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和簸箕大揭秘(农村干活用的簸箕)

在农村里簸箕还算是一件重要的农具,不光用来盛垃圾,平常干农活的时候也会经常的用到。可以用簸箕把晒的粮食装进布袋里,最重要的是分离那些微小的杂质。干农活用的簸箕都是藤条或竹篾手工编成的,鳞次分明很有艺术感,比铁皮做的簸箕还结实一般能用几十年。

斗和簸箕大揭秘(农村干活用的簸箕)(1)

编簸箕有讲究,要在一个避光,潮湿,不见风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藤条的柔韧度,编起来比较容易。一般村里都会挖专门的窑洞用来编簸箕叫做簸箕窑,因为冬暖夏凉也被村民们戏称为“神仙洞”。老家用的簸箕都是用藤条编成的,要经过许多道的工序,是个麻烦活,编簸箕的人一蹲就是半天,有时候为了做完一个簸箕,连吃饭、上厕所都顾不上。

斗和簸箕大揭秘(农村干活用的簸箕)(2)

在农村里经常用簸箕分离粮食里的糠皮,小土块,石子等各种杂质。只需要把簸箕里面的粮食上下颠起来,通过簸箕里面的粗糙纹路,逐渐的把杂质给甩出去。看着很简单其实需要很强的技巧,尤其手感很重要,小时候不懂结果把粮食都给甩了出去,留下来的都是杂质,还被家里笑话了好久。

斗和簸箕大揭秘(农村干活用的簸箕)(3)

在农村和民间给簸箕和斗赋予了神秘性,因为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手指肚中间是封闭圆形的称为“斗”,要是有开口的就称为“簸箕”。还有这样的说法“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也有“数手箩”的民谣。农村孩子和朋友开玩笑看手相,就是数手指有多少个“斗”。当然这没有任何的依据,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

斗和簸箕大揭秘(农村干活用的簸箕)(4)

虽说现在农村已经机械化,但簸箕的作用却一点也不小,平常用来盛点东西也方便装拿,晾晒起东西来也不占什么地方。而且手工编成的簸箕,做工都很整齐有艺术感,用来装饰也很不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