儒生们一步一步地迈进了博约转化、繁简融汇的理学殿堂。
作者吴章中,男,公务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
常务理事。2011 年起,潜心研究闽北人文历史,出版有历史纪实《建安纪
事》,朱子评传《斯文在兹》等历史人文专著。
来源丨南平市作家协会
武夷山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武夷山旅游"(ID:SzwyCoLt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