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

#创作挑战赛#

前言: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九月十七日,明神宗朱翊钧前往慈宁宫看望生母李太后。期间太后问了皇帝一个敏感的问题,为什么不肯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神宗漫不经心地表示“彼都人子也”,意思就是皇长子的生母是宫女出身,身份过于卑贱。

李太后勃然大怒,对神宗说了一句格外严厉的话: “尔亦都人子”。意思就是我也是宫女出身,你翅膀硬了看不起老娘了吗?这下子神宗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彻底醒悟,第二天就给内阁传旨,让他们准备皇太子的册立典礼。消息传出来以后,史称“举朝鼓舞相庆”

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 “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 “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1)

张居正与李太后剧照

上文中所谓的“都人”,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孝靖皇后王氏。既然她被明神宗如此嫌弃,那么日后的明光宗朱常洛是怎么出生的?她的生前身后事,又对万历年间的朝局发展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短暂的蜜月期

王氏,宣府左卫(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镇)人,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十七日,锦衣卫百户王朝窭之女。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十四岁的王氏被选入内庭,成为李太后身边的宫女。

就在王氏入宫后没几天,十六岁的朱翊钧和十五岁的余姚人王氏举行了大婚典礼。王宫女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身为太后宫女,会和皇帝之间产生什么联系。此时的神宗尚未亲政,朝廷大事都由内阁首辅张居正处置,有些时候常常有些闲极无聊。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十一月,由于王皇后即将临盆,百无聊赖的神宗来到母后宫中闲逛,不曾想却一眼看中了十七岁的王宫女。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春风一度之后,王宫女竟然有了身孕。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2)

王恭妃画像

这件事说来不甚光彩,按照《红楼梦》的说法: “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换句话说,神宗应该对李太后宫中的宫女保持起码的尊重,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和人家滚床单呢?

按照规矩: “宫中承宠,必有赏赉”,也就是说皇帝和妃嫔行房之后要赏一件物品,然后文书内侍把年月日以及对应的赏赐记录下来,以便于将来查验之时核对。但是神宗颇以这次临幸为耻,左右侍从口风也很紧,宫中一开始几乎无人知晓此事。

直到太后发现王宫女的肚子已经遮不住了,把内起居注调出来一查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太后知道神宗在顾忌什么,所以特意将儿子找来好言相劝,告诉他子嗣为重,该给王宫女的待遇一定要给。

慈圣命取内起居注示帝,且好语曰: “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3)

皇长子朱常洛剧照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十六日,朝廷遣定国公徐文璧和大学士张四维持奉节册,封王氏为恭妃。当年八月十三日,皇长子朱常洛出生。神宗高兴之余,将王恭妃的兄长王道亨封为锦衣卫带俸指挥。

和我们的想象中神宗对王恭妃一直嫌弃不同,二人之间还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七月,王恭妃生下神宗生第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但是这一切,在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之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凄凉的冷宫岁月

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是神宗的灵魂伴侣。别人在皇帝面前战战兢兢,惟有郑贵妃敢笑话神宗是个“老嬷嬷”。在朱常洵之前,郑贵妃还生了皇次子朱常淑。但由于神宗本人的过失,导致皇次子不幸夭折,为此皇帝表态只要郑贵妃下一胎还是男婴,一定将他立为皇太子。

但是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既然王皇后没有儿子,那么就应该立庶长子为皇太子,包括神宗本人也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但是皇帝头很铁,一心只想兑现他对于郑贵妃的诺言。因此在皇三子出生后,神宗顶着压力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4)

郑贵妃剧照

皇贵妃这个封号“位亚中宫邻于正嫡”,和皇后只有一步之遥。在皇长子生母只是恭妃的背景下,皇帝想干什么,文官们心里一清二楚。为了所谓的“国本”,皇帝和文官们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五年的明争暗斗。而处于风暴眼之中的王恭妃以及皇长子朱常洛,处境就尴尬无比。二人住在紫禁城东西六宫中最冷清的院落:景阳宫,由于无法与皇帝相见,这景阳宫就宛如冷宫一般无人问津。

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对神宗的定陵进行过考古发掘,当时在王恭妃的棺椁内发现了一件陪葬品:一把制作于大明万历壬午年的银壶。万历壬午年就是万历十年,也就是王氏被封为恭妃的那一年。这把银壶没有任何装饰,即使放在普通大户人家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却竟然出现在了王氏的陪葬品之中。由此可见,王恭妃在景阳宫的二十多年时间,过的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对于此时的王恭妃来说,儿子是最大的指望,她豁出自己的命也要保护朱常洛的安全。据大学士文震孟之子文秉所著的《先拨志始》可知,王恭妃多年来一直和儿子一同起卧,绝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郑皇贵妃污蔑皇长子喜欢和宫女嬉戏,早已不是童子身。这一招很厉害,皇长子要是失德,自然也没有资格成为太子。而在神宗派来调查的使者之前,王恭妃痛哭流涕,将自己多年来严格管教皇长子的经历说了出来。当时连使者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回去以后如实禀告,这才化解了王恭妃和皇长子的危机。

郑贵妃于神庙前言皇长子好与宫人嬉,已非复童体矣。神庙遣使验之,孝靖大恸曰: “我十三年与同起卧,不敢顷刻离者,正为今日,今果然矣。”使还以实告。神庙自此有疑于贵妃,已后所言皆不入。—《先拨志始》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5)

景阳宫

  • 从恭妃到皇贵妃

回到本文开始,神宗在太后的教训之下,终于下定决心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然而对于王恭妃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好处很明显,儿子终于被册立为皇太子,今后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坏处也很明显,今后皇太子要搬去慈庆宫居住,而自己的待遇不变,只怕再也难以见到儿子。

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朱常洛长子、皇长孙朱由校出生。身为皇长孙的亲祖母,王氏至今仍然只是一个恭妃,文官们纷纷为其打抱不平,要求皇帝晋升王恭妃的位分。神宗迫于无奈,只能下旨进封王氏为皇贵妃。为了掩饰自己的薄情,皇帝特意解释我早有这个打算,只是一直没钱而已。

复思皇太子生母恭妃王氏,先年每欲进封。因帑藏钱粮不敷,恐礼文未备,是以暂停。今宫闱大典告成,恭妃宜进封皇贵妃。—《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一十八》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6)

王恭妃剧照

王皇贵妃身后事

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九月十六日,内阁首辅叶向高上了一个题本,表示自己恍惚听说王皇贵妃已经去世,不知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葬礼该用什么规格?说起来这位叶师傅也是让人心疼,所谓的内阁,其实就他一个人还在干活。

王皇贵妃早在三天前便已经病危,太子百般恳请,才得到了前往景阳宫探病的机会。结果等朱常洛赶到景阳宫,发现宫门紧锁。好容易找到钥匙破门而入之后,太子终于见到了阔别十年的母亲,可惜此时的王皇贵妃早已哭瞎了双眼。太子抱着母亲嚎啕大哭,当天下午王皇贵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妃虽生皇太子,失宠目眚,比疾笃,太子始知之,亟至,宫门尚闭,抉钥而入。妃手太子衣而泣曰: “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憾!”太子恸,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须臾薨。—《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七》

神宗表示按照“世庙皇贵妃沈氏”的成例操办王皇贵妃的葬礼,但礼部官员对此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沈皇贵妃无子,而王皇贵妃是皇太子生母,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陛下应该效仿当年孝宗生母纪淑妃,以及穆宗生母杜康妃的葬礼规格,将王皇贵妃风光大葬,天下臣民才能安心。

戊午,礼部奏皇贵妃薨逝,合行事宜奉旨照世庙皇贵妃沈氏例行。但臣历查我朝皇贵妃薨逝,俱未有诞育东宫。惟宪庙淑妃为孝宗敬皇帝母、世庙康妃为穆宗庄皇帝母。然其薨时,皆未封皇贵妃,未经册立东宫。当日礼仪,俱拟从厚。况今皇贵妃既膺封典,皇太子册立东宫已久。尤天下臣民观望所系,礼仪更当加隆。—《明神宗实录卷四百八十七》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7)

明神宗与郑贵妃剧照

然而神宗再次施展拿手好戏: “拖字诀”,就是不表态。到了十月,礼部左侍郎翁正春上疏责问皇帝,称皇贵妃“安厝无地,发引何期”,陛下到底打算怎么办?在宫中停灵到天荒地老吗?神宗这才让翁正春去天寿山为王氏选一块吉地。

直到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七月,王氏才被安葬于天寿山陵区内东井左侧的平冈地,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其随葬品仅有一些银制器物,连金锭都没有。礼部请求让皇太子亲自送葬,神宗也不允许。

壬申,温肃端静纯懿皇贵妃发引。礼部请令皇太子如例送殡至京城外,祭毕还宫。不允。—《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九十六》

还有一点也很令人无语,王氏的坟园竟然连守坟户都没有。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礼部侍郎何宗彦指出温肃端静纯懿皇贵妃坟园之中,就连“宫门铜镮、监房门楹”都已经无影无踪,实在是有损皇家颜面。由于前一天刚刚发生了谋害皇太子的“梃击案”,神宗在压力之下只能全力做好朱常洛的安抚工作,作为顺带效应,给王氏坟园增加了三十名守坟户。

明孝宗明神宗(和明神宗的春风一度)(8)

孝靖皇后凤冠

结语:神宗驾崩后,皇太子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光宗登基伊始,便让礼部查例,准备追尊自己的生母。然而光宗是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月天子”,尚未来得及办妥此事便不幸驾崩。

皇长孙朱由校(即明熹宗)继位后,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十三日追尊祖母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后”。当年十月,神宗皇帝葬于定陵,并以孝靖皇后祔葬。鉴于祖母的随葬品实在过于寒酸,明熹宗又为孝靖皇后补充了三箱随葬品,包括日后出土的十二龙九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各一顶,对于研究明代皇后凤冠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这位孝靖皇后一生命运多舛,更没想到其尸身也在那次考古活动后被毁去,实在是令人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